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举办的展览活动
展览是博览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举办的展览研究,学术界取得一些较好的研究成果(2),但大多数成果的研究主题是关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展览,对国共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展览研究较少。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篇较为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展览活动的论文,也没有学者对国共办展进行比较研究。为此,笔者拟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举办的展览活动进行梳理和阐释。
一、国共对峙时期:中共展览活动的滥觞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主要在农村和中小城市活动,活动区域多是在偏僻的山区。国共对峙时期,中央苏区主要在闽赣边区,地形地貌是四周高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
中央苏区展览活动能迅速开展起来,与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分不开。他们有关展览工作的讲话、指示和文章,对展览会的任务和工作方法都有过重要论述,明确了办好展览会的方向。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毛泽民同志给金银展览会写过贺信,他说:“在党和苏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红军和人民的支持下,闽西工农银行越办越好,资金越来越雄厚,完全有能力支持苏区经济的发展。举办展览会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银行完全能承担社会的贷款、存款、储蓄和保存现金的能力……祝大会圆满成功!”(3)这封信极大地推动了金银展览会的举办。1933年11月,毛泽东通过对长岗乡调查后提出,土地委员会“应改为农事试验场管理委员会,场内附设农产品展览所”(4)。通过设立农产品展览所,促进了中央苏区农产品的交流。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举办展览会的滥觞阶段,办展主要集中在中央苏区,而中央苏区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块红色区域(5),交通不便,沟壑纵横,山地崎岖,所以中国共产党举办的展览会次数偏少,规模相对较小,只是初具展览会的发展雏形,下面就是当时举办的几次有影响的展览会的简表:
表1-1 国共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举办的展览会简表
④罗雅萍:《毛泽民与金银展览会》,《福建党史月刊》2001年第3期。
续表
①罗雅萍:《毛泽民与金银展览会》,《福建党史月刊》2001年第3期。
②汤家庆:《中央苏区的文博事业》,《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4期。
③江西省博览馆学会编:《博物馆学论文选编:1986—1991》,第37页。
④汤家庆:《中央苏区的文博事业》,《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4期。
⑤《工农美术社筹备会将举行第一次展览会》,《红色中华》1933年第128期。
⑥刘建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物保护工作的历史考察》,《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第1期。
⑦刘学琦:《朱德佳话三百篇》,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96页。
从表1-1可以看出,最早的展览会是1931年11月7日在福建汀州举办的金塔银塔展览会(6),这次展览会以奇特的形式显示了苏区的坚实财力,引起了很大轰动。展览会贴出了行长阮山撰写的民歌:“银行出世在龙岩,全县工农尽欢迎。现在汀州开纪念,欢迎群众来参观。银行纪念一周年,群众参观几万千。银塔金塔真好看,人人都说是空前。”(7)由于国共对峙,战争频繁,所以这一时期中央苏区举办的展览会呈现几个明显特征。第一,实物展览较多。1934年1月,中央革命博物馆开放展览,博物馆的陈列内容,主要是革命文物史料、革命烈士遗物等,如赵博生的公文包、金戒指,苏兆征、恽代英、张太雷等人的生平事迹及遗物,以及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被击毙的敌师长张辉瓒的血裤等(8)。这次展览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博物馆的建立,开创了红色博物馆的历史先河。第二,突出政治教育。1933年“九一八”事变两周年纪念日,苏区“反帝拥苏同盟”在瑞金中央工农剧社举行反帝宣传展览会。展览内容有图画、墙报、统计表、纪事、相片等,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动员广大民众起来抗战。除在瑞金展出外,还在苏区各地巡回展览。第三,较强的象征意义。1933年12月,苏区在“广州暴动”六周年纪念日举行第一次“工农美术展览会”,展出苏区画家和白区画家的作品。《红色中华》称这次工农美术展览会的意义在于:“开辟中国无产阶级美术运动的新纪元。”(9)
难能可贵的是,为了普及农业常识,推动苏区经济建设,苏区成立了农产品展览所,展览所联合中央农业学校、中央农业试验场和中央博物馆等单位,定期举行大规模农产品展览会,将苏区各地生产的农产品陈列出来,如宣传介绍“某乡的番薯特别大”“某乡的冬瓜特别好”,告诉群众要怎样改良农产品,争取获得更好的收成,支援革命战争(10)。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兴国县设立了农产品陈列所,推广先进技术和改良品种(11)。总的说来,这一时期处于展览活动早期探索阶段,为抗战时期展览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展览活动的快速发展
