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概  述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微创并不意味着无创,亦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除可发生开放手术的并发症之外,腹腔镜手术会发生一些独特的并发症,如与气腹建立和穿刺相关的并发症;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有时可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措施,如通过提高气腹压来帮助处理静脉出血等。Colombo等(Colombo JR,2007)总结了1867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其中3.5%的患者发生了术中并发症,8.9%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总死亡率为0.4%,其中出血是最常见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该研究发现下述情况时更易发生手术并发症: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患者血肌酐值大于1.5mg/dl。Fahlenkamp等(FahlenkampD,1999)总结2407例腹腔镜手术病例发现:随着手术复杂性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会提高9倍,而当术者腹腔镜手术例数超过100例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会降为原来的1/4;但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例数的增加,整体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降低,反倒因为手术复杂病性的增加而随之增加,中转开放的比例和死亡率呈现类似趋势。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所有腹腔镜手术共有的并发症,另一类是某类手术特有的并发症,本章重点介绍前者。共有并发症还包括麻醉和体位相关并发症、气腹相关并发症、放置工作通道相关并发症、器械相关并发症等。了解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掌握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应当强调,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仍是最重要的,方法包括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设备和器械的使用要点,熟悉手术过程及其相关解剖,规范操作技术和流程,了解每例手术的特殊性等。

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术前措施

处理外科并发症的中心是患者的术前期望值,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恰当的术前谈话。尽管没有患者愿意自己出现并发症,但是由于医生的个人经验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应让患者了解手术必然伴随有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应向患者交代因为各种腹腔镜下难于处理的因素存在,术中有可能为了确保安全而转为开放手术。谈到这一点可以解除手术医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在出现需要中转开放手术的情况时适时做出决定。
为了减少并发症,手术患者的选择十分重要。活动性感染要积极治疗,凝血疾病在术前要加以重视。明显的心肺疾病可能难以耐受气腹,应选择开放手术。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疾病应做个性化评估,使之在术者的经验范围之内。经验少的医生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过度肥胖的患者、巨大肿瘤的切除、腹腔镜下重建手术对其都是技术上的挑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的病史、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是术者术中操作的指引,是制定手术方案的基础,可以了解患者病变的情况,特殊的解剖结构等,有助于选择手术入路,确定最佳的穿刺位点等。比如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前,术者应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深浅、与肾蒂的关系、肾动脉是否多支等情况。
此外,根据具体的手术,术前留置胃管、尿管,或给予特殊的术前用药都是手术所必须的。

三、体位相关并发症

体位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神经麻痹、横纹肌溶解症、肌间隔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文献报告2%~3%的腹腔镜患者会发生神经肌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神经痛、受累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异常等,后腹腔手术多见而盆腔手术少见。容易受累的神经包括臂丛神经、尺神经、侧腘神经、股神经、腓神经和坐骨神经等,其中臂丛神经损伤最为常见,主要原因包括:上肢外展大于90度;肱骨头过度外旋;Trendelenburg体位时使用肩部支架,推挤锁骨进入锁骨后区。主要的治疗为理疗以避免肌肉萎缩,轻度麻痹一般在4~6周缓解,严重者可2年后才恢复甚至造成永久性损害。
横纹肌溶解症是少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4%,临床表现包括肌痛、尿肌酸激酶升高等,严重者可致肾衰。主要相关因素包括男性、肥胖或肌肉发达、手术时间长、90度侧卧位或过展截石位等。治疗包括血浆置换、碱化尿液等。
侧卧位手术时,束缚小腿的布带不宜过紧,否则会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肌间隔综合征。
大多数体位相关并发症都是可以预防的,摆体位时应注意患者的固定,腋窝腘窝放置软枕,避免肩部外展大于90度,所有骨突出部位均需用凝胶垫等软垫保护等。

