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理想之光
对事物优劣的鉴别方式,不是横向的,而是纵向的;不仅仅与自己的过去,而是跟自己的理想相参照。
想要娶一个富婆,想赚够1万块钱,考上大学,想有一套跃式住房,都是生活的一些目标,但一定不是理想。真正的理想从来不会以极其现实的面目出现于环境里,如果有的话,那多半是混淆了生活目标与理想的界限,或者是伪理想。理想必须是来自灵魂的要求。
当前行者把理想视为自己跋涉之路前方、同步顺延的阳光时,一种完善自我的强烈意愿,会像电流一样在生命中爆发出火光,它会吸纳理想的光与热,在交相辉映中,照彻生命历程的过去与未来!理想是极端个人化的事业。在一切重荷屈辱之下,理想的光芒赋予了理想者“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气概。
理想是永难企及的,但你在无限接近。理想不可能被完全实现。
正因如此,理想才显得格外痛苦与辉煌……
真正的理想从来不会以极其现实的面目出现。
理想必须是来自灵魂的要求。
2.稚拙的招数
真是应该好好感谢祖先,为我们创造了那么多词汇和曲折幽深的说法,稍微予以装修,就成为大众尊严的庇护所了。
比如说到“藏拙”。
藏拙可以理解,这是为那种在大众面前突然发现自己私处露了一个大洞的人而准备的裤子,让他不至于丢尽脸面。谁不把自己心虚的一面藏起来呢?
但有的人就是不藏,还处处“以拙相见”,好像他把众人为应急者暂时准备的那条裤子,当成了自己应该得到的礼物,天长日久,不但没有磨破,反而穿成了一条刀枪不入的戎装(尽管有点像“油腊片”),南征北战,一见名流,恨不得与之促膝谈心,并称之为“拙胜”。名流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跌得发懵。这个世界真是他妈妈的,好像什么都可以扬名立万。
以稚拙战胜浮华虚伪固然勿庸置疑,但如果人们都以本性相见,或是在有关知识、经验的辨证过程中,稚拙又如何能够仅靠唯一的勇气去战胜对方呢?再说了,以稚拙都想胜人一筹,这种心理还叫“拙”吗?
好像就近似拙劣了。
想以稚拙胜人,这种心理还叫拙吗?
3.一锤定音,第二锤就砸到脚背
就一件事情来说,时间为我们提供的机会并不少,但每个人就只有一二次机缘才可能将它牢牢抓住。可惜的是,机会来临之时往往大众没有任何准备,常常是手忙脚乱地目睹机会冉冉飞去而激动得发昏。所以说,上帝让穷人发财的时机,就只有那么金贵的一二次。上帝主要忙于安慰绝大多数失去机会的人,让其从失意走向忍耐与平和。
当你有好几次与机遇失之交臂的事实,让别人对你产生了定论,你再一次的冲锋陷阵恐怕只会加深这样的误会了,甚至,机遇就像一个热衷权势的美女,讨厌穷光蛋妄图铁棒磨成针式的纠缠。
比如,你做生意已经血本无归,替人守大门的清冷时光里,你突然产生了献身仕途或当大作家的惊人念头。
在这个可怕念头出现之前,你不妨闭上眼睛默想十分钟——看看逃跑了的机遇是否有可能再转身回来。
记住了,就是想想这个问题的机会也不会多,因为现在还值得去思考,你除了剩下正在漏气的一副皮囊外,可以凭借的优势太少。真到了勇气漏尽、两眼漆黑的时候,那就只好让一些惊人的念头做做精神体操啦!
机会来临之时往往大众没有任何准备,常常是手忙脚乱地目睹机会冉冉飞去而激动得发昏。
4.永别
我们都有一些起码的感情经验,在面临送别亲朋挚友、情侣爱人的时候,那一份缱眷之情。有两首非常著名的歌曲,一首是《送别》,一首是《驿动的心》,每当如影随形的旋律回荡在心中的时候,我们就希望,什么时候才能相逢,心里已经开始设计着重逢的场景了。
但是,生活里有些告别是不能够说再见的,而是永别。
可怕的是,在告别的时刻,彼此都明白:今生不再见面!
