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逝的罗衣:正在消失的服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白缠头

在至今仍然富饶的成都平原,很难看到人们头缠白布帕子了,反而是在陕西经常能看到如此的装束,并且头缠白帕,手提烟锅,浓眉长须已经成了陕西老汉的典型的素描与速写,不少陕西藉作家的作品对此多有表现。但此一时,彼一时,就是在民国时期,川西人头缠白帕还是十分普遍的事情。黄炎培在到成都见此情景后,就曾经写道:“川西男女白缠头,此俗相传念武侯,文野在心非在貌,东邦木屐亦风流。”

气候温和,少有寒风,因都江堰而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川西坝子的人为何头缠白帕子?正如黄炎培的诗所说的那样,民间的百姓到今天还是认为这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关。与今天很多一心想往自己包里搂的大小“公仆”们不同,位及人臣的诸葛亮临死时也就“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为此,在诸葛丞相死了之后,眼睛雪亮的老百姓们心甘情愿地为两袖清风的诸葛亮披麻戴孝。由于一米多长的白布三年拖在身后劳作很不方便,渐渐地人们就把这孝布缠在了头上,其方式也渐渐有了“顶羊肉”、“卷盘盘”、“缠三转”等不同。同时因为白色的缠头帕脏的较快,在川北的山区与陕西汉中接壤的广元等地,就有了黑色的头帕,并且质地也有了丝帕和粗布料、洋布料的不同,但多数都是中老年妇女缠饰,男性则甚少。在川北,这种农村中老年妇女缠黑色头帕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在二三十年代出生的妇女地减少而渐渐绝迹。

缠头的白帕子不光表达了对诸葛武侯的怀念之情,白帕子在善于信手拈来就地取材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多种功能:抽烟的人常将烟杆插在白帕内;妇女也常将针头棉线之类的卷在帕内;出门时,如果没带包,白帕子还可以用来包东西;干活时,人们可以用它做护腰等等。正因为有如此多的用处,在红白喜事时,它一度也是人们相互赠送的礼物。

近代的列宁装、中山装虽然与列宁、孙中山有一些联系,但老百姓自愿用一种服饰来表示对一个人的怀念、尊敬,并延续数千年,恐怕除了诸葛亮,没有其他人有此殊荣。这也展现了中国百姓的执着。不知是今天的老百姓变了,还是今天的清官少了,没有老百姓如此地执着了。如果再有成批的老百姓自愿“缠白头”,那应该算是国之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