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杭州共识的世界历史影响
杭州共识形成于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各类风险和不确定性比较突出,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的关键时期,它是中国引导二十国集团应对全球问题的原则与政策,它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它将推动中国在新阶段上发挥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推动二十国集团功能地位的提升,将推动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杭州共识将推动中国在新阶段发挥世界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杭州峰会召开时,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中国主导的杭州共识将在新阶段推动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上再次发挥引领和积极推动作用。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余年,但是世界经济依然处于深度调整中。第一,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处于调整中。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印度等国虽然增速较快,但由于经济规模不大,还不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而巴西和俄罗斯等国经济尚未走出衰退的阴影。①第二,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严重不足。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近耗尽,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从而表现出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债务高企、贸易和投资低迷、实体经济失速、金融杠杆率居高不下、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等一系列问题。第三,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了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包括新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地区冲突加剧、英国脱欧以及区域性投资贸易规则调整等,这些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高负债”的“三低一高”的基本态势。②
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理念不能带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因而需要重新思考世界经济的增长动力转型、增长结构调整和宏观管理政策的设计。中国主导的杭州共识创新了发展理念、政策手段和方式,从而将推动中国为世界经济彻底摆脱复苏乏力、增长脆弱的现状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杭州共识提出创新增长方式,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彻底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要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发展开启新道路。
过去十年里,中国贡献了世界GDP增长总量的四成以上。2011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3%,每年增量相当于贡献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③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中高速增长,速度继续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按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仍居首位,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2.7%,全球经济仍面临不断增加的下行风险。①但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保持稳定让全世界感到安心,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增长之源。
(二)杭州共识将推动二十国集团功能地位的提升
从2008年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领导人峰会后,至杭州峰会二十国集团峰会已经举行十届,正处在爬坡升级的关键节点。然而,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八年,共同的“恐惧感”已经不复存在,作为危机应对机制的二十国集团面临功能“衰竭”的挑战。但是,杭州共识大大提升了二十国集团的功能地位,有利于推进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转型,从“清谈馆”向“行动队”转型,真正成为谋划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二十国集团诞生于危机。根据二十国集团诞生时的公报,二十国集团是一种非正式机制,亦即应对危机的论坛。这种危机应对机制的灵活性很高。在危机爆发的初期,传统国际经济组织受法律章程、治理结构等约束很难在短期内做出快速反映,而应对危机的非正式机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应对危机的资源调动起来,快速反应,迅速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和信心。但是,危机应对机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一是它缺乏中长期议题和治理思维,容易被短期议题和突发事件干扰,也容易在危机后使议题泛化。二是它属于非正式机制,是国际交流、对话的平台,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交流形成共识,再由各国去自觉落实,从而不具备强制执行力。三是危机应对机制是为应对金融危机而生,随着危机过去时间愈久,共同应对危机的共同恐惧感将逐渐减弱,危机应对机制的作用与功能就愈加受到质疑。针对这些难题,杭州共识提出了推动二十国集团机制转型的“中国智慧”。
第一,为二十国集团设置中长期议题。杭州峰会上确立的“创新”“发展”“结构性改革”等都是中长期议题。其议程重心从过去主要集中于财政金融等问题扩展到可持续的、包容的经济增长方式与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等社会民生问题上。②中国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成功引入二十国杭州峰会议程,使峰会第一次围绕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新行动计划。在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这是二十国集团历史上首次在峰会上同时讨论跟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有关的问题。这些议题的引入,标志着二十国集团从讨论短期全球金融危机管理转变为从长远角度讨论世界发展问题。
第二,从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转型。在主题议题设置上,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投资和包容联动式发展等四大议题,体现了G20从关注短期周期性政策向长期结构性政策的方面转变。在成果共识方面,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达成的各种共识,通过的《创新增长蓝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结构性改革的有限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等成果也体现了二十国集团从针对短期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被动反应式进行全球经济治理向中长期规划和治理思维、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难题转型。①
