新零售模式下的快消品营销策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 你可能进了一个“假社群”

社群好火,但社群一直是虚火。真正能做成社群经济的,几乎没有!

即使有一些现在看上去还没失败,那也是在痛苦地摸索着!

为什么呢?

社群的痛苦现状

应该说,靠社群来实现商业可能,这本身是没错的,这就是未来。因为原来是物以类聚,现在是人以群分了嘛!

可是,拉了那么多微信群,做了那么多线上分享,搞了那么多线下互动,微信群看上去也是人满为患,红包发了一大堆,规矩定了一大堆,文章转发了又转发,当时挺热闹,可是一到商业,一到营销,社群就走不动了,就呆了,就死寂了。你的社群经济想法好像最终就是个假想法!而社群成员好像也进了个假社群,最终还是各行其是,互不相干!

所以,现在的社群好像只能做到地域社群、兴趣社群、专业社群、行业社群等。除了有些信息有所共享,对部分人有用外,那种人人参与、人人获得利益的社群经济好像很难搞起来。

也就是说,社群,要变成社群经济,中间环节好像还没弄通顺,很多人还没完全弄明白。

你要的,可能不是现在这样的社群

笔者通过对微信的研究,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你要做社群经济,朋友圈、微信群可能真不适合!

也就是说,社群经济的社群,是新的概念社群。

在这个新的社群里:

(1)有组织性。没有组织性的社群是难以形成社群经济的。并且这种有组织性的社群,可能不只是现在的微信群、各种贴吧等里面的靠所谓群规、组织条例所决定的,而可能直接受组织的结构化的约束。即各种角色、职能、标签等,用软件的组织结构化关系就固定了(当然也可进行角色、职能、标签、关系调整)。这类似于企业或组织的运作。我们知道,企业或组织,这样的正式运营组织,是工作与合作的最正确方式。

(2)管理员或者管理委员会真的存在。只不过不是像现在给你任命一个,而是在其职责范围内,能直接用管理工具操作的。这类似于现实中管理部门的场景。

(3)社群人员交流的固化性。即针对某个主题、某项合作、某个推广、某个营销等,管理员可随时组团,进行独立沟通与实施。这就与现实中的,看到谁合适做这个或者谁与谁可能合作能碰出火花给出效果一样,约他们在网上一起共事。

(4)收费或不收费,这都可行。但如果不发言、不行动,就可能真的出场。只是,基于社群人员的特征,线上是id(身份标识号码),线下是真人,很多人id可能是假身份,他们其实是在社群中以假乱真。而后台信息又是真实的,由极少数管理员掌握。也就是说,社群,是要形成社群经济的,有一个共同的愿景与目标。所以,不太可能凑人数,也不可能让里面待着懒人闲人。

(5)不加好友就能交流。但交流后,如不适合合作,又能灵活退出。这使社群满足了不见面合作或商业化所带来的私密要求。

(6)扩展性。社群不是大佬俱乐部,社群要商业化,还要能在上述所说的几点建设下,能形成波纹式外延扩张能力,这样,就能使社群发展壮大,而又不脱离社群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与目标。

社群经济建设,到底要不要走到线下

个人认为,如果线上建制如现实中一样获取了固化企业或组织的一些要素,是不必到线下的。但是,如果能线上线下结合,发挥线下的优势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只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如果我们做社群经济,还像现在普遍做的社群一样,那么是难以实现真正可持续又有赢利模式的社群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