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欣的復元歷程
1.背景
欣的母親是個較容易焦慮的人,故欣自幼都被約束得嚴。因擔心女兒的安危,母親會禁止欣晚歸及外宿,一般年輕人的宿營社交活動,欣都不能參與。由於限制較多及太受保護,欣的社交生活及能力、朋輩關係、解難能力等的發展均受到一定影響,亦十分容易焦慮。
26歲的時候,欣因不能適應工作環境的轉變,感到壓力極大,患上思覺失調。欣開始時出現幻聽及妄想症狀,她覺得被別人跟蹤,感到所有人都對她不利,不願意信任別人。感覺這個世界很危險,焦慮的情緒便更加嚴重,她經常情緒低落、失眠、睡眠質素很差。在這種情況下,家人決定帶她前往醫院就診,經藥物治療後,大部分病徵已得到控制,但藥物的幫助只限於此,在生活中,她總是抱有太多擔心、滿腹焦慮。
出院約三個月後,為了鼓勵她參與活動,醫院將她轉介至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接受服務。於是欣開始在中心參加日間活動,並開始接受工作員的復元輔導。
2.介入情況
(1)第一階段:注入希望及改變動機
欣是個服從性頗高的人,她剛被轉介到中心時,因仍未找到工作,日間無所事事,反正未有工作,所以願意來中心活動活動,對於自己的復元沒具體想法。
在某種程度上,她也明白自己容易焦慮,以致影響自己維持工作。根據過往的經驗,欣本身資歷背景良好,能有許多面試機會,所以獲得工作不難,但往往是稍遇困難,就容易放棄。其次,由於病發的經驗給她帶來巨大衝擊,現時她每遇壓力,「我一定做不來!」「我一定會再復發了!」等的自動化思想,會令她極為憂慮,最後就是選擇逃避。例如面試中的一些常見考問,已足以使她聯想到將來面對的工作壓力,以及自己不堪壓力而病發的模樣。由於她本來是因工作壓力而病發,對日後重投職場尤其容易擔心。工作員感覺她改變現狀的動機不差,只是沒辦法解決焦慮的障礙,所以對前路茫然,不敢抱有希望。
這時候的欣,不知為何自己會比別人更容易緊張和焦慮,於是感覺沒有出路。直至透過身心思維自我分析,她認知了自己情緒、身體、想法、行為的反應模式,及三者之間的惡性循環關係。
工作員以認知行為治療的工具,跟她一起繪畫惡性循環圖,讓欣明白自己每次遇到困難時,會自動產生很多災難化思想,傾向誇大問題的嚴重性,並低估自己應付的能力,加上對復發的過分憂慮,於是很快採取逃避的安全行為,如此,她給自己製造了許多失敗經驗,並加強了她相信自己沒能力應付難題的信念,以後她只會愈來愈害怕困難。惡性循環圖呈現了欣的慣性模式與問題所在,使欣對自己的情況帶來新的覺察,最重要的,是明白解決自己焦慮問題、及改變自己的方向。
(2)第二階段:識別需要
繪畫惡性循環圖不單為欣對自己的復元帶來希望,且可以讓她明白自己的需要。
工作員與欣深入傾談時發現,她的焦慮來源除了工作上的挑戰外,人際關係也會給她帶來壓力。原因是她會害怕與陌生人相處,每遇陌生人就十分緊張,總覺得同事在背後抨擊她,這也影響了她發揮自己本來擁有的能力,這裡出現另一個惡性循環,她的能力未必如她所想那麼差。
工作員也讓她進一步明白,每個人面對新的挑戰,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緊張生理反應,如心跳加快、冒汗、無胃口、肌肉繃緊等,這是自然的。以前的欣,每有這些反應,隨即變得眼神空洞、腦內空白,如同暫停運作的機械,手上一切工作都停下,以為是復發先兆,於是更加緊張。透過正常化的效應,欣就不再因害怕自己的焦慮而將緊張加倍了。
在復元路上,欣其實十分渴望像其他朋輩一樣,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能對將來有許多憧憬。至此,欣更加明白她當前最大的需要,是努力打破那些惡性循環。
(3)第三階段:建立發展目標
