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其在教育中的意义
自卑与超越
除了人格的一致性外,人性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学事实是自卑感。出于自卑,个体会热衷于追求优越感和成功。假如我们在当下的处境中感觉不到自卑,或是感觉不到自己处于下层状态,也就不会产生超越它的渴望。自卑感与对优越感的追求,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还是把它们分开来讲,本章的内容将集中探讨个体对优越感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教育中的意义。
有人在谈到对优越感的追求时,认为它如同我们的本能一样与生俱来,我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尽管我们不认为人对优越感的追求是天赋本能,但是必须承认,追求卓越存在着某种天生的机制。这种天生机制,早在胚胎时期就已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人类的活动有自身的局限性,有些能力是人永远无法获得的,比如人的嗅觉不可能像狗那样灵敏,视觉也无法感知到紫外线的存在。但是,人类拥有的某些功能性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借由这些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个体追求优越感的心理学根源,也可以从中找到个体人格演变的来源。
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儿童和成人一样,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有追求优越的强烈冲动,这是无法阻止、无法避免的。人的本性不接受长期处于屈从地位,个体一旦有被轻视的感觉,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就会促使他朝着更高层面的欲望攀登,通过对优越的追求来获得心理补偿,然后趋于完美。
研究表明,周围环境对儿童的某些特征有塑造作用。儿童在某种环境下会缺乏安全感,脆弱而自卑,这些感受反过来又对他们的整体心理造成影响。为了摆脱种种不良状况,努力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获得平等,甚至更优越的地位,儿童会设立自己的目标。追求向上的愿望越强烈,儿童越会为自己锁定更高的目标,以证明自己的力量。然而,他们制定的目标常常高于自身的能力。因为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帮助,所以他们会幻想自己的未来有可能成为像上帝那样掌控一切的人。我们发现,那些认为自己很脆弱的儿童,往往会产生这样的幻想。
有一个例子能说明上述的情况。一个十四岁的男孩,他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他提到六岁时因不会吹口哨而深感痛苦。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能够吹口哨了。这让他大为惊讶,坚信这是上帝赋予他的能力。由此可知,儿童身上的脆弱感与想象自己成为上帝一样强大的人,这两种感受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对优越感的追求与个体一些明显的性格特征相关。通过观察一个儿童对优越感的渴望,可以挖掘出他全部的野心。如果他对自我肯定的欲望过于强烈,那么他产生嫉妒心的可能性就会很高。这种类型的儿童容易产生希望竞争对手遭遇不幸的心理。这是一种阴暗的心理,不仅有可能让他出现精神障碍,而且会做出一些实际的、伤害对手的行为,甚至可能将他引向犯罪的深渊。这样的儿童为了让自己的地位更高,可能会泄露同伴隐私,造谣诋毁同伴。尤其在有旁观者时,他不允许有超过他的人;是否抬高了自己,或是否贬低了别人,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如果他对权力有着过于强烈的欲望,就有可能产生报复心理。这种类型的儿童总是表现出一种争强好胜的态度,随时都是准备与对手战斗的姿态,眼露凶光,情绪激动。对于那些志在自我超越的儿童,被动接受考试也是件极为痛苦的事,因为这可能会暴露他们的真实“价值”。这个事实表明,考试内容有必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当调整。每个儿童对于考试意义的理解不一样,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儿童每逢考试,就如临大敌,情绪不稳,脸色改变,说话结巴,浑身颤抖,大脑似乎也一片空白。有的儿童回答问题时,胆小羞怯,不敢独立应对,只能跟其他人一起才能作答,因为他们会认为有人在暗中观察自己。儿童追求优越感的表现,在游戏中亦有所体现,比如玩骑马游戏,追求优越感的儿童是肯定不愿意被其他人骑在身上的,这样的儿童希望成为领导者和指挥者,如果不能如愿,他们就会从中捣乱,让游戏无法进行下去,从而获得满足。同时,这样的儿童如果连续遭遇挫折或失败,信心和勇气会渐渐丧失,那么在面对新的环境或情况时,他们会选择退缩而不是前进。