第三,全面提升二十国集团机制建设,力争推动二十国集团由“清谈馆”转化为“行动队”,从而切实为二十国集团加强相关领域的合作提供保障。
首先,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建立了一系列的专题工作组和相关工作机制。工作组是把政策从构想变成具体行动的中介,对落实会议文件具有重要作用。在原有工作组的基础上,杭州峰会建立了一批新工作组。例如,成立创新增长专题工作组,为二十国集团落实创新增长共识,推动持续关注创新议题创造条件;推动贸易部长会议机制化,成立二十国集团贸易和投资工作组,推动二十国集团在贸易投资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倡议成立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赃追逃研究中心、国际税收政策研究中心、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等实体机制。②
其次,制定监督落实的量化指标体系,努力对成员国形成一定的履约压力。例如,《二十国集团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确定了九个优先领域及八项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原则,还为检测改革进程建立了监督落实的量化框架和指标体系,对成员国国内开展结构性改革的情况提高透明度,从而形成一定的同行压力。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上,要求多边开发银行明确提出自己的基础设施投资量化目标,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对成员国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杭州共识的这些举措都有助于保持二十国集团相关议程的延续性,维护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地位,将二十国集团从先前的应对危机、协调采取政策,引导到关注解决危机背后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上来,从而推进二十国集团长效治理的机制转型,提升它的功能地位。
(三)杭州共识将推动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
现代国际社会,也就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发源于欧洲,后来逐渐扩展到全世界,成为全球性的国际社会。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是现代国际社会的主导者,它们在全球问题上设定议题、制定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国际行为规范,拥有主导性的制度性权力。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作为现代国际社会的后来者,力量相对薄弱,总体来说是国际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在制度性权力上处于失衡的位置。但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它们的主动性上升,它们开始主动提出理念、诉求。二十国集团是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并且在其他的全球议题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此次峰会东道主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充分利用二十国集团的非正式治理框架的灵活性,从议程设置和落实共识两个方面积极推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诉求在杭州共识中得到体现,提升新兴经济体的制度性权力。
1.议题设置方面:新议题与老议题增加新维度
第一,提出体现新兴经济体利益诉求的新议题。
杭州峰会实现了二十国集团发展议题历史上的两个“第一次”:第一次把发展问题融入G20的整体框架,放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实现发展议题在G20治理中的主流化;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并发起了《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和《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倡议》,着力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问题,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发展议题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的主流化,以及在“引领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核心任务中加入“包容增长”,都意味了发展的视角和权重的增加,它将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内涵,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更受关注。
第二,老议题增加了体现新兴经济体利益诉求的新维度。
首先,在金融治理方面,普惠金融被带入二十国集团的议程。
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方面,二十国集团成员一直存在两派声音。一派以西方的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强调金融应该规避风险,应主要将资本贷给那些信用良好的国家或项目;另一派以金砖国家为代表,强调金融的目的是发展,资本积累是为了贷给穷人,金融要勇于承担风险,国际金融格局应当更加开放。此次,中国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二十国集团讨论中。所谓普惠金融,就是加强金融服务的包容性,让金融为广大人民服务,特别是让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居民和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①此次会议,普惠金融成为金融治理方面的重要讨论议题,《20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二十国集团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等文件在峰会上得到讨论,并达成共识。各国承认了普惠金融对加强金融包容性、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二十国集团的集体行动将围绕包括普惠金融等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领域”展开。
其次,在国际税收治理议题下,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税收监管和税收与发展、税收与公平等新议题。
国际税收是全球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自动情报交换等是发达国家关注的重点,而且公平一直是国际税收制度讳莫如深的话题,发达国家一般不愿意提及。中国自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以来,支持二十国集团成员国进一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税收政策领域技术援助,鼓励各国和国际组织提出各类税收援助倡议,呼吁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出发,有效整合项目资源,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税收能力。中国还和二十国集团成员共同努力,率先垂范,主动贡献,提出在中国建立G20国际税收政策研究中心,作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知识分享的平台。中国还呼吁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强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能力,深度参与国际税收规则修订,提高其在国际税收规则中话语权,持续增强国内资源动员能力,增进社会福祉。②《杭州峰会公报》第19条明确承诺,“继续支持国际税收合作以建立一个全球公平和现代化国际税收体系,并促进增长,包括推进正在开展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合作、税收情报交换、发展中国家税收能力建设和税收政策协调等”①。《G20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提出,G20承诺加强国内资源动员,继续开展国际税收合作,为低收入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国际支持,完善国内税收政策监管体系,更好收集利润信息和数据,打击非法资金流动。G20通过了加强低收入和发展中国家税收能力的行动倡议,帮助有关国家参与上述活动,动员国内资源。