惟有与朝夕相处或情感浸淫甚深的人分离时,我们方才惊诧于对方的可贵甚至可憎,都悄然转化成难以消泯的伤痛,堵住自己的咽喉,显示出一种至上的无可替代性。这样的分别是不可能“让它淡淡地来,让它好好地去”的。它一点也不浪漫,它只会以重拙、粗砺的棱角切割开生命的肌肤,划刻出难以愈合的痕迹。这就像一只强硬的手把某个器官从自己的身体内血淋淋地摘除一样!
经历过一次永别的人,大概真的才会成熟。
生活里有些告别是不能够说再见的,而是永别。经历过一次永别的人,大概真的才会成熟。
5.自恋
在卫生间的镜子里,只要不是衰老得惨不忍睹,人们是不会放弃这一自我欣赏时段的,也许就一二分钟,完全就可能从凸凹的肉身上演绎出辉煌的理想来。
文雅点说,比如一个男人开始欣赏自己健美的身躯。在镜像中,松垮垮的脂肪是完全可以转化成肌肉的。站在一大群男人中,才发现比自己孔武强壮的人太多了。但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嘛!如果讲打斗,那些人多半就不行,那要靠勇敢与技巧。可是一次几个瘪三对自己的女友胡言乱语,自己不也像只呆鸟一样吗?这也没有什么,这个年月讲究的已不是冷兵器时代的野蛮了,而是讲求才与财,自己好像并不太差。王朔这混蛋说得绝:“我是流氓我怕谁?”某个莫名其妙的人得了奖,不就是国内的吗?是国外的?那他多半有点洋亲戚。这个世界不认识自己也不打紧,自己的努力成果肯定是下个世纪的一道大菜。历史上这种事并不少见,比如文森特·凡高,比如高更,比如卡夫卡,比如狄金森……
直到暮年,这个人可以沉浸于伟大的抱负中并且感染周围的老少,他们会说:真是生不逢时啊!
如果说自爱是人类必须珍视的品质,那么,自恋者恰恰最为缺乏。
如果说自爱是人类必须珍视的品质,那么,自恋者恰恰最为缺乏。
6.第三者
以前,老百姓一讲到美好生活,就会用一句固定的句式来抒发情感——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哇!这淳朴的句型移于当下的大面积离婚现象,也是大体适用的。不仅如此,离婚状况就像女人的高跟鞋一般以扶摇直上之势,支撑起一片撩人的春光。“突出重围”的婚姻并不意味着缺乏社会稳定的道德感,恰恰相反,它还真起到了消除不稳定因素的作用。但话又得说回来,有些问题的隐患应该引起“棋局中人”的重视。
比如,曾经是第三者关系,或者干脆就是因为“坐台”而产生感情的痴男情女,经过一系列叹为观止的努力,浓得化不开了,有情人再成眷属。但身份的正名化并不能让原来的性质随之改变。因为偷情的放纵与兴奋在合法化的节日中却仍然企望重温往日的春梦,渴望肉体在历险过程里的滑翔与飞驰。所以,他们不过是以偷情者的身份面对正常的爱情以及日常生活,以另类的方式,延续对情爱生涯的渴望罢了。他们恐怕永远也找不回曾经拥有过的那种淳朴、干净的婚姻感觉了。
这样的婚姻多半存在一开始就出现的缝隙,稍不留神就让另外的觊觎者钻了进来,拔得头筹。
他们不过是以偷情者的身份面对正常的爱情以及日常生活。
7.人之所以不如狗
不知人们是否留心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只狗受伤后,主人很心痛,不停地拿上好的食物喂它,也不用让狗在室外过夜了,狗在温暖的客厅壁炉旁打盹。时间一长,狗仍然是一副伤势未愈的样子。狗从主人的态度转化里明白了一件事:只要还处于病中,就能够得到额外的照顾。读过纳塔莉·安吉尔《野兽之美》的人会知道,动物甚至植物也会撒谎。
有些人有意将过去的但经过精心修饰或者干脆是创作的“丑事”大肆渲染,在公众面前痛心疾首,不外乎是想在获得理解、同情之后,还可赢得尊敬与利润。人们熟悉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传《忏悔录》,很多女人读后感动得裙带乱抖,难以自持,但不一定知道其中有许多颠倒黑白甚至即兴编造的情感历史。
职狗的狡计一旦被主人识破,就会重复以前的苦日子;人之所以是万物的灵长,却很难分辨一些比狗更胜一筹的戏剧演出。这种人真比狗好吗?