開始時,欣以找到工作為她的目標,經歷上列分析後,她明白要維持工作,她須首先克服焦慮。另外,工作員也讓她進一步了解,要改變自己的焦慮情緒,可從改變生理、思想和行為三方面的策略入手,如此,整件事情便有了更多出路。能力感低亦是欣容易焦慮的一大原因,所以除情緒管理外,提升能力感是另一個目標。工作員跟欣協定每兩星期見面一次,一起討論如何達成目標。
在復元輔導過程之中,欣有遇到工作實習機會,戰戰兢兢的她又即將開始一份新的工作。不過這一次跟以前的分別,是她多了對自己的覺察,且有工作員成為她復元路上的支持,並引導她逐漸克服自己的焦慮,以往總是輕易辭職的她,現在訂下的短期目標是至少完成三個月的試用期。
(4)第四階段:探索內在及外在資源
欣雖然擁有不少優勢和資源,但不自信的她不容易察覺,即使別人指出了她的長處,她也不易承認。個人能力評估表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去幫助她探索這些資源,在完成評估表的過程中欣發現自己在不同方面擁有的優勢與資源。評估表很清晰地讓欣看見,她其實擁有許多外在資源,如她和身邊人有着良好的關係,有親密的朋友,且與家人相處和睦。此外,欣現在接受中心的服務,且積極投入中心活動,這也是支持她的重要資源。欣開始覺察到在她的生活圈子中存在良好的支援網絡,是她在復元路上很有力的支持。
欣過去並非沒有成功的經驗,只是她往往忽視及貶低之。工作員曾經和她用我的餅圖(Pie Chart)來讓她分析自己過往面試的成功,有多少比率是因為個人能力,又有多少是因為外在因素。開始時欣很快把成功歸因於外在因素,如老闆性格好、家人支持、運氣好等等。她覺得自己的成功是靠他人建立的,自己並沒有值得欣賞的地方。但仔細分析後,她認知了內在因素原來佔了相當比重,例如:她願意嘗試、面試表現很好等,工作員讓她明白這點冒險的心,是她邁向復元的重要條件之一,這使她肯定了自己的能力。欣從過去眨低自己,到現在學習欣賞自己。
從欣參與中心活動的表現,工作員留意到欣一些正面的個人特質,包括:準時守約、做事認真、細心、負責任,對活動積極投入、樂於與人合作等。這些特質都是她重要的內在資源,工作員的欣賞與肯定也加強了她的自我欣賞能力,欣漸漸看見自己更多的長處。
(5)第五階段:設定任務、策略及計劃以達成目標
在復元路上,欣逐步向着自己的目標前進。在提升能力感的目標上,工作員與欣商討怎樣運用做事認真負責的優勢,在中心實踐不同的小任務,如佈置中心、協助進行活動、帶領其他會員玩遊戲等等。雖然起初不免有錯漏,但難得的是,欣樂意繼續嘗試,在別人的鼓勵下,即使遇到困難也願意去面對,憑着這些個人優勢,她在活動助理的任務上做得愈來愈好,成功經驗也慢慢累積起來。
欣漸漸對自己更有信心,為更好掌握怎樣克服在人際和工作兩方面的焦慮,工作員和她一起訂出焦慮排行榜,把她生活中有機會遇到的壓力情境,按焦慮程度的高低排列。然後由最低焦慮程度的項目開始,逐一安排情境暴露(exposure),以幫助她克服緊張。第一級是「與陌生人接觸」,第二級是「延續與會員的話題」,第三級是「站在群眾面前」,第四級是「帶領熱身活動」,第五級是「分享復元經歷」。不同級別的焦慮情境,工作員都設計和安排了相對應的任務讓她去試,並利用五常法協助她定立一些實際可行的策略來克服焦慮。大部分時間欣要求有讓她有安全感的人在場,使她能放鬆去做;但有些時候工作員也會按情況讓她自己去嘗試。也許她不是每個情境都挑戰成功,但透過繼續嘗試與調整,欣逐漸地進步。
針對欣對面試的恐懼,工作員在她面試前跟她進行角色扮演,跟欣一起思考面試的問題,並讓她進行實際練習,事後再助她明白自己如何受負面思想影響。欣能夠認清自己的災難性思想陷阱,而她能更快意識到自己的焦慮,並運用五常法來停止負面想法。當她對自己的思維模式認知越多,欣在焦慮情境中的突破也越多。
