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军人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制订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制订应在充分理解心理危机干预目标,遵守危机干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对军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来说,在制定方案时还应充分考量当事人所在部队的实际情况和政治因素,与相关部门作好沟通协调工作。
一、危机干预工作的时间把握
一般认为,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间是遭遇创伤后24~72小时,避开危机发生后的最初24小时。一是考虑危机发生后的24小时尚属生命救援黄金期,应将资源和时间让给生命救援工作;二是因为创伤事件刚发生时,创伤程度和范围尚不清晰,且受害者处于惊吓期,对外界感知力下降,干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个观点得到了一部分军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的支持,但更多的军队危机干预专家倾向于军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本着“及时”原则,在条件支持的情况下,越早开展越好。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军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往往由后勤卫生部门部署,与医疗卫生工作联合开展,受上级部门的统一指挥和调动,与生命救援等任务的执行并不冲突。同时,军队专家强调了干预前期的工作内容应以提供支持陪伴为主,尽早与干预对象建立关系,以减少心理问题的扩大和变性。因此,在制定心理危机干预现场工作方案时,不应拘泥于开展时间,而将重点放在明确各阶段主要目标,与各部门做好沟通,相互配合协同开展工作中去。
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对每次干预工作开展需要的时长、展开频率及整个干预任务所需要的周期有大致把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向指挥协调部门争取时间来完成干预目标。一般来说,每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持续时长为1~2小时,以便完成建立关系、问题评估、情绪宣泄、认知重构等重要步骤;同时,当事人的接受程度、精力等也是考量的要素。军人心理危机干预的频率应遵循先密后疏原理,在进行初期干预工作(一般2~3天)后,应该评估当前干预效果,并视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求助者进行干预或回访,帮助其顺利渡过“危机发展过程”。苗丹民、刘旭峰认为,一般在经过4~6周的危机干预后,绝大多数当事者都会渡过危机,情绪症状得以缓解,可以在此时结束干预工作,并鼓励当事人在今后面临或遭遇类似应激或挫折时,学会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原理来处理危机。
与一般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同的是,军人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长、频率、周期等不仅取决于当事人需求,还取决于上级下达的任务安排、部队整体工作计划和有关部门(如单位主官)的支持程度。有时候,军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不得不面临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进行危机干预的情况,此时的危机干预目标应以稳定当事人,期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为主,要帮助其了解自己处于何种状态、可能会面临什么状况、如何处理、何时需要求助,以及求助的方式方法。但对经过初期干预,仍评估为“高危(有自伤或伤人倾向)”“可能无法恢复正常生活”等的当事人,要及时提出进一步的关注、送诊建议,确保其能够获得后续的帮助。在之后的“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要点——工作总结和随访”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强调持续性帮助的重要性。
二、对需求的评估和有效沟通
接到危机干预任务或到达危机干预现场时,要向联络人员或分管领导详细了解危机事件具体情况、涉及人员数量、结构分布等,根据需求来安排和部署干预团队的具体工作。对需求的评估往往还应该包括当事单位的简要介绍,如是否发生过类似事件、影响和处理情况、部队当时的重点任务、时间安排和领导诉求等。
军人心理危机干预必须获得上级的支持,在统一领导下与其他部门协同工作。无论是危机干预团队的组建,还是执行具体任务中的计划建议,都应该和有关部门(包括干预任务下达部门和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部队)领导做好请示汇报工作,及时沟通任务执行情况、干预的目的和具体需求,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能否获得行政支持,关系到是否政令畅通、是否有物质保障、是否能够顺利调动人员开展工作,以及后续持续性援助工作的展开,可谓事关干预工作成败的关键。
三、危机干预对象及干预方法的确定
危机干预对象的确定应参考相关理论,并结合现场评估工作和部队实际诉求进行。以某次重大飞行事故(二级)后危机干预工作为例,干预对象包括:①事故飞行员本人。②事故飞行员家属及好友。③参与搜救工作的场站工作人员、医务人员等。④事故飞行员所在飞行大队全体飞行员及主要责任领导。⑤事故飞行员所在单位中经历过包括亲历和目睹过飞行事故的飞行员。⑥事故飞行员所在单位中主动要求干预的个体。⑦由于时间和任务安排,并未涉及事故调查组成员,但对事故调查组有需要的人员进行了简单咨询服务。
危机干预的具体方案可以根据干预对象的分级和每级需要干预的人员数量来组织,如一、二级干预对象采取个别心理干预的方式,三级对象采取团体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等干预方式,四级以上干预对象采取心理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干预方式。干预工作也可根据心理危机的评估结果分级组织,对无明显心理行为问题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一般心理行为反应者,进行团体咨询;对严重心理行为问题者,开展个别心理干预;对精神障碍当事人,应根据症状特点提出诊断,进行相应治疗,有需要时转入精神病专科治疗。在现场工作中,这两种组织方式往往结合进行,通过各种建立关系技术来接触和评估干预对象,筛选出重点对象进行个别干预。对有潜在伤害性行为的个体,在重点干预的同时,还应及时通知其责任领导和所属单位做好看护工作。
四、工作方案的制订
工作方案的内容应包括:①根据干预目标人群及人数,决定危机干预团队的分组及分工。②定出干预工作的日程表。③根据事件性质和干预对象类别,选择合适的宣传教育资料。④根据事件性质、干预对象数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在正式制订具体干预方案前,可对干预服务对象整体先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工作。⑤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确定主要干预方案。⑥需与上级部门沟通的事宜,包括工作方案、时间安排、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以及危机事件处置的心理学建议。
制订工作方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①确定团队成员的分组分工时,应充分考量组员的资历、年龄、性别、教育及职业背景等特点,尽量做到新老搭配、优势互补。②危机现场的工作环境、能够得到的资源和支持程度应是制订方案时的重要考虑依据。③为突发状况预留一定的机动时间(至少半天),在与上级部门沟通时应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