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猎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事非經過不知難

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成功,

常人只見到簡單的成功一面,

卻往往忽略了背後的艱辛。

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成功,常人只見到簡單的成功一面,卻往往忽略了背後的艱辛。一個科學家找到事實的真相,提出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理論,表面上似乎是“手到拿來”般容易,其實背後已想過不少被自己推翻的理論,成功得來非僥倖。

Luis想過不少行不通的“殺死恐龍”理論後,妙想天開,若果在太陽系附近有顆超新星爆炸,便可殺死不少地球上的生物,而地球上應該可以找到超新星爆炸所殘留的一些鈽(Plutonium)同位素。

經過兩位資深化學家的長期研究,似乎查驗到紅黏土樣本中有這種鈽同位素!幸好在論文發表前,其中一位以“小心”聞名的化學家再作試驗,發覺這是因為試管被污染過的錯誤,才及時挽救了Luis的名譽。

Luis後來決定從銥的含量着手。銥(Iridium)是稀有金屬元素,在地表中的含量很低,只有約一萬億分之二十,原因是地球形成時,大部分的銥,都與白金、金等金屬一樣,跟隨鐵沉入地心;但小行星和隕石由於太細小,大部分銥乃平均分佈。假設每年落在地球的隕石塵數量大致穩定,那麼只要測量紅黏土中銥的含量,便可大約估計到恐龍滅種的時間要多久了。

哈勃照片──星星誕生區SI06

天外煞星

測量過後,結果驚人,Luis發現紅黏土中銥的濃度,比合理推算高出30倍之多!之後在丹麥和新西蘭亦找到同樣的K-T層和不正常的銥含量,最後在全球75個不同地方,都找到類似的超高銥含量K-T層!

恐龍絕種可能由彗星或小行星撞擊所導致,圖為彗星。(楊光宇攝)

對於Luis而言,最合理的解釋,是在6,500萬年前,地球被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其銥含量較地球高一萬倍),用比最快的子彈還快20倍的速度撞擊,飛起的塵土衝上大氣層,擴散至整個地球,令到地球“不見天日”達幾個月以上;而且火災蔓延整個地表,酸雨不斷,先是植物死亡,最後肉食性動物亦不能倖免。

這個理論雖然完美,但與其他新出爐理論一樣,最多只能令人半信半疑。不少科學家仍然認為沒有足夠證據,抱有懷疑態度。

之後十年,Walter不斷嘗試發掘事發時的隕石坑,可是地球有70%的面積被水所覆蓋,加上6,500萬年的風化和侵蝕,真的是談何容易?然而皇天不負有心人,直至1989年,在墨西哥猶卡坦(Yucatán)半島找到了一個部分埋在水中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用放射性元素測量其年代,剛好就是6,500萬年前;加上其直徑達200公里,亦與估計中的10公里隕石以超高速撞擊地球的效果吻合。

此外,再加上以此為中心計算K-T斷層的厚度,發現距離愈遠則愈薄,種種證據都證實,Luis的恐龍滅絕理論是有根有據的,而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就是當年令世界陷入黑暗時期的最佳證據。而在1994年,舉世目睹SL-9彗星撞落木星這個千年一遇的奇景,大部分科學家終於接受恐龍滅絕乃因小行星撞擊地球而造成的結果。

物競天擇

至此,恐龍之死亦可說真正“沉冤得雪”,並不是恐龍不夠競爭力,而是牠們“死於非命”。中國人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去作為進化論的精義,固然精警,但大部分人往往高估了物種適應的努力,而低估了“天擇”的力量。要不是6,500萬年前一顆“天外煞星”將恐龍殲滅,恐怕不但人類等哺乳類動物仍未有出頭之日,今天統治全球的,或許還是已進化得“頭大如牛”的新款恐龍呢!

小行星“灶神星”

M51漩渦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