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文案:文案写对,营销才能做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怕上火,喝王老吉

六个核桃之外,饮料行业广告的另一个经典案例就是“怕上火,喝王老吉”。有人认为这是定位,有人说这是产品USP,而我则认为王老吉的成功是因为场景选择的成功。

“上火”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说法,中医认为人体如果阴阳失衡,内火旺盛,身体就会出现某些热性的症状,这就是上火。当消费者出现牙痛、嗓子痛、嘴角起泡、口腔溃疡、眼睛红肿、皮肤爆痘等症状时,他就会认为自己上火了。

一旦上火,人们便会调整行为、调理身体,比如早睡少熬夜,饮食清淡,忌油腻,忌辛辣等,严重一点就要去药店了。比如治疗口腔溃疡的著名品牌三金西瓜霜,它的口号就叫“咽喉防火墙”。而三金药业旗下的另外两款产品,清咽含片的诉求是“清咽要去火”,西瓜霜清焱牙膏的广告语则是“牙痛上火莫熬夜,三金清焱更专业”。三金建立的就是跟“上火”的关联。

上火是个如此深入人心的概念,以至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怕上火。什么情况下最怕呢?就是吃热气辛辣的食物时,如火锅、烧烤,此外还有熬夜。因为多数人都有熬夜、吃热辣食物会上火的认知。

“怕上火,喝王老吉”好就好在一个“怕”字,因为上火和怕上火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场景。上火的场景大约在药店或医院,指向治疗和调理。而怕上火的场景则在火锅店、烧烤大排档等餐饮场合,在熬夜加班的办公桌旁。而且“怕”字道出了消费者的痛点和焦虑,有效激发了消费者吃火锅、吃烧烤时一定要喝王老吉的需求。

如果大家有留意过王老吉的广告,那么你会发现,它的电视广告开篇第一个镜头,永远是一个火锅热辣翻滚的画面,十几年来皆如此,包括后来的加多宝广告也是如此。这是王老吉等厂商在不断给消费者暗示消费场景。

还有海报物料上“熬夜加班,怕上火喝王老吉”和“大啖荔枝,怕上火喝王老吉”的文案,后面一句很有广东特色,因为荔枝在广东人心目中也属于热气食物。熬夜加班、大啖荔枝也是在提示王老吉的消费场景。

而且,王老吉在上市之初,最先铺的渠道就是火锅店和烧烤大排档,等王老吉在这些场合站稳脚跟,它才扩展到全餐饮渠道和商超零售渠道,火锅和烧烤店就是王老吉起家的大本营。场景决定了王老吉的渠道选择,是王老吉品牌源点期最重要的市场战略。

如果王老吉要强调产品USP,诉求功能利益,那么广告语就应该是“王老吉,防上火”或者“王老吉,一罐降火”之类。但这些口号传递了王老吉的产品利益,却没有告诉消费者应该什么时机、什么场合喝王老吉,因而唤起消费者需求和购买意愿的效果是要打折扣的。

而要说定位,那么王老吉和加多宝分道扬镳之后,二者为了市场相互竞争,一个标榜“传世185年,独家秘方,正宗凉茶王老吉”,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正宗、经典的品类地位;另一个强调“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全国销量遥遥领先”,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畅销、领导者的品类地位。这才是标准的定位打法。但不管是正宗,还是销售领先,都是给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供背书、增加砝码,让消费者记住品牌,而并不能唤起消费者喝凉茶的需求。

“怕上火”实际是帮助王老吉锁定了火锅、烧烤、熬夜等核心消费场景,当你置身这些场景下,自然对王老吉产生需求。场景圈定需求,圈定目标人群及其痛点,圈定销售渠道,这个场景为王老吉重构了人、货、场。

场景造需,而文本创造场景。“清新口气,你我更亲近”“吃完喝完嚼益达”“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些文案听起来都非常简单、朴实,都是生活中人们挂在嘴边的大白话,但重要的是它们为品牌赋予了场景。场景之下,消费者被锁定,需求被激活,渠道被打通,市场被发现。需求是营销的前提,而场景就是对需求进行具象化、形象化呈现的一个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