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杭州共识是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些理念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中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②杭州共识正是这些新发展理念的国际版,它是应对危机实现世界经济增长、应对全球化矛盾推动全球化发展、应对全球不平衡构建包容联动式发展的中国方案。
(一)杭州共识是应对当前危机实现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国方案
当前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仍旧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动力来源和治理结构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为世界经济增长探索新路,中国思路、中国理念给出了答案。
以“创新”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中国给世界经济“把脉”后开出的“新药方”。
全球经济如何跳出目前的增长泥沼是全球政策制定者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对此,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除目前货币宽松这剂药之外,需要鼓励政策制定者加大财政支出的力度来创造需求,避免羸弱的复苏经济夭折、造成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但是,无论是货币还是财政刺激,从长期来看都是无法持续的。因此,世界经济未来的出路之一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提高潜在产出水平。但是,科技进步、人口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数十年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先后进入换挡器,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过,增长动力要从创新中来,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我们已经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长期以来的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已是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在中国的推动下,杭州峰会以创新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瞄准穴位,着眼实效,着力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①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创新行动计划》《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并就结构性改革的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达成共识。这是二十国集团历史上第一次围绕创新采取行动,也是二十国集团历史上首次将创新定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它将各国实施创新的力量汇集一处,有利于创造更新、更好的就业,建设更清洁的环境,提高生产率,应对全球性挑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构建有活力的、合作和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
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活贸易与投资两大引擎是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添动力的重要药方。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增长持续走低,增速已经连续4年低于全球经济平均增速,多边贸易谈判也步履艰难。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层出不穷,并出现碎片化、封闭化趋势。国际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不断下滑,各国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外来投资的监管力度更趋严格。国际投资领域被3 200多个双边协定所分割,不利于开展跨境投资合作。①
在安塔利亚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贸易和投资是世界经济的血液。如果气滞血瘀,难畅其流,世界经济就无法健康发展。杭州峰会就构建开放型世界达成共识,确定贸易和投资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希望通过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支持并加强多边体制,为不同国家发展提供充足空间,为世界经济增长拓展空间和活力。会议通过了《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全球贸易增长战略》提出了降低贸易成本、加强贸易投资政策、协调、促进服务贸易、增强贸易融资等七大合作支柱,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行动方案;《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规定了反对跨境投资保护主义,营建开放、非歧视、透明和可预见的投资政策环境,加强投资保护等九大投资原则,这是世界范围内首份就多边投资政策制定的纲领性文件,填补了全球投资治理领域的空白。
(二)杭州共识是应对全球化矛盾推动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当前,全球贸易投资低迷,去全球化声浪高涨。这种全球化浪潮从经济领域开始向政治领域蔓延。2016年以来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等,被认为是反全球化力量的集中展示。②是去全球化,以邻为壑,还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走向更深的全球化?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杭州共识明确反对保护主义,支持多边主义是中国对全球化的担当。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提出“承诺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开放型世界经济”, “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 “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这一思想表明,杭州共识明确反对保护主义,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提出创新增长,着力倡导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化的担当,是应对全球化矛盾的中国方案。
辩证看待全球化和推进全球化是中国对全球化的主张。
在2017年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和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述了中国对全球化的态度与主张。首先,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它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其次,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会变小,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其次,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譬如国际金融危机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最后,应当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总的来说,辩证地来看,全球化有利有弊,目前出现的矛盾实质上是经济全球化扩大、深化后,利益分配出现问题,深层次利益难以协调而导致的必然问题。目前,中国正在从经济全球化的追随者变为引领者,中国已经成为支持和推进全球化的坚定力量。
(三)杭州共识是应对发展不平衡、构建包容联动式发展的中国方案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G77+中国”的成员国,对发展的重要性有着深刻体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把握发展的第一要务,不仅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国际社会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中国积极推进包容联动式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的主要议题和成果共识等多个方面。
在议题主题上,中国将发展议题置于与强劲增长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一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峰会将包容性发展确立为四大主题之一,提出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球,促进公平公正,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是发展不平衡。促进全球发展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也是解决全球发展动力不足的根本途径。世界经济需要包容发展,共同应对全球发展不公正、不平衡和不可持续问题,使发展成果惠及大众,共享全球发展机遇。
参与成员的广泛性诠释了世界经济包容发展。中国邀请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其中包括非盟主席国乍得总统、东盟主席国老挝国家主席、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总统、77国集团主席国泰国总理、埃及总统、哈萨克斯坦总统等嘉宾国领导人,均参与了杭州峰会。这是二十国集团会议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在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富包容性。
第一次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或简称“2030议程”)制定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有义务也有责任通过各自和集体行动,推进可持续发展。支持低收入和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优先事项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帮助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这些集体行动将涵盖基础设施、农业、粮食安全和营养、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普惠金融和侨汇、国内资源动员、工业化、包容性商业、能源、贸易和投资、反腐败、国际金融架构、增长战略、气候资金和绿色金融、创新、全球卫生等各个方面。
第一次就支持非洲工业化采取集体行动,通过了《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助力非洲减贫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的一个经验是工业化是一国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认为,共同支持非洲工业化进程,提升非洲工业化发展能力,将有助于消除非洲贫困,缓解南北发展矛盾。因此,中国鼓励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帮助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加速其工业化进程,通过能力建设、投资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减少这些国家的贫困并追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