四、穿刺相关并发症

气腹针及Trocar穿刺时,有损伤肠系膜、肠道、腹腔脏器、血管甚至腔静脉或腹主动脉的可能,其发生率约为0.03%~0.3%。
气腹针穿刺时将气腹针的阀门打开,使空气进入腹腔,腹腔内容物即可从气腹针顶端滑开。一旦气腹针突破腹膜,再进针的深度应控制在2~3cm范围内以减少损伤腹腔脏器和组织的可能。抽吸试验、悬滴试验有助于判断气腹针是否已正确插入腹腔。正常情况下进行抽吸试验时应无任何液体抽出,若抽出肠液或尿液,提示肠道或膀胱损伤,若抽出血液,要考虑腹腔内游离血或损伤血管的可能。
缺乏经验、器械太钝、使用暴力、皮肤切口过小、腹部筋膜过于发达、既往手术史等可增加Trocar穿刺损伤的风险。一定要在气腹形成充分后再插入Trocar,穿刺Trocar时,我们设定气腹压力在18~20mmHg,Trocar穿刺成功后,把气腹设定成12mmHg,应用多次使用过的Trocar前应检查其尖端是否锋利。腹腔镜Trocar插入时最好直视下,如果盲插,引起损伤的可能较大。腹腔镜Trocar进入腹腔时,患者取平卧位使脐部与腹主动脉距离最长,Trocar方向朝向尾骨上方。辅助Trocar进入时应在腹腔镜的窥视下进行,并避免穿破腹壁血管。所有Trocar进入腹腔时都应旋转进入,避免使用直接暴力。过分消瘦、局部解剖变异、过度的头低脚高位都可能增加损伤的机会,应特别注意。

1.血管损伤

文献报道血管损伤发生率约为0.1%。可损伤腹壁、腹腔内或腹膜后血管:前者常见于腹壁上下动脉,后者常见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血管和肠系膜血管。
穿刺造成血管损伤最多见的情况是穿刺器穿入时切断了腹壁的血管。主要的表现是观察到穿刺器刺伤血管、血液从穿刺器的外壳周围流出,或在穿刺部位形成了血肿。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①光线照射穿刺点,可看见腹壁内血管,将其避开。②直视下穿刺,避开腹壁肌肉下血管。③肌肉下血管难于避开时,先将血管游离开或切除。
有几种方法可以控制腹壁血管的出血。如果出血量很少,可以直接用电钩、双极或超声刀在直视下止血,或者在穿刺器外壳缓慢后退时止血。如果出血较快,可以由穿刺器放入一根尿管,充起气囊后牵拉止血。
如果出血很多,则需要缝合。可以用肝针或长度合适的商用带线缝合针如1-0薇乔针掰直后缝合止血。如果仍然不能控制出血,需要切开穿刺部位探查止血。
开始穿入Veress穿刺针的时候也可能穿入腹内血管引起明显的出血,表现为针道出血或回吸出血。如果还没有进行其他操作,可退出针,重新穿刺,一般可自行止血,进入腔镜后应检查穿刺点。医生一定不要在出现回血时继续转动穿刺针,这样的动作可能会使刺伤发展为撕裂伤。如果出血明显,保持穿刺针位置,关闭阀门,开放止血,穿刺针可引导找到确切的损伤部位。
大血管损伤主要发生于穿刺器进入时,往往是由于置入穿刺器时用力过猛造成的。虽然非常少见却是极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的预防措施:①直视下穿刺,注意力量和穿刺器尖。②避免皮肤切口太小,卡住穿刺器套管导致阻力太大。③第一穿刺点注意避开粘连且有大血管的部位,调高气腹压至20mmHg。④采用Hasson法置入第一套管。⑤随时备有止血开放器械。首发症状是血压降低和心率加快,如果套管尚未移开,拔出针芯可见到明显的出血,搏动性为动脉出血,非搏动性为静脉出血。应注意如果出血的区域局限在腹膜后间隙,可能表现为腹膜后血肿,出血往往不易立即发现。如果怀疑有较大的穿刺器损伤,应该立即开腹探查。这时穿刺器仍然保持在原位,一方面可以压迫止血,还可以帮助找到损伤的部位。穿刺器不要来回移动,以免使穿刺伤变为撕裂伤。应游离出血点的远近端血管以控制止血。另外,应该游离受损的血管,观察后壁有无损伤,因为有时是贯穿伤。同时寻求血管外科医生的帮助。如套管针已离开血管,应将套管鞘摆至下腹部,沿其方向快速开腹。
肠系膜血肿可以由穿刺器置入或分离组织引起。一旦发现,要密切观察。如果血肿进展或影响肠管血运时需要探查止血。
偶尔,腹壁或腹腔内血管的损伤直到术后才有表现。术后低血压、心动过速、血细胞比容降低要高度怀疑出血的可能。预防措施:①手术结束前应将气腹压降低至5mmHg,检查有无出血。②在腹腔镜监视下拔除穿刺器。穿刺部位的明显疼痛,淤斑以及触及旁正中的肿块都是腹直肌表面血肿的体征。首先纠正可能存在的凝血障碍,输血或补液,并且密切观察有无进行性出血。

