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负担读懂3000年世界史:《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风靡全球著作(共九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所罗门:圣殿

拔示巴声称她的儿子所罗门拥有王位继承权。大卫把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单叫过来,让这二人护送所罗门坐大卫本人的骡子前往神圣的基训泉。二人在那里给所罗门施了膏油礼,任命他为国王。号声响起,民众欢腾。亚多尼雅听见庆祝声,便躲到神圣的祭坛里,所罗门则保证,不会伤害他的性命。

在统一以色列、把耶路撒冷建设成上帝之城后,大卫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临死前,他命令所罗门在摩利亚山上建造圣殿。四百年后的《圣经》作者将大卫的不完美塑造成圣王的本性,他们之所以那样做,是为了让他们的时代引以为戒。大卫被埋在大卫城。[1]他的儿子与他完全不同。所罗门将完成那个神圣的使命——公元前970年左右,他以血腥的方式开启了他的统治。

王太后拔示巴要求所罗门允许他同父异母的哥哥亚多尼雅迎娶大卫王最后一个妃子亚比煞。所罗门讽刺地问:“还要为他求国吗?”所罗门命人杀死亚多尼雅并清洗父亲大卫的老卫队。这是大卫的宫廷史学家讲述的最后一个故事,实际上,也是唯一一个从中可以看出所罗门作为凡人的故事——此后的他将成为一位传奇的帝王,具有超凡智慧和雄才大略的帝王。所罗门做任何事都比普通的国王做得更出色:他的智慧成就了三千则寓言故事和一千零五首歌曲,他有七百个妻子和三百个嫔妃,他的军队有一万两千名骑兵和一千四百辆战车。这些昂贵的军事力量部分展示在他的要塞城镇:美吉多、基色和夏琐,而他的舰队驻扎在亚喀巴湾的以旬迦别。

所罗门与埃及、奇里乞亚从事香料、黄金、战车和马匹贸易。他同腓尼基盟友、推罗的希兰国王一同派遣商队远赴苏丹和索马里。所罗门盛情接待率驼队远道而来的示巴(也可能是萨巴,今也门)女王,女王来到耶路撒冷,“有骆驼驮着香料、宝石和许多金子”。黄金来自俄斐——可能是印度的某地;青铜产自所罗门自己的矿井。他用自己的财富装饰耶路撒冷:“王在耶路撒冷使银子多如石头,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树。”最能反映所罗门国际声望的事是他同法老女儿的联姻。法老们几乎不把女儿嫁给外国君主,特别是刚刚摆脱山区牧羊人首领身份的“暴发户”犹地亚人[2]。但一度傲慢的埃及人正遭遇可耻的混乱,法老西阿蒙突袭距离耶路撒冷不远的基色,可能是因为发现自己孤军深入到离家甚远的地方,他把战利品连同女儿一起送给了所罗门。这在任何时代都是难以想象的荣耀。然而,他最引以为傲的杰作是父亲计划建造的耶路撒冷圣殿。

“耶和华殿”伫立于庄严神圣的卫城之中,紧挨所罗门的皇家宫殿。正如《圣经》所描绘的,包括黎巴嫩林宫和国王进行审判的圆柱大厅,其奢华的大厅与宫殿都被金子和香柏木包裹,富丽堂皇。

这不光是以色列人的成就。在黎巴嫩沿海独立城邦生活的腓尼基人是地中海最老练的工匠和航海商人,以推罗紫——他们民族的名称(phoinix,意为“紫色”)源于此——以及发明了字母表闻名于世。推罗的希兰国王不仅供应柏木和香柏木,还提供雕刻金银饰品的手工艺人。一切都是“纯金的”。

圣殿不仅是神圣之所,还是上帝在俗世的住宅,它是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综合建筑群,宽约10米,长约35米,周围墙壁环绕。首先是由两根高约10米的铜柱组成的大门,铜柱的名字分别是“雅斤”(Yachin)和“波阿斯”(Boaz),上面装饰着石榴和百合。穿过大门,是一个巨大的、有柱子的开放式庭院,庭院三面都是两层楼的房间,里面可能装着皇家档案或金银财宝。门廊通向一个神圣的大厅,大厅的墙上挂着十盏金灯,香炉前面摆着一只黄金桌子,上面放着无酵饼,以作祭神之用;大厅里还有一个水池和一个上面搭着毛巾的有轮子的水盆,作清洁之用;此外,有一个被称为“海”的铜池。台阶通向至圣之所[3],至圣之所是一个小房间,由两个长着翅膀的智天使守卫,智天使高约5.2米,用贴着金箔的橄榄木制成。