那些雄心勃勃且几乎没有遭受过打击的儿童,热衷于参加竞争性的游戏,尽管他们在游戏中遇到失败也会表现出惊慌、不甘,但他们不会因此而放弃追求。通过儿童喜欢的游戏、历史人物、故事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他自我肯定的方向和程度。从中,我们进一步观察儿童自我肯定的不同方向,可以把他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由于儿童之间对于优越感的追求存在本质区别,类型的划分不可能完全精确,主要是以儿童表现出的一些特定行为为依据。
对于成长环境良好、心理健康的儿童来说,追求优越感是一种向上的动力,会指引他们朝着有益的方向努力。比如按老师的要求做事,遵守规则和秩序,最终成为优秀的学生。但是,通过我们的研究经验来看,这种儿童的占比实在不高。另一类儿童,会把超越别人让自己更优越设定为追求的首要目标,并沉浸在这一目标中。这样的方式表面看上去雄心勃勃,抱负满满,成人习惯把这一点视为儿童的优点,并激励儿童更加努力向上。然而,这种观念往往是错误的,因为过度的雄心会给儿童带来紧张感,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他们可能在书本上花大量的时间,而忽视了其他活动,也回避应对其他问题,只急于在学业上领先。这样的成长方式无法令儿童获得身心全面的健康发展。
这种以超越所有人为目标,整个生活都围绕这个目标来安排的方式,对于儿童的正常成长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成人在儿童出现这样的状况时,必须不断提醒他,不必把大量时间花在书本上,而应该多去外面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跟伙伴一起玩耍,做做其他的事情。这一类型的孩子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却经常碰到。
此外,还有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个班里会有两个暗中较劲,彼此竞争的学生。如果有机会对他们做近距离的观察,就会发现在这种喜欢与人竞争比拼的儿童身上,有时会形成某些不太令人满意的性格特质,比如嫉妒心。对于他人的成功,他们会非常恼怒,一旦被人超越,他们就会出现头痛、肠胃痛等神经性症状;看到同学受表扬,他们从来不会赞许别人。这种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正是进取心太强。
这种类型的儿童通常无法跟伙伴融洽相处,因为无论做什么,他们都想要当主角,即便是平常的游戏,他们也想要占据领导者的位置,不愿意遵循游戏应该有的规则和安排。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越来越不喜欢跟别人一起玩,也体会不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他们在同学面前表现得高傲,每一次跟同学相处对他们来说都是不愉快的经历,因为他们会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安全。这种儿童对自己能否取得成功从来都没有信心,一旦认为自己身处不安全的环境时,就容易紧张不安,手足无措。过于追求优越感让他们背负更多的压力,过高的自我期待与缺乏自信心,发展到最后只能感觉压力越来越大。
这种类型的儿童能敏锐地觉察到家人对自己的期待,对于面临的每一项任务,他们都会带着兴奋和紧张的心情努力去完成,因为他们永远保持胜过所有人,让自己成为一道闪耀光芒的愿望。他们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希望,只要在有利的环境下,他们会一直背负着这样的重担前行。
如果人类能够掌握绝对真理,找到完美的方法,解决儿童所面临的上述种种困扰,那么可能就不会存在问题儿童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没有找到这样的方法,也没有为儿童的学习成长创造完美无缺的理想条件,因此,对儿童抱有过高的期待是一件危险的事。过度追求优越感的儿童在面临困难时,与那些不曾背负重担的儿童相比,感受是不一样的。这里提出的“困难”,指的是那些不可回避的困境。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无法保证儿童不会遭遇困难。一方面我们引导孩子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并不是所有儿童都适用,而我们也还在持续努力;另一方面,过重的抱负会使应对困难时缺乏勇气。
雄心过强的儿童,只关心他们的成功是否获得认可。如果得不到认可,成功本身不会让他们产生满足感。从我们研究的大量个案中可以看出,当困难出现时,儿童能保持平常心去应对,要比马上努力去解决困难重要得多。但是,这个重要性并没有被过于追求优越的儿童领悟。在他们的认知中,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崇拜就无法生存。正是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也说明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