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自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22.诸葛亮(二)实践出真知

实践遇到真实

前言:有一点,我们都必须承认,今人和古人,生活在两个有联系,但也存在诸多壁垒的世界中。这些壁垒,让我们互不理解。

01.

融入荆州

我叫诸葛亮,字孔明,出身于琅琊诸葛氏。根据家族长辈的说法,我们这一支原本姓葛,是因为迁到了诸城,因此复姓诸葛,即迁居诸城的葛家人。我们诸葛氏,出了好几位两千石大员,所以在汉朝我们也算是世家名门,有着自己做官的路子。不过一到乱世,很多事情就都说不准了。我和小弟诸葛均,还有两位姐姐,一起随叔父诸葛玄去豫章郡赴任。当时叔父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可惜被朝廷派来的朱俊之子朱皓取代了,于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人,便随叔父投往荆州刘表处了。为了和当地世家搞好关系,我的两位姐姐,分别嫁给了荆州四大世家中的蒯氏和庞氏。我也娶了拥有蔡氏、黄氏两家血脉的黄月英。这样一来,我们诸葛家族便在荆州站稳了脚跟。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些疑问,不是说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吗?一个没落的诸葛家族,怎么有资格和荆州四大世家联姻呢?让我来给你说道说道。虽说立足当世的世家,基本上都有着上百年的积累,但是世家的兴起和衰落,有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主要取决于世家的人才质量怎么样。虽说我们诸葛家没落了,人丁也并不兴旺,但是我们这一辈里面,兄弟姐妹个个都是好样的。就说我大哥诸葛瑾吧,后来在吴国也成为了一方封疆大吏,手握军政大权。我和兄弟诸葛均,在蜀国发展的也很不错。堂弟诸葛诞,也在魏国成为了一地封疆。深具人才潜力的诸葛家族,又怎么会被当世有眼光的世家拒绝呢?而且我们诸葛家的女儿,那都是识文断字、知书达理的,她们教养出来的儿女,能差得了吗?

总之,我们诸葛家,通过婚姻进入了荆州中上层圈子。与从北方避乱至此的外地人相比,我拥有本土优势。而与荆州本土家族相比,我在这个地方没有多少利益关系,容易被外来势力接纳。你说,我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在分析了自己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之后,还能上赶着自荐吗?能否发现我所具有的优势,也是我对日后主公的第一个考验。皇叔刘备就通过了这个考验。不过,通过这个考验的,并不只有他一个人。

02.

选择明主

接下来,我就要拿出对未来主公的第二个考验了。这个考验,便是包容度。皇叔顺利通过,也就有了后来三顾茅庐的佳话。你可别以为我是故意摆谱,纵观古今历史,有多少胸怀大才之人,被君主闲置。远的不说,单单荆州就有屈原、贾谊,令多少人为之扼腕叹息。我既然出仕,那就必须施展出自己的才华,主公必须要给予我很大的信任。如果未来的主公,连我这一点都不能包容,要么说明他没有正确估量我的价值;要么在他眼中,我的可替代性很大。同时,顺利通过我第二个考验的主公,也会获得礼贤下士的好名声,被外来势力以及荆州本土势力所接纳。我前期的筹划没有白费,我找到了一位有见识又重视我的主公,他就是日后的蜀汉皇帝刘备。

你们可能会问了,皇叔礼贤下士的名声,不是早就传遍天下了吗?用得着多此一举吗?我的回答是,很有必要,不这样做,皇叔就打不开荆州的局面。你想想,如果你要找一位好老板,单凭陌生人的道听途说,你就敢赌上自己的后半生吗?东汉这个时候,可不能轻易辞职。认了主公,君臣关系就确定下来了,搞不好要给老板陪葬的。那你要不要认真搜集信息呢?当然要,可是没有途径,只有道听途说。大汉那个时候,信息传播的技术太差了,不同地域的人互相了解,靠的都是朝廷文书和旅人的口耳相传。刘皇叔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大家也都只是有所耳闻。或许先入为主的印象不错,但是一旦有新的传言冒出来的话,他们的观点便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别忘了,儒家先贤曾子,也因为三人成虎,被他的亲生母亲怀疑。所以我必须把它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他们才会坚信。