然而,所罗门更看重自己的荣耀。他花了七年时间建造圣殿,花了十三年时间建造自己的宫殿,后者更大一些。上帝的住宅必须保持静默,所以“那里面既没有锤子、斧子,也没有任何铁质工具”。所罗门的腓尼基工匠在把东西运到耶路撒冷前,就在推罗做好了装饰石头,雕刻柏木和香柏木,以及制作金、银、铜饰品的工作。所罗门王通过扩充旧城墙来加固摩利亚山,此后,“锡安”这个名字既用来形容原来的城堡,也用来形容新的圣殿山。

当所有工程都完工的时候,所罗门把民众召集起来,观看祭司将盛放约柜的合欢树木匣从大卫之城、锡安城堡的帐篷抬到摩利亚山的圣殿。所罗门在圣坛前献祭,接着,祭司们将约柜抬进至圣之所,放在两个巨大的黄金智天使的翅膀下。除了智天使和约柜,至圣之所里空无一物。约柜只有约1.2米长、76厘米宽,除了刻着摩西律法的石板,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它是如此神圣,不是为大众崇拜设计的,在这空旷的地方住着简朴的、无形的神雅卫——这种观念是以色列人所独有的。

当祭司走出至圣之所的时候,神显之“云”、“耶和华[4]的荣光充满了殿”。所罗门在民众面前为圣殿祝圣,他对上帝说:“我已经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为你永远的住处。”上帝回答说:“我就必坚固你的国位在以色列中,直到永远,正如我应许你父大卫。”这后来发展成为犹太历中第一个参拜圣地的节日:“所罗门每年三次在他为耶和华所筑的坛上献燔祭。”那一刻,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世界中的神圣观找到了永恒的家。犹太人和其他圣书之民相信,神之所在从来没有离开过圣殿山。耶路撒冷将成为世界上神与人交流的最佳场所。


[1]据说,几百年后,马加比王约翰·西卡努斯为了用钱打点一个外国征服者洗劫了大卫的坟墓。两千年后,就是十字军王国时代,在锡安山上修复最后晚餐处——耶稣享用最后晚餐的地方——的工人,发现了一个他们认为是大卫坟墓的房间。这里成为受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共同尊奉的地方。但大卫坟墓的真正所在仍然是个谜。

[2]犹地亚人,一方面指犹大部落的成员、犹大王国的子民,另一方面指代从犹地亚这个地区流亡到其他地方的希伯来人,即后来的犹太人。——译注

[3]至圣之所到底在哪里?这是当今政治领域的一个爆炸性问题,也是任何倡导共同拥有耶路撒冷的巴以和平协议无法攻克的难题。就此问题存在许多种理论,主要看后来被大希律扩建的圣殿山的面积。大部分学者认为,至圣之所就在伊斯兰教岩石圆顶清真寺的那块岩石上面。一些人认为这个神秘的、崎岖的黄色山洞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是一个墓穴,民间似乎对此保有记忆:公元前540年前后,从巴比伦归来的流亡者在这里发现了耶布斯人阿劳纳的头骨。公元2世纪的犹太口传律法汇编集《密西拿》(Mishnah)称它是“深渊之墓”,人们因“害怕任何深处的坟墓”而将其挖空。穆斯林称它为“灵魂之泉”。犹太人和穆斯林都相信这是亚当被创造的地方,是亚伯拉罕差点拿以撒献祭的地方。可能在公元691年,哈里发阿卜杜拉·马利克(Abd al-Malik)选择在该遗址上建造圆顶寺,该举动至少部分地使圣殿成为伊斯兰教的遗产。犹太人将圆顶寺的那块岩石视为圣殿的基石。

[4]此处袭用中文《圣经》和合本译文,但“耶和华”应作“雅卫”,参见第29 页译注。——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