严重起来,这种人还可以进行“自伤”,跟战场上为了提前光荣退下火线并且获得荣誉的懦夫干出的勾当差不多。
自伤是一种极其狡黠、阴暗的聪明。敢于自伤的人,就敢于伤害一切。
自伤是一种极其狡黠、阴暗的聪明。敢于自伤的人,就敢于伤害一切。
8.大美不能言
在那些道德家之流还没有大规模布道之前,自然中种种事物美的价值,是根本不需要繁复推论的。比如,盛开的花朵,一望无际的森林,奔驰的马群,啮齿动物眼中永驻的驯良,漂亮性感的男女,等等。随着文化的积淀,远离美丽的人在道德家的授柄下,开始争夺回美丽的权利。他们用心灵美、修养高、气质好之类条款与前者抗衡,并逐渐取得了大面积的胜利。以致漂亮的女人好像除了出入娱乐场所或者傍大款,别的领域已难有她们的容身之地。
说穿了,漂亮性感就是一种大美,就是让欣赏者愉悦痛快,让窥视者心嫉心痒,而那些附加得老厚老厚的层层说教,不过是些为求得心理平衡并企图击败自然中长驻的美丽风景的伎俩罢了。
我们必须承认,正常人大概没有不在美丽的面庞、奔驰的芳香袭击下心惊肉跳的。《圣经·马太福音》讲得好:“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它们不辛苦工作,也不纺织,然而极其华丽的所罗门穿戴的还不如这一枝百合花呢!”
自然中种种事物美的价值,是根本不需要繁复推论的。
9.红粉知已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可是为什么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弄清楚别人的心思呢?说穿了是出于人类情感发展的一种本能愿望,寻求支持,希望有难同当。至于能否做到有富同享,的确是难明奥妙的事。
古人进一步总结道:求知己于朋友易,求知己于妻妾难。细细琢磨,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能够视死如归的友人已是难觅之极了,异性知己更是少得犹如针尖削铁,可是男人们还在得陇望蜀,求得红粉知己实在是酒后的狂想。
大家十分熟悉苏东坡与少女朝云的故事,在苏东坡处于发配时期的人生困厄当中,朝云以自己靓丽的青春与肉身宽慰了大诗人落寞的心身,让他获得了另一种解放;妓女小凤仙出于爱情(?)的感动而舍身帮助困境里的蔡锷,均成为红粉知己的强力佐证。得出这个结论的立场是很不平等的,这些感叹都是站在男人的权利发出的一串酒后的饱嗝!
实质上,男人在遭受打击身处困境时,对自己肉体的释放要求比需要女性的精神抚慰强烈得多!绝色的面庞、狂奔的体香以及懵头懵脑地付出,就足以成为寻求红粉知己的标签。
男人们还在得陇望蜀,求得红粉知己实在是酒后的狂想。
10.真实与伪装
让我们温习一则童话——
一头饥饿的小羊迷失于荒原。
一头饥饿的老狼寻觅于荒原。
两者相遇了。
童话告诉人们的善恶之别是如此简单明了:杀死老狼,拯救小羊!想象力丰富一点的童话作者还可以续写下篇,让小羊变成美女,嫁给拯救了自己性命的英俊猎人。如此大团圆的结局的确宽慰着许多幼小的心灵,故事明白无误地告诫孩子们,善良、正直的天意总是帮助弱者的,好心有好报。道德家们也看见了这样的故事,终于放心地说:生活是多么地美好哇!