为了促进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大量的革新。减租减息运动削弱了长期把持乡村政治的士绅宗族势力的优势,调整了农村社会的阶级关系,为现代政治制度深入乡村铺平了道路;高度的政治动员清除了乡村民众传统的冷漠和保守的政治文化;在以阶级理论为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群体的重新组合,有效地建立了新的社会权威,现代性的社会组织取代了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传统社会组织,提高了社会组织化程度(12)。但是,如何突破教育和地理的限制,改变长期以来民众头脑中的旧观念和旧思想?如何进行这些改革,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涉及边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解放区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举办展览会成效显著。举办工农业展览会,交流工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技术;举办战绩展览会,增强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举办卫生展览会,提升民众的卫生观念和防病能力。在展览会结束后,很多人都希望将来继续举办展览会。于是,中国共产党开始举办大量规格更高的展览会,展览会也越来越引起民众的关注和期待,办展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
抗战时期是展览会快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各个解放区总共举办有193个展览会。其中陕甘宁边区74个,晋绥13个,晋察冀17个,晋冀鲁豫31个,山东18个,华中11个,东北29个。”(13)其中,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举办了大量的展览会,是举办展览会最为集中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了解展览会的发展脉络,笔者绘制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延安举办的重要展览会简表,内容如下:
表1-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延安举办的重要展览简表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解放日报》《新中华报》《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解放区展览会资料》等资料整理而成。
从表1-2可以看出,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举办了大量的展览会,展品多、规模大,影响深远,主要是经济建设方面的展览会。关于这一时期展览会的发展,严清华、杜长征进行了合理的归纳,把这一时期的展览会归纳为三个时期。他们认为,根据地生产展览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底到1939年底,生产展览会初步发展。展览数量少,规模比较大,展地集中在延安,展览内容有一定的专业性。第二阶段,从1940年初根据地开始遇到严重经济困难至1942年底,生产展览会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展览会的举办地扩散到其他抗日根据地,展览内容综合化倾向明显。第三阶段,从1943年初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结束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由于受到高度重视,生产展览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数量大幅度增加,展览会向社区扩散,展览内容专业化与综合化相辅相成(14)。笔者认为严清华、杜长征的分期尽管是对生产展览会而言的,也同样符合其他展览会的发展过程。因为陕甘宁边区举办了多次生产展览会,它基本上引领着抗日根据地展览会发展的潮流。
除了陕甘宁边区外,其他抗日根据地也举办了极富特色的展览会。1941年,晋察冀边区组织美术作品展览,到反扫荡斗争最艰苦的冀中地区巡回展出了三个月,参观者总计不下五万人(15)。1944年12月7日,晋绥边区举办的战斗生产展览会,到会参观的有各类英雄751位。同盟国空军战友奥斯德尔上尉等7人参观了展览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意见簿上写下了感想:“这个展览会上所显示着的进步和发展,正是勇敢的人民所成就的最完美的例证,这些进步是中国的伟绩。”(16)可以说,陕甘宁边区作为展览会的中心区域,不断地将经验和方法向其他抗日根据地辐射和传递。
总的说,抗战期间中共展览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从地区来看,陕甘宁边区举办的大型展览次数最多,时间也较早,但处于敌伪夹击且战斗又十分频繁的华中地区,一般多为中小型展览会。从组织者来看,既有边区建设厅、八路军军医处、工业局,又有一些院校、机构、协会等。从类型上看,生产展览、政治展览、军事展览、卫生展览、文化展览等类型多样,图片展览、美术展览、街头展览数量较多。从内容上看,绝大多数展览会直接以“生产展览会”为名,有些则工、农业展览会分开举办,还有些把战斗展览会和生产展览会融合在一起。另外,许多边区都是第一届、第二届甚至是第三届生产展览会连续举办,明显已经趋于常态化和制度化。
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展览活动的继续发展
由于内战的影响,解放战争时期展览会发展十分缓慢,举办的大多是一些战绩展览会。1946年5月党中央号召:“各地政府应继续发放大量农贷,认真组织农业试验场和展览会,提倡农业技术的改进。同时要设法减轻人民负担和减少劳力动员,使农民有力量来进行土地上的经营。”(17)1948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准备事项的通知指出:“各地代表来时望将可能带来的各地特产及便于搜集之妇女生产品酌带一些来,以备展览之用。”(18)正是因为中共中央的重视和推动,到了内战后期,展览会得到较快发展,主要集中在解放区城市举行。下面,就是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展览活动简表:
表1-3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举办的展览活动简表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晋绥日报》《东北日报》《解放区展览会资料》等资料整理而成。
从表1-3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展览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解放区。其中,战绩展览会和工业展览会非常有影响。战绩展览会比较有影响的是东北解放区爱国自卫战争战绩展览会,这是由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在哈尔滨兆麟公园举办的,从1947年5月3日开幕到10日,吸引了10余万观众(19)。工业展览会中最有影响的是大连工业展览会,它被誉为新中国最早举办的工业展览盛会(20)。为了进一步激发大连工人阶级以更优异的成绩向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礼,大连工业展览会于1949年9月18日隆重开幕。展会共设17个馆,102个单位以实物、模型、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新中国成立后大连工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成就,每天观众达万余人(21)。
展览是国共较量的武器。为了扩大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影响,1946年1月24日,《新华日报》在陪都重庆举办了一次“延安生活艺术展览会”,连续展出6天,观众达1万多人次,这在当时的重庆是少有的,轰动一时。这次展出,用图表、照片、实物集中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八年的伟大功绩,影响非常深远(22)。
为了配合中心工作,解放区举行了与军需品供应有关的展览会。如1948年安东市第二届工业生产展览会展示的数字:生产针567.4万支、火柴33万箱、纸烟4 697箱、皮革8.4万多张、铧子27.6万个、铁锅44.1万印、肥皂1.4万多箱、绸子4.2万多匹,还有其他许多生产和生活必需品。在展出的5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些军需品,如军服已生产了近百万套,军鞋373万双(23)。这种经济展览会,有服务军事的目的。
此外,中国共产党开始参加国际性的展览会。1947年8月,在世界青年节期间,“中国解放区摄影、美术展览会”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受到了世界各国青年代表的欢迎(24)。1948年6月中旬,中国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国际妇联展览会,“中国解放区地图、表格及其说明书、妇女运动的照片、生产品、刺绣品等展览品及捐赠的义卖品,均于会前经解放区妇联驻该会秘书陆璀等精心设计,重加装潢,送陈展览,颇得观众好评”(25)。1949年8月15日,中国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大会举办的展览会,观众也极口称赞中国青年的合唱队和演剧队(26)。
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也举办了大量展览活动(27)。两党展览活动相比,异同点很明显。相同的是,国共两党展览都是在政党主导下举办的,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动员,都举办了大量的展览会,都试图通过展览会发奋图强、发展经济、交流技术与传播文化。
但是,两者不同的地方非常明显,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办展思想。共产党的展览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明确地表现党的政策(28)。国民党则以三民主义为办展思想,如西博会的会旗、会徽、会歌及各种图章经过挑选,都蕴含了一定寓意,是西博会的“精神寄托”(29)。第二,办展基础。共产党主要依靠下层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参展和参观,以致有的展览会“有从二百多里路外赶来参观的”(30)。而国民党主要依靠工商业者,如1947年6月,经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中国生产促进总会、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中国全国工业协会达成协议由四单位联袂举办“二战”后首次全国国货展览会(31)。第三,办展效果。共产党办展效果明显,徐特立参观中直军直展览会后说:“这些成绩有目共睹,用不着用文字描写。最值得我们庆幸的就是劳心和劳力统一起来,打破了中国历史的纪录。”(32)而国民党虽然举办过一些精彩的展览,但总体办展效果较差:“近代中国虽举办了为数众多的国货展览会,但很多国货展览会展期短,展品少,举办规程简单划一,整体上质量不高,产生的实际效用并不大。”(33)
总之,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举办的展览活动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军民斗争生活的胜利业绩,对广大民众起到了极好的宣传和教育作用。章开沅先生认为陕甘宁边区“在极端艰难的战争环境下,开展全面建设,彻底改变了边区的面貌,同时也培养了干部,为其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成为新中国的‘雏形’和‘摇篮’。”(34)陕甘宁边区成为新中国的“雏形”和“摇篮”,展览在塑造陕甘宁边区形象上功不可没。中国共产党对展览工作的早期探索,不仅为新中国展览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为新中国形象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