2.在落实共识方面:IMF份额改革与反腐败治理
第一,推进了IMF份额改革的共识。
二十国集团的灵活性是新兴经济体应该利用的优势。以IMF份额改革为例。中国接任G20主席国后重启了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该工作组成立于2011年,为从G20层面推动国际金融架构的完善提供依托。在过去几年中,由于美国的拖延,以IMF份额改革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改革几乎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2014年澳大利亚担任主席国期间,该工作组更是陷入停滞。中国重启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后,工作组会议多次讨论IMF份额与治理改革,峰会也就继续推进IMF份额和投票权改革落实达成共识。2016年1月,历时五年之久的IMF2010年改革方案终于正式生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得以大幅提高,中国份额排名从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杭州峰会公报称,G20继续推进IMF份额和治理改革,致力于在2017年年会前完成第15次份额总检查,并形成新的份额公式。②
第二,进一步强化了反腐败合作的共识。
作为汇聚世界最主要经济体的国际合作机制,二十国集团也是反腐败领域多边协作的重要平台。二十国集团从2009年匹兹堡峰会就开始讨论反腐败问题,并在2010年的多伦多峰会上决定成立反腐败工作组,加强全球反腐合作。2014年布里斯班峰会上,各国达成了相关的反腐败行动计划,达成了加强司法互助、返还腐败资产和拒绝为腐败官员提供避罪港等共识。在杭州峰会上,G20各国领导人一致批准通过《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以下简称《高级原则》)、在华设立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二十国集团2017—2018年反腐败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等事项,国际反腐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反腐败的共识进一步深化。这些成果标志着国际反腐败的共识进一步强化,反腐合作的措施进一步具体化,更加务实有效,也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在追逃追赃方面的共同诉求,彰显了中国在国际反腐败领域的主导权和领导力。
总的来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80%,它们不再仅仅是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接受者,更是贡献者,它们在全球治理上提出的新规则,更符合客观需要与历史现实,为国际发展合作注入新动力、开辟新空间,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在此过程中,新兴经济体的制度性权力上升。
(四)新型世界经济:杭州共识的全球经济变化新认知
1.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十余年,近一个阶段,世界经济历经刺激、调整、复苏,正进入转折期。展望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力量对比、地缘布局、网络建构等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与变革。
从发展模式上看,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平台期,联合国发布的《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持续疲软,2016年2.2%的世界经济增速是2009年以来最低的增速,投资增长在许多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明显放缓。在这一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发展亟须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强化创新的动力作用。
从力量对比上看,全球经济行为主体的力量对比发生重要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得到重大提升,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趋向更为明显。金砖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和影响力已日趋接近西方国家。
从地缘经济角度上看,经济全球化力量的空间拓展目前仍处于“世界岛”的外围区域,大量发展中国家仍未得到全球化要素的辐射和带动。而后者恰恰将成为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空间”,全球的地缘经济空间拓展需要新的引领。
从经济的网络链接基础上看,世界经济的互动网络结构正发生新的变化,其网络建构基础从传统的全球生产网络(GPN)向全球创新网络(GIN)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趋势中,信息化、创新化、多样化的经济体的经济地位将得到提升。
2.新型世界经济的新认知
G20杭州峰会形成的“杭州共识”,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内涵。G20杭州峰会的意义,不仅在于20国集团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提出想法和行动,更在于中国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引领。在中国倡导下的“杭州共识”中,充分表现出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全新看法,即“新型世界经济”观。该理念的构建,反映出中国超越“融入”世界经济阶段,进入“塑造”世界经济的全新阶段。G20峰会的主题“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是中国针对世界经济新模式建构而首次提出的“中国方案”,其重要的意义内涵,在于对传统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和扬弃,是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展示“新型世界经济”概念。
中国提出的“新型世界经济”理念,反映在世界经济在发展动力、制度框架、运行方式以及发展目的方面的全面升级。在发展动力上,世界经济将进入技术、制度、文化等“全方面”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在制度层面,以多主体互动为核心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架构,将取代西方主导的,以“新旧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旧有世界经济秩序。在运行方式上,在重振投资、贸易拉动作用的基础上,促进政策、基础设施等多层次联动发展,创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将成为新的选择。在发展目的方面,世界经济的发展应以惠及最广大全球民众为目标,形成包容、共享的发展格局,将有别于传统的“零和”经济博弈与“排他性”利益分配体系。
“新型世界经济”理念的核心,在于形成一种新的发展共识,形成全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最终达成两个层面的世界经济“再平衡”,即经济结构“再平衡”与地缘经济空间“再平衡”。其中,经济结构“再平衡”的内涵在于,通过创新、联动、治理、开放等方面的积极推进,形成全球收支、金融、贸易、产业等领域的平衡发展。而地缘经济空间的“再平衡”内涵在于,以新的世界经济发展理念,引领传统经济全球化所“忽视”的边缘(edge)与腹地(hinterland)区域国家、经济行为主体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拓展世界经济“新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