这类童话深远的影响力足以误导我们起码的认知能力,因为生存竞争的法则与故事的结论恰恰相反。那是真理永远站在大炮多的一方,那是狭路相逢勇者胜,那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不妨改写一下这则童话:一头披着羊皮的狼与一头披着狼皮的羊,出现在猎人的视线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所以说,伪恶比伪善更短暂。伪恶比伪善更可恶。
伪恶比伪善更短暂。伪恶比伪善更可恶。
11.精神的魅力
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即使只改变了其他人中某一个的命运,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并不在于读了某人的一部小说,或者与之朝夕相处,或者感动于他的言传身教,而在于一个人的精神气韵在另一个人周围形成了一种极具感染性的气氛,就像从田野飘来的岚烟悄悄把你的身影淹没一样。而且,双方都未必知道彼此的精神交汇点能够在何时何地触发。
我们很熟悉佛教里“释迦拈花,伽叶微笑”的著名典故。释迦牟尼在灵山上面对数百弟子不发一言,只是伸手摘下一朵花,停在手上。全场静穆,谁都在想佛祖的意思。可是只有伽叶面含春风般的微笑。试想,大千世界已经凝聚在佛祖手中的花朵里了,一切喜怒哀乐、今生来世均已遁迹无形,除去最为自然的微笑,言行都很多余。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施加的影响力是极其深远的。越是长久地浸淫其中,那些潜藏于内心深处的尚未萌动的品行,竟会悄悄汇聚起来,在自己的精神高地上破土而出,成长为一片树林。而心灵传递的力量已化作拂过树冠的季风和暴雨,使一个人的德性,达到自己的顶峰!
细细回忆,好像在我们的个人历史中,都曾受过这样一个人的影响。这难道不是精神的魅力吗?
人的一生即使只改变了其他人中某一个的命运,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12.情感设计
作家张炜在一篇随笔里写道:我认为至真至爱是存在的。我不相信一个人的一生会对这些珍贵的东西视而不见。人之所以会有愉快和幸福,哪怕是瞬间的愉快和幸福,那也正是曾经拥有过它,或正在拥有着它……
可是麻烦也就出现了。
现在的人智商都不低,情商大概更出色。既然会去重视这些珍贵的感情,那么他就没有理由不全面考虑这些感情的来路和去向。谁也不可能对一个曾经深爱过的人一说再见就嘎然而止;也不会对自己伤害过的人说一声对不起,就彻底完事。你会去考虑一些方案,既可以保留过往珍贵的感情,甚至友好地延续下去,比如与分手的情人见见面,叙叙旧,向自己伤害过的人表达歉疚以求理解,又不希望这种交往波及目前的生活。这些做法可以理解,但结果却与愿望大相径庭。
第一,当下的生活已不需要温情脉脉式的藕断丝连,生活只讲求结果;第二,谁也不想听你的解释,这只会加深误会;第三,这类交往一定要危及到你目前的生活,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件发自真诚的事情,既要顾全这里,又要顾全那里,这件事极可能走向真诚的反面。
一件发自真诚的事情,既要顾全这里,又要顾全那里,这件事极可能走向真诚的反面。
13.打洞者
一大溜人扎在售票窗口排成长龙,一个二杆子满头大汗冲了过来,左拍拍,右靠靠,就要“加塞儿”,立即招来一片呵斥;而一位靓妞则轻轻说声“大哥,帮帮忙!”就浑身芳香地挤在了你的前面,你只好容忍啦。刚等靓妞买过,窗口甩出一块牌子:票已售完!你气得发昏,找不着北。这是女人钻了你装腔作势的尊严与暧昧心理的空子。