其实我们在看历史问题的时候,始终是生活在一个架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会把一些自己想要探求的问题极端放大,而把一些支撑这个世界存在的因素极端缩小,甚至在我们眼中消失。比如当时的交通、卫生、信息传递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都没有注意。但是这却影响着统治方式、战争模式、社会治理等很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情况,与我们关注的问题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古人,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在我看历史的时候,我也是今人。

当一些事情,我们只是从书本上看到,或者通过口口相传听到,没有亲身实践的话,实干过程中所会遇到的问题,便不会被发现。而今人看历史,一般都是用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去类比古人的处境,因此便会产生很多想当然的想法。从而对历史产生误解。有一点,我们都必须承认,今人和古人,生活在两个有联系,但也存在诸多壁垒的世界中。这些壁垒,让我们互不理解。好了,让我们言归正传。

03.

献计刘琦

进入皇叔帐下后,有些尴尬的是,我所献出的第一计,竟然是为了帮刘琦避祸。当时州牧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和二儿子刘琮,分别在荆州本土势力的支持下,争夺继承人的位子。获得了蔡家全力支持的二公子刘琮,具有明显优势。深感夺嫡无望的大公子刘琦,为了避祸,便找我来出主意。表面来看,只要我的计策能帮刘琦活命,就算达到目的了。可是,如果只是这样,刘琦何必找我?去找蒯家,去找伊籍,不都可以吗?不找他们,说明他们的办法要和蔡家翻脸,刘琦想和平退出,不愿冒险。既然找我,说明他对我和双方的关系,还算了解。想明白了这些限制后,我的心里有了主意。但我得表现出不情愿来,太爽快了又会被人怀疑别有用心。于是,在刘琦给我来了一招上房抽梯后,我明白时机到了。我只告诉刘琦,重耳在外得生,申生留内而死。然后,刘琦便自请为江夏太守,避乱去了。

这是我初出茅庐的第一计,却在冥冥之中,暗示了我以后的决策处境。日后,我都要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身处制度框架内,努力平衡各方势力之后,再做出决策。换句话说,这副镣铐算是戴上了,这辈子都取不下来。而我的目标就是,成为戴着镣铐跳舞跳得最好的那一个。好局面我能让它延续下去,坏局面我尽力力挽狂澜。

04.

做好本职工作,不争即是争

当皇叔在赤壁大战中击败曹操后,荆州才俊纷纷来投。与我齐名的凤雏庞统,也加入了我们。庞统一来,皇叔就表现出了对他的器重,我与皇叔的“蜜月期”宣告结束。你说面对这个情况,我心里能没点想法吗?当然有了,但是我们双方如果争起来的话,对于初建的荆州政权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两方一旦争起来,便会波及所有派系。所以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我发挥治理地方的才能,为皇叔发展好荆州。而庞统则在军事方面,贡献他的力量。后来入蜀的时候,皇叔就点了庞统为军师。可是庞统英年早逝,皇叔只能依仗特别靠谱的我,于是命我率军入川支援。权力又到了我的手中。

从荆州调兵前往益州的时候,我对荆州的形势还是有很大担忧的,这担忧主要来自于主将关羽的性格。可是没有办法,在当时的形势下,关羽是镇守荆州最好的人选。我必须首先接受这个结果,随后在这个前提下进行规划,尽力巩固荆州防线。我为关羽制定了“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方略,并且要求他建立起严密的烽燧制度,同时,给荆州留下了充足的防守兵力。尽管已经找不到什么漏洞了,但我心里还是隐隐不安,因为荆州真正的漏洞是关羽本身。他太过自傲了,根本不会满足于防守,他会拼命地进攻,用打垮敌人达到防守的效果。可是防线是死的,大批兵力被调去野战,再好的防线也会漏洞百出。可我没办法,我只能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我必须向主公的信任妥协,必须把他的考虑放在第一位。

我见过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在专业方面拥有令人惊叹的才干。但却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尤其是上下级关系。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永远只有手中的事。无论是打仗还是治理地方,他们挑人的标准永远只有合适与否。可他们偏偏却不考虑,兵者,国之重器,不可轻予于人;守者,代天牧民,需要各方平衡。所以,我对关羽留守荆州这一安排,即便再有担忧,也只能是尽力善后,而不是驳回主公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