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领袖的超能力2:超强社交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Lesson 4
讓幹的人別讓他跑
勞於求賢,逸於得人

聰明‧點:

身為領袖必修的兩門課:一是尋人,二是用人。當他找到了才華與品德都能勝任重責的人才,就可以放心委任他,信靠他,不必事無大小全都自己伸手去管。所謂「術業有專攻」,人總不可能甚麼都懂,也不可能一天活出四十八小時來處理事情。

就像齊桓公與管仲,身份不同,所擅長的領域也不同,但都能彼此信任,齊心治國。所以一個出色的領袖,要學會甚麼時候「伸手」,甚麼時候「放手」。

桓公用賢
《群書治要‧新序》

一日,某部門官員來向齊桓公請示事情該如何辦,桓公聽完,吩咐說:「將此事告訴仲父 即管仲,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輔佐齊桓公創立了霸業。仲父是齊桓公對他的尊稱。吧。」

隔天,又有某部門官員求見齊桓公,向他請示政令,桓公聽完,十分乾脆地說:「去將此事告訴仲父吧。」

如是者一而再,再而三,跟在桓公身邊服侍的人都偷偷說:一次是「告訴仲父」,兩次還是「告訴仲父」,這個國君也太容易當了啦。

桓公得知後,並沒有震怒。

「在我還沒得到仲父輔助前,這國君當得十非艱難。得到仲父襄助後,治國又怎能不容易呢?所以說當君主的人千辛萬苦找尋賢能之士,找到以後就輕鬆了。」

齊桓公頓了頓,想起歷史上一眾英明的君王們莫不是求賢若渴,便說:「你們看,舜帝提拔了很多賢能的人主管各種事務,自己則垂衣正身,威嚴而坐,不需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商湯任用伊尹、周文王任用姜太公、周成王任用周公和召公,這幾位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賢能之士,結果國家昇平,連刑法都不太需要動用了。這都是多虧了這些賢才啊。」

原文

吾未得仲父則難,已得仲父之後,則曷[1]為其不易也。故王者勞於求賢,逸於得人。

[1] 曷:副詞,怎麼能、怎會、豈會。


(1) 即管仲,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輔佐齊桓公創立了霸業。仲父是齊桓公對他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