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百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海权与空权、海战与空战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空权与海权、空战与海战的关系即是如此。在古希腊时期,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就已开始叙述海权,但海权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却仅仅在莱特兄弟进行首次(重于空气)动力飞行的十几年前。1890年,马汉系统地提出了海权与制海权的理论,指出“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他列举了地理位置、自然形态及其造就的生产力、气候、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点和政府特性六大要素。同时也从国家大战略的角度强调了海权的重要性,认为“英国的强盛源于它对海洋毫无约束的控制,而法国的衰落也不得不归咎于它对海权的忽视”。首次全面地探讨了海权作为一种国家大战略工具的价值和有效性,将此前有关海权的各种分散的理念综合成为一整套逻辑严密的哲学,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有关海权的若干根本性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原则。认为强大的舰队是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海上实力的主体。在发生国际争端时,强大的海军舰队“是一种较为经常起作用的威慑因素”,它能使敌方舰队绝迹海上,而且能使中立国的船只也无法为敌方所用,从而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保护自己的海上交通线。几乎与马汉同时,基于同样的历史片断,英国的朱利安·斯泰福德·科贝特(Sir Julian Stafford Corbet)等人总结出了另一套海权理论,或称“英国学派”,他们强调海上与陆上行动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海上行动是更大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还认为制海权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制海权通常处于一种敌我争夺状态……显然,无论是哪种海权流派,都说明当时人们对海权的理解已经十分深刻、成体系了,上升到了严谨的理论高度。而空战则是争夺制空权的军事斗争,是通过各种优势力量来实现对“天空之海”的控制——它在本质上是海权斗争的翻版,是海权斗争向天空的延伸。这意味着早在真正意义上的空战发生之前,甚至早在人类还没有掌握航空技术的时代里,通过汲取海战的经验,通过对海权理论的理解,人类对于空战的内涵就不是完全陌生的。了解海权,就能理解空权,只要把海洋替换成天空,就能够理解人们为什么要争夺制空权,就能够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在天空中厮杀,一如几千年来人们在海洋上所做的那样。空战的发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人类对此早已跃跃欲试。稍有区别的是,人们在海洋中的战斗越来越依赖由重炮武装起来的巨型装甲舰;而人们在空中的厮杀,航空技术所提供的速度、轻巧和灵活却是第一位的。

用于拦截“齐柏林”飞艇的纽波特16C.1截击机三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