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草药与凉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Ⅱ.學藥十法

先父徐子真醫師(一九零七~一九九九)在港行醫六十餘年,於草藥行內薄具名聲。他善用草藥治療跌打傷科及皮膚雜症,特別是治療生漆(接觸性皮炎)、生蛇(帶狀疱疹)、生核(淋巴結炎)等症,最具心得。他本來是“草藥盲”,後來變成“草藥迷”,再變成以草藥治病,出版草藥著作及教授草藥的“草藥家”,於數十年間所花的心血、精神、努力,肯定不少。而其選用之學習方法,多達十種,雖然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變化,這些方法仍有其一定程度的“指向”性及“參考”價值。

1.親身體驗,一症一藥:先父在二十二歲時不慎從高處墜下,傷勢嚴重,奄奄一息。家人延請蕭舜明醫師為作診治,歷時八個月,才告康復。其間服用草藥湯劑二三百帖,耳濡目染,對藥名、藥性、功效等漸有認識及發生興趣。自後數十年間,他每感身體不適,必自投中藥,親身體驗藥效,並且堅持一症只用一藥。他認為:單方獨味,才能真正證驗療效。由於選藥、定量、炮製、服用,至生效、變化、病癒之經過,均親身經歷,故點滴在心,印象“透徹深刻”。

2.博采眾長,一技一師:先父病癒後,即投蕭舜明醫師門下,研習草藥。後又於“王道醫學實習所”師事陳濟民醫師,探研醫理。更受教於李平和醫師,修學煉丹熬藥,炮製丸散。自一九三三年始,他開辦過四間萬應堂藥行,先後敦聘了二十多位草藥師傅主理店務。各草藥師傅都學有專長,而先父亦對他們禮遇有加,不恥下問,故能汲取他們的經驗,大大豐富了自己的草藥及醫學知識。

3.學以致用,一事一智:先父自一九三三年始,陸續開辦了四間藥行,穿梭駐診於四店,為各區病人服務。其間使用草藥處方治病,多能得心應手。偶而遇到奇難雜症,則翻經揭典,研查驗方妙藥。更或尋師訪友,請求指點賜教。在“從做中學”的過程中,最能掌握寶貴的實踐經驗。

4.輯集驗方,一點一滴:先父在各藥店都設有一本《丸散簿》,由掌櫃負責紀錄客人到來執藥的藥方。並同時向客人查詢病人服用方法,及服後進展情況等,一併載入,以為備檔。這本“一滴一點,有聞必錄”的丸散簿,其實是“其他人士”的醫案及驗方總集,可以攻玉,甚有參考價值。

5.墾園栽植,一水一山:為了要保障四店所售藥物源源供應不絕及保證藥物質素,先父於五零年代,在大埔林村三度坑地段向政府租地築建“子真園”,聘請專人管理,種植常用藥物。該園前河後山,環境適宜大部分植物生長。並特於園中闢出一角,搜羅奇花異藥,蕃衍培植,觀察其四季生長之轉變。他更定期邀約醫藥同業及醫會同學到園參觀,敬備茶水及午膳招待。結果,同道被其真誠感動,送來不少罕有藥物的種籽及幼株,使藥園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大埔林村三度坑“子真園”

6.熱心推廣,一撰一講:先父介紹推廣草藥,一是撰文,二是講學。一直以來,他為《中國醫藥文化協會學術文摘》及《港九生藥涼茶商會會刊》等好幾份刊物寫特稿。經過資料的搜集、考證、篩選、編排,認識自然更深刻。他曾分別擔任港九中醫師公會研究所、香港中醫師公會研究所、中華中醫學院、中國國醫學院等多間學院的草藥學教授,達四十年之久。更時常應邀為市政局及中醫團體主持草藥講座。並把蕭步丹著述的《嶺南採藥錄》改成筆畫檢索,並加進了歷年用藥的心得及經驗,編成《生草藥實用撮要》作為授課之講義。而自己亦因“教學相長”和在編纂過程中,獲益不少。

7.實地觀察,一月一山:由於藥物茁苗發葉,開花結果,四季外觀不同,所以,要準確鑑別藥物,杜絕混淆,便要深入研究藥物生態。而最佳方法就是到野外去,作實地觀察,“見慣”才會“見熟”。先父所組織的“徐子真草藥採研班”除了教室授課外,還要“一月一山”,把港九新界山嶺,循環跑遍,研究不同藥物品種的羣落、分佈、習性及變異。在特殊情況下,更會為藥物拍攝幻燈片及壓成蠟葉標本。間中會移植至其他環境栽培繁殖。而其他中醫學院的學員,則安排到林村、西貢、東涌、沙螺洞、烏蛟騰等藥物品類較多的古村認藥,務求滿意而回。

8.聯繫同道,一心一意:先父是港九中醫師公會及港九生藥涼茶商聯總會的創會人之一,屢辦講座,與西醫而精通草藥之莊兆祥醫生,藥劑師而精通草藥之何仲陶博士,藥農馮義、張權等同道亦常交流學術,討論觀點,為提升自我水平製造機會。

9.壓葉繪圖,一週一味:先父於六十年代初,與藥販相約,着其每星期採摘一種草藥鮮標本交來,即致酬勞五元。鮮標本交來後,部分火速交送畫家吳墨園先生以工筆繪成彩圖,亦是五元酬金一幅。另部分則壓成蠟葉標本,上加解說,註明藥名、效用、產地、採集日期等。當然,初時採交的都是等閒品種,但後期採得的,不乏香港少見之屬類。如是經過七、八年,便彙集了三、四百種草藥。可惜的是,交來之標本未必連花帶果,大大減低了目科種屬鑑定上之科學價值。更可惜的是,由於當時條件所限,防蟲及防潮設備不足,日子久了,圖片發黃起點、蠟葉生蟲起霉、枝零葉落,令人痛心惋惜。但是,在彙集過程中,資料庫之藏品及知識增添不少。

10.倡辦藥展,一年一度:抗日戰後,香港人口突增,衛生環境惡劣,疾病叢生。香港政府有見及此,乃於一九六二年舉辦第一屆醫藥衛生展覽會,促使市民改善環境,注重健康。主辦機構包括醫務衛生署、民政司署,十八區街坊福利會及多個醫藥團體。其中民間常用草藥展板,每屆都借用先父之彩圖及蠟葉標本作展品。醫藥展覽幾年之後停辦,但介紹及推廣草藥之草藥展覽已蔚然成風,由各民間醫藥團體如港九中醫師公會、港九生藥涼茶商聯總會、香港中藥聯商會、新華中醫中藥促進會等每年繼續舉辦,至今不衰。

畫家吳墨園手繪的“蔓荊子”

一九六三年第二屆醫務衛生展覽會(右為徐子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