小官僚可以利用职权钻钻单位管理、人事的空子,弄点钱来挥霍,一不小心成了贪污犯,他声泪俱下痛说革命家史,最后“保外就医”,过一年半载又气定神闲地漫步于仕途的康庄大道。穷人们感叹,这王八蛋又钻法律的空子!实质上,这个王八蛋还将人们的道德、尊严、信念都钻成了蜂窝眼。
古人说,君子不立危墙下。既然已是危墙,那就不妨开凿出一个狗洞来。如同粉姐粉哥老瘾发作一般,只要发现能够填一填自己欲望的东西,什么石榴裙、裤裆都可以当成空子来钻!可见,投机取巧加上无视游戏规则,就是打洞者们的生存模式,也成了那些聪明人的思维方法。
但话也说回来,不好说钻空子的人太多。
而是太多的空子在那儿明摆着。
不好说钻空子的人太多,而是太多的空子在那儿明摆着。
14.忍者情怀
西方人老是搞不懂,韩信能够忍受无赖的胯下之辱,到底意味着什么。
但东方人懂。这是由“忍”演变成的“韧术”,发展到后来,简直成了做人不可不知的大艺术。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祖宗的训诫是如此实惠。谁都知道,忍字头上一把刀,但这把刀以钝刀割肉之势,逐渐将很多人阉割了,伺弄出一帮混蛋。
按理说,拥有这等胸襟,足可中流击水,成就一番惊世事业,至少能够轻易地拯救自己。不幸的是后来者只是学会了一味的忍,不但可以从容地忍受夺妻之恨,还可以忍受挚友告密、兄弟相煎,结果不但成就不了任何事业,也难以自保,顶多只是让自己忍气吞声地活下去。真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如果说忍耐是一种手段,那么,点燃积累的斗志甚至刻毒的怨恨就是最终的目的。可怕的是,这种令手段变成目的的状态,由非正常逐渐成为了正常。你一较真,别人会说,你犯什么傻呀?
如果说忍耐是一种手段,那么,点燃积累的斗志甚至刻毒的怨恨就是最终的目的。
15.坚持到胜利
在生存压力日益加剧的现在,好像每个人的沉浮荣辱都可以写成一部血泪史。
但是,不相信眼泪的现实一再地告诫我们一个事实:既然没有永远的成功者,那就做一世的强者。过多回忆、述说自己的不幸,就有成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可能。何况,不论你有如何惊天地泣鬼神的经历,放之于人世的汪洋,那就不算什么了。谁也缺乏耐心听你述说衷肠。你以为你是谁呀?!
做一个强者,就是那种遭受别人的误解、中伤,无须解释,仍然要干下去的人;就是那种输得只剩一双手,还要赤手空拳从头再来的人;就是那种可以把痛苦、屈辱憋在心里,继续拼命的人。记住,还要放松点,别让人见了你就等于见了旧社会。
商业时代对一个人素质的要求,实质是——对意志的考验多于对智力的考验。
过多回忆、述说自己的不幸,就有成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可能。
16.宽容
打从房龙的《宽容》在大陆翻译出版以来,高喊“理解”、“宽容”的人已多如过江之鲫,以至这类词汇从媚雅喊到了媚俗。生活在这些人眼中如同一杯软性饮料,价廉并且实惠,哪里需要去较真呢?
高喊理解、宽容的人,实质上是一帮多吃多占的家伙。众人准备让他们退出不应该获得的利益时,他才急中生智喊出宽容的口号,目的是让人们罢手,然后他们又四处打着宽容的大旗,继续沽名获利的勾当。
他们这一招,自己占全了不说,还真把劳苦大众喊懵了。不但可以宽容别人的得寸进尺、借米还糠,还宽容自己的不幸以及平庸无味的生活。比一比,看一看,还有顿顿吃素铁锅长锈的;还有身负巨债、亡命天涯的;还有“坐台”坐成了梅毒晚期的。心里一阵凉快,自己够意思啦!这样的“宽容并发症”,与“精神胜利法”不是一对活宝才怪!