完成所有情境暴露的任務後,欣決定迎向進一步的實戰。在中心安排下,她獲分配到一間公司開始文職實習工作。開始前,為了達成目標,工作員與欣商討可行的方法。欣希望自己若有辭職的衝動,須先和工作員面談後才作決定。實習期間,欣往日的惡性循環仍會出現,辭職的想法一再萌生,但欣謹記自己的目標,她忍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衝動,沒有真正做出辭職的舉動,可見她忍耐焦慮的能力已比從前高了。容易外化成功因素的她,並沒有將這些堅持看作是自己的成功,直至工作員跟她一同回顧此成功經驗的過程,她才發現自己的信心和忍耐,是幫助她堅持的力量。欣開始能夠抓緊那份能力感,原來自己是有能力做到的。
欣對自己的能力抱有更大信心,工作員於此階段,與欣一起透過良性循環圖(functional cycle)檢視自己持續改變的因素。在第一階段,欣學習以惡性循環圖來探索自己的慣性模式和問題所在,來到此階段,欣對自己的情況有更多的掌握,亦開始運用不同的工具來減輕焦慮。在繪畫良性循環圖時,欣進一步認清自己改變的來源和模式,從而穩定自己改變的動力並持續改變。
(6)第六階段:識別對於達成目標的個人及環境障礙
每個人在焦慮時都容易出現逃避或保護行為,在欣的案例中,她一旦出現災難性思想,就會逃避,很快就有辭職的決定,離開焦慮現場。在情景暴露任務與實習期間,欣不斷出現想放棄的念頭,逃避的想法充斥着她的內心。
在實踐目標時,焦慮也曾成為欣邁向目標的障礙。實習時欣曾試過因為不懂建立電子表格輸入資料而惶恐不安,深陷在工作失敗的恐慌和引致復發的聯想中,於是又再想到辭職。了解情況後,欣提醒自己運用五常法轉變心情,最後她選擇從慌亂中作深呼吸以定下心神,去洗手間令自己暫時離開現場,回來時再想下一步要怎麼做,以此停止進一步鑽進思想陷阱之中。此外,透過分析引發事件,她漸漸明白這些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其實她是有能力應付的。這段期間,欣和工作員每兩星期見面一次,見面時欣會分享她在這兩週內經歷的事,過程中欣一步一步掌握自己的能力,工作員亦給予回應,肯定她的能力,強化她的內在資源。
欣經常害怕自己復發,但對復發的了解卻不多。沒有掌控感是精神病患者常有的感覺,欣想像中的復發是無可避免且不能自救的,甚至一天沒胃口吃飯就擔心是復發。因此工作員助她對思覺失調有正確的認識,明白復發不是突如其來、全無徵兆的,並學習如何預防復發,留意身體警號,好好管理自己的精神健康。
(7)第七階段:持續檢討及回應
三個月實習期終於完成,欣順利地達成了穩定工作三個月的目標。
上列邁向目標,克服障礙的整個過程,工作員不斷與欣檢視自己的成功經驗是怎樣形成的,令她更確實地把握自己製造成功經驗的關鍵。累積成功經驗後,相對以前的惡性循環,她看見一個新的良性循環,並發現自己的長處及能力,這令她信心大增。
除此以外,工作員也用「舊我/新我」這個工具與欣作回顧,讓欣回想剛來接受服務時的自己是怎樣的,再對比現在的自己。對比之下,欣就更加確認自己的許多改變。工作員也和她一起去看這些改變是來自她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幫助她加強能力感與自我認同。
欣成功達標後,隨着實習期的結束,也結束了在中心接受的服務。欣不再依賴工作員與中心,展開了新生活。
3.成果
走過復元之路,欣有着不一樣的生命故事。對復發的恐懼大大減少,她不再因恐懼復發而輕言放棄。欣由懼怕復發,到現在洞悉內心想法,敏銳覺察焦慮對她的影響。她對自我能力多了一份了解,能看見自己內在的長處,自信自己可以應付到工作,能力感增強了不少。而正因為她覺得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獨立自主性也比以往增加了。
實習企業也認可她的工作能力,延長聘請欣。有了工作後,欣不單在工作上能發揮能力,使她更有自我價值感;融入社區更讓她找到自我身份認同,感覺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在工作崗位上,欣更有信心與同事溝通,亦更有自信與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