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读文言文精华品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求闻若此,不若无闻
——《穿井得一人》赏读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gài)汲(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020年,从年初直到夏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然而与此同时,国内外各种流言、谣言始终层出不穷,甚嚣尘上,成为另一种盅惑人心的病毒。什么是流言、谣言?一般说来,谣言是指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说法。而流言是指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的有关某种社会现实问题的不确切消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未经证实、真假莫辨。但谣言通常比流言更具有故意捏造、恶意攻击、蛊惑人心的性质,而流言往往不是故意去伤害某人;不过,成语“流言蜚语”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含义与“谣言”相同。

社会上经常有各种流言、谣言,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扰、伤害。著名学者、作家钱锺书有名言道: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交瘁。幽默睿智的话语,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流言的传播之快、危害之大。

流言是怎么产生的?怎样才能避免上流言的当?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葱陪同太子前往赵国做人质。临出发前,他对魏王说:“如今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我不相信。”庞葱又问道:“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会有些怀疑。”庞葱接着说:“如果又出现了第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说:“很明显,街市上根本不会出现老虎,可是经过三个人的传播,街市上好像就真的有了老虎。而今赵国都城邯郸和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要比王宫离街市的距离远很多,对我有非议的人又不止三个,还望大王可以明察秋毫啊。”魏王说:“这个我心里有数,你就放心去吧!”

果然,庞葱刚陪着太子离开,就有人在魏王面前诬陷他。刚开始时,魏王还会为庞葱辩解,诬陷的人多了魏王竟然信以为真。等庞葱和太子回国后,魏王再也没有召见过他。

这就是“三人成虎”的故事。庞葱(也作庞恭)虽然以“三人成虎”的比喻提醒过魏王,但魏王最后还是听信了流言蜚语,冷落了庞葱。

俗话说,人言可畏。古人又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意思是说众口一词,积非成是,即使是坚如铁石之物也足以把它熔化;毁谤不止,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流言可畏,大街上根本没有老虎,这是确凿无疑的,就因为人们都这么说,就认假为真了。接连的毁谤传到魏王耳里,让庞葱失去了魏王的信任。谎言重复千遍,就会被当作真理。“三人成虎”的寓言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不要信谣,更不能传谣,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议论中认真分析,谨慎思考,要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与“三人成虎”十分相近,但更好地说明了流言产生的缘由。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因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他本来的意思是说,自家有了水井以后,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等于得到一个人的人力。可有人听了这话,不加分辨,断章取义,到处去传,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活人”,流言就这样产生了,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国都的人都把这当作一件稀奇事在谈论。所幸宋国的国君是一个冷静理智、注重实事求是的人,他没有听信传闻,而是有所怀疑,进而派人实地调查,终于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以讹传讹,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因此道听途说,决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不加分辨随意传播,凡事要理性思考,调查研究,仔细辨别,理智判断,才能弄清真相,获得真正的答案。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宋国国君就是这样一位智者,他明智求实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故事中的其他人,则值得我们引以为戒。故事结尾说得好:“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海量信息产生,接受、传播信息的渠道也异常丰富、快捷,我们更要学会筛选、甄别,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中,做一名游刃有余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