在这个特别需要苛刻、严厉、血气的年代里,泛滥的宽容很容易将逐渐正常化的竞争、奋斗环境煮成一锅粥!我们应该记住鲁迅先生在遗嘱中的话,谈到行色各一的文坛政客、走卒,他老人家说,我是“一个都不宽恕”!这句话,足以遗响千年。
高喊理解、宽容的人,实质上是一帮多吃多占的家伙。
17.仇恨
我怀疑不少人血管里流的不过是些酒色和饮料。他们鄙视古人因家族世仇或立场对立而造成的复仇情结,反复倡导化干戈为玉帛、一笑泯恩仇之类的和解方式。
如果说连上一代的血债与屈辱下一辈都不愿正视,那么作为一个家族,是注定要散架、灭绝的。他们连起码的义务与道德也无力维护,谁能说他们不会遭受上一代同样的命运?作为一个集体、社会而言,莫不如此。仇恨是一种比生命更为金贵的责任。
一部《春秋》就是一部复仇史。复仇也是鲁迅先生热爱的主题。其小说《眉间尺》中,那位代替眉间尺复仇的黑色人宴之敖,就是先生的精神自画像。那些剑与火谱就的歌声,在肉与骨头的分离中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以血偿血连带利息的反击信念,乃是生命中最粗大的一根支柱!真正地恨着的人,才会明白爱的份量。爱不一定需要理由,而仇恨却一定是冤有头,债有主。
大师黄永玉说,恩仇是天大的事,岂能一笑泯之!
作家张炜说,不会仇恨的人谈不上善良,更谈不上宽容。一个人只有深深地恨着那些罪恶的渊薮,才会牢牢地、不知疲倦地牵挂那些大地上的劳动者。
仇恨是一种比生命更为金贵的责任。
18.一手交钱,一手交人
一个并不快乐的单身汉概括女人:“女人就是那种花光你的钱、搞乱你的神经、让你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其中,钱财是问题的核心。
女人首先是诗人,然后是经济学家。男人重视创造财富,女人注重怎么把财富花出去,分工不同而已。越是经济进步的社会,可资用以计量感情的东西反而越少,不比以前,可以用英俊、健康、学习好、品德优秀来度量衡。现在钱是最标准的砝码,钱的付出过程肯定是感情浓度的准确体现过程。但女人讨厌粗俗的款爷,认为亮出锋利的纸钱就能割断裤带,她们的自尊心受不了。会骂臭男人,但不会像十年前那样骂臭钱了。
无论多么诗意化、超尘绝俗的女性,除非她自办着印钞厂,那她就不忍心拒绝彬彬有礼、不会伤害自己脆薄自尊心的男人。讲残酷点,一个这样的男人不能让心仪已久或兴奋一时的女人共度良宵,那一定是钱没有给够!
