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禅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序

成語,是廣泛習用的固定詞組,所指大都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確定轉義。

但,確定並非就是確切。成語也是不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縮影,有其時代局限。由於歷史的諸多原因,不少成語常被人曲解,以致訛傳。因此,也須“時時勤擦拭,莫使惹塵埃”。

禪,是真善,是智慧,是大美,是常樂我淨,是真空妙有。如達摩初祖言:見本性為禪。生活中有禪心、禪悅、禪悟、禪行、禪境、禪機、禪趣、禪意……如此,也就有了成語禪解。人間事事示禪,覺者處處能悟,悟者時時積慧,慧者件件能知,知者理理通明,明者法法澄清,清者樣樣澄淨,淨者分分解禪。

禪,是心悟,雖只一刻,但須經長期心持。“逐本還源便到家,亦無玄妙可稱誇;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禪宗雖有北漸南頓之分,但兩者只是悟道前後之區別,頓悟植根於漸悟,“打破天下是一家”。日有所思、所悟,果上隨緣,因上努力,自然“水到渠成”,終會“恍然大悟”。

解讀成語,包括漢字有兩個層面:唯體和唯用。唯體是考證來歷,引經據典;而唯用則是日常的個人理解。《成語禪解》(本書中亦包括了一些俗語)屬後一類。雖是“草根”,但絕非“山寨”。感謝鳳凰衛視“讀報人”楊錦麟先生的評議:“純粹以訓詁學角度來評價,或會引起很多學術範疇的爭論。但作者早已聲明,只是一家之言。殊為難得者,其實就是原創和一家之言。一家之言,言之有物,言之有據。字裏行間透射出來的是對人生的感悟和參透,這種用心的感悟,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達到的境界。余惕君做到了,這就叫知行合一,就是‘心悟’”(見《字裏人生》推薦序)。其實,正確的求知方法就是“不執於經,經中求法”。六祖慧能曾言:“但依經取法。經不是法,經則肉眼可見,法則慧眼能見。若無慧眼者,但見其經,不見其法。若不見其法,則不解佛意。”經中求法,便能圓融無礙。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漢語之美為其他語言所無法企及,它蘊涵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成語也是生活於人們的日常生活,每個人大可從自己的人生體驗、心靈感悟去作一己的延伸。《維摩經》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法尚如此,成語更不用說。當然,任何解讀都是個人當下的“一得之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見仁見智,反映出每個人不同的人生歷練和境界。而深契玄旨,別有領悟者,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有益補充。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正是由於世世代代炎黃子孫推陳出新,薪火相傳。

這些年,我已在大陸和香港陸續推出十多本人生感悟隨筆,而其中的《字裏人生》和眼下的這本《成語禪解》則是力圖站在前人的高度,發揚光大,繼往開來。這也算是我為傳承中國文化所做的一點綿薄貢獻。

人生一如成語,像霧像雨又像風。禪宗有“幡動、風動、心動”的公案,它告訴我們的是:“相由心生”。一旦明心見性,便能豁然貫通。這就需要我們凡塵悟道,像一首流行歌所唱的那樣:霧裏看花,水中望月,你要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雲走雲飛,花開花謝,你要把握這搖曳多姿的季節。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心迷法門轉,心悟轉法門”。深入漢字和成語所洞見的真實世界,正是利樂眾生的智慧觀照。窗外黃花,莫非般若;庭前翠竹,盡是真如。

發心求正覺,悟道濟眾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