这不一定是感情衍变成交易的异化,而是感情趋于脚踏实地的常态。感情仍然很珍贵,如同你手里不嫌多的存款。
男人重视创造财富,女人注重怎么把财富花出去,分工不同而已。
19.人之初
渴望迅速致富的时代,在不断解放人的创造力的同时,邪恶的品性也被解放出来。
一个成天唯唯诺诺的人,在单位、制度的压力下接受折磨和教诲,他可能被打磨成油光水滑的鹅卵石,没有棱角,也找不到受力点;但他更可能把锋利的趾爪藏起来,一旦砸烂枷锁走蛟龙,他的才华与邪恶都会亮出霍霍闪亮的锋刃。
这种人的原创力与毁坏力是成正比的,甚至毁坏力造成的后果远远多于贡献。就好比一个低效率的化工厂,它造成的污染与上缴的税收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之于一毛。
这种六亲不认的人满街都是!他们不明白自由同放纵的区别,只知道要么得到,要么失败。他甚至就在你身边,与你亲切握手。
在缺乏健全有序的竞争机制状态下,当常规的努力山穷水尽、收效甚微时,这些人的邪恶会迅速膨胀,并锻炼得更加强悍。这也是一个粗放性的经济社会,在累积财富时付出的道德沦丧的代价。要修复失控的品性,就跟企图恢复巴比仑的空中花园一样成为辉煌的理想。
渴望迅速致富的时代,在不断解放人的创造力的同时,邪恶的品性也被解放出来。
20.活着
哲学是研究死的学问。文学大师加缪更进一步,19岁时推出了《西西弗神话》。他劈头就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从1999年官方公布的数字看,大陆自杀者的人数首次超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1多万。我们随便就能从现实里收集到一万种自杀的理由,但所有理由中,核心都在于死亡者放弃了生活的自由权利。人在世上必须劳作、历尽沧桑,犹如生为鸟儿必须飞翔。生存的自由就是从不自由的状态中,体验到生命之水在身体流过时那样一种艰辛的感动!
没有任何清醒的学问是赞同自杀的。美国曾有一个丧心病狂的教派,向世人分发“自杀者手册”,还说是布施人道。在奔波劳顿中,我们应该无师自通地明白,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用水滴之于海洋来比喻就大错特错了。你无论如何微不足道,但你拥有一个谁也无权替代的全在生命,灵魂与世界沟通的唯一途径,正在通过你的身体传递阳光和风情。
所以说,世界上最美丽的事情,就是体验到自己——活着!
世界上最美丽的事情,就是体验到自己——活着!
21.出卖自己
面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总结道:“本身不是商品的东西,例如良心名誉等等,也可以被它们的所有者拿来交换货币,并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的形态。”旧有妓女卖身获利,今有俊杰卖名经商,以及给人制造困难从中牟利等等,真是虾有虾路,蟹有蟹道,大江滚滚,百舸争流。
稍一分析,就觉得这类赚钱方式并没有什么另类,它们仍然是遵循了市场规律的。倒是一些猛烈批判这种交易的思想卫道士,其激烈的姿态让人疑心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好处。
正常社会的正义与道德价值,从来就不会摆脱对经济环境的依恋。而现在我们的道德价值,还处于与经济的失恋状态,甚至成了鳏寡孤独之类的次品。认真地说,光靠批判“世风日下”是拯救不了道德价值的。还在于买方市场从这些交易里,逐渐觉得是偷鸡不如倒蚀了一把米,抬头四顾,虎目流泪,就会想起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话来。
如果一个人除了脱裤子外,连良心、名誉都卖不出去了,他还能干什么呢?比如,他并不知道粮票早已取消,还会像以往那样问路人:“买不买粮票?”
如果一个人除了脱裤子外,连良心、名誉都卖不出去了,他还能干什么呢?
22.遗忘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昨天更遥远的了。
任何真理都得有一个时空界定,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例如讲到历史,讲到耻辱记忆,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固然很正确。但我们学习遗忘,远比领会铭记要欠缺得多。
无论经历过什么海枯石烂、撕心裂肺的往事,或者有过手搏狮虎、响遏行云的壮烈,这些毕竟属于昨天。也就是说,它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让你体验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或之重,使你日趋成熟。这就足够了!人的记忆不该是一座尘封的档案馆,更不能是沼气蓬勃的垃圾站,应该湮灭的东西,就要让它分解于繁忙的世事之中。无论多么深的伤痕,时间都会助你一臂之力,时光之水将冲淡、麻木原初的创痛。某一天,透过忙碌的缝隙,偶尔回望那些伤口,你会惊讶不已:伤口愈合得比周围的肌肤还要坚韧!
飞速发展的物质、情感世界,已让我们忙乱得不可开交,在刺激与希望之中沉浮拼搏,不是比沉浸在回忆里要有趣得多吗?我们说感谢生活,不如说感谢遗忘。尽管如此,我还是承认,有时,忘记一个人比爱上一个人要难得多!
人的记忆不该是一座尘封的档案馆,更不能是沼气蓬勃的垃圾站。
23.挺胸和飞翔
一本畅销的文化批判著作中讲了一件趣事:警察抓住一个妓女,在她的皮包里搜出了口红、卫生纸、避孕套和余秋雨的散文集。
这是国民素质正在提高的有力表现。上至大学教授,下至打工仔、坐台小姐,除了钱之外,嘴里还能说出大侠金庸、处子诗人汪国真、电视学者余秋雨、巴蜀鬼才魏明伦,并不奇怪。能够认识千把汉字、听得懂中国话的人就无法耳目塞听,这些人物超高频率地在传媒上左右开弓,教育我们什么是文化,还是挺有正面意义的。试想,一个坐台小姐偶尔读读汪国真的诗——让我们挺起胸,扬起生命的风采,等等,她就会觉得,真该高挺双乳、扬起披肩长发,让客人不能自持。或者一严肃,思考命运和人类的未来,立马回家继续务农,最后成了闻名的养猪女状元。
总之,文化对大众的普及程度,总得由浅入深,不能操之过急。媚俗也好,媚雅也好,如果不是作者处处都在布施伟大教诲,那么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劳累疲惫的心灵腾空飞翔!应该让阅读者愉快,忘记身边的烦恼、屈辱,忘记口袋里只剩下5毛钱,而让自己御风滑翔!哪怕就一会儿。
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劳累疲惫的心灵腾空飞翔!
24.格调
讲求格调的时代往往是没有格调的。但能够追求,就已露曙光。
有人买双袜子也坚持要去大商场,有人坚持穿着名牌服装,连内裤都是进口货。出入豪华餐厅,阅读大开本白领杂志,交往的不是名流就是官员、款爷、靓妞,时间一长,会产生幻觉,认为自己蛮有格调。
这种人已经具备了追求时尚的基础,包括物质基础和心理准备。但时尚不过是格调的组成部分,不能以偏概全。人首先是物质的动物,但既然长着一颗幻想的脑袋,就应该发展出一点形而上的精神素质。讲求格调,还应有点平常心。一刻意,就显得神兮兮的。
享受格调不是富人的专利。并不富裕的人完全可以凭着有限的财富调理出趣味盎然的生活来。一束玫瑰散发的芳香,一幅未名画家的田园风景,一只木制的精美手镯,不是也让很多人舒心愉悦吗?有品味的生活,不但能反映你的社会档次,还会使你的心智自然地生发出光来,照亮你的环境。这也许是最主要的。
格调实质很中庸,它无法追求,而是不期然地在生活中形成的优良气氛。格调主要是自我感觉,并非一柄放大镜,拿给别人用来鉴别你是否是歪货!
格调并非一柄放大镜,拿给别人用来鉴别你是否是歪货!
25.伸出你的手
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懂事的时候,父母就在孩子耳边有意无意地唠叨这类人生指南,天长日久,你就会感到是至上箴言。尤其是,你在帮助了别人又被其反咬一口之后。严重一点,还会复习起农夫和蛇的寓言。
因为有过“创伤记忆”,常常使自己处境尴尬。看见一个人掉进陷阱,你不会落井下石,眼看他已经艰难地爬到井边,力气已尽,可你还是不会伸手拉他一把。他也许不是一个坏人,但拉他起来,说不定就多了个竞争对手,而恻隐之心又让你不忍离去。能不尴尬吗?
但不帮也未必省事。你能担保自己就万事不求人吗?而且,从井口自己爬出来、解脱困境的人,早将你恨之入骨,你无形中又多了一个视你如寇仇的对手,你的麻烦事多着呢!
助人行善是正常人理应履行的义务,不可太计较个人得失了。在印度加尔各答儿童之家的墙上,有这样的标语:“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但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像这般充满了底蕴的认识,才是使烦恼人生立于不败的准则。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但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