2.肠管损伤

如果Veress穿刺针刺入肠管,应该拔除穿刺针并仔细观察穿刺部位。如果无需行肠切除术并且没有肠内容物流出,可以试着保守治疗。与Veress穿刺针不同,穿刺器造成的肠管损伤需要外科手术。对于术前经过肠道准备的患者,术中出现小的肠管损伤,胃损伤,结肠损伤可以在腹腔镜下修补。如果损伤较大,或术前没有肠道准备,则需要开放手术修补。

3.实质脏器损伤

最常损伤的器官为肝脏和脾脏。气腹针损伤内脏的范围相对小,一般不会出现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好;若存在术中未发现的穿刺器对内脏的损伤,术后患者多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应开腹探查止血。

五、气腹建立相关并发症

1.气腹建立困难

不论经何部位建立气腹,正常的注气过程应表现为启动气腹机后,充气初始时的腹内压应在10mmHg以下,腹内压随注气量的增加而逐步增高,最大注气速率至少可达到1L/min以上。如初始腹内压超过10mmHg,最大注气速率在1L/min以下,少量注气即有明显的腹内压升高,则说明有充气困难。在排除了麻醉因素造成的腹肌紧张或气瓶-气腹机-输气导管系统故障后,则充气困难的原因考虑多为以下两者之一:①假性充气困难,即穿刺手法不当致气腹针误入前腹壁、大网膜等,此时,小幅调整气腹针的进针深度或角度后就可顺利注气。②真性充气困难,即腹腔内脏与前腹壁之间存在广泛而致密的粘连,气腹针经致密粘连穿入腹腔内脏器或腹腔内,气体在容积显著缩小的腹腔内难以膨胀,此时,即使调整气腹针位置仍无法建立满意的气腹,是终止腹腔镜手术的指征。

2.充气并发症

充气并发症多由于气体进入腹腔外的其他间隙所致,主要包括皮下气肿、气体栓塞及气胸。

3.皮下气肿

气体进入皮下的途径主要有腹膜外充气;套管针皮下切口过大,未紧密缝合而皮肤缝合过紧;手术时间过长或气腹压过高。轻度的皮下气肿一般无症状,可于数日内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但是如果皮下进入大量气体造成广泛积气,可以导致气胸、纵隔积气和高碳酸血症。如果在术中发现捻发音已经扩展至颈部,那么形成纵隔积气的风险明显增加。在颈部软组织和纵隔之间的筋膜平面是连续的。如果出现张力性气胸或者纵隔积气,应该关闭气腹,抽出异位气体。出现高碳酸血症时应加强术中监测,在麻醉管理中采用过度换气,适当降低腹内压至10mmHg左右,用手将皮下气体从戳孔处挤出,必要时暂停手术,待CO 2排出后再继续手术。阴囊积气常见于盆腔部手术,建议在手术结束后气腹放气时用手按压阴囊将气体挤出。

4.气体栓塞

气腹针误入血管内充气可导致气体栓塞,它是腹腔镜手术中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发病率只有0.002%,一旦发生,其死亡率高达50%;Cottin报道的一组1994例腹腔镜手术中,有2例发生气体栓塞并导致患者死亡,这是目前报道的发生率最高的数据。CO 2作为一种溶解度很高的气体,只要不是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血管,形成气栓的可能性很小。其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①气腹针误入腹腔内静脉,大量气体短时间内直接冲入血液;②静脉破口成为高压气体进入循环系统的通路。预防措施:①严格按照抽吸-注液-回吸操作气腹针,确认气腹针位于腹腔再充气。②静脉出血时,气腹压不能调得过高,一般设置在18~20mmHg,略有出血为宜。气体栓塞部位通常与患者体位相关:仰卧位时最易栓塞冠状动脉;头低脚高位时气栓多发生在内脏血管;头高脚低位时则可引起脑栓塞。诊断可能相当困难,常常是没有预兆的急性循环系统功能衰竭。随着气栓的进展,可以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低血压,中心静脉压增高,发绀,心电图改变(右心衰竭)。在出现急性表现前,可以出现心音的改变或磨盘样杂音。另外,潮气末二氧化碳的急性减少提示气栓阻塞肺血管主干。气体栓塞的治疗主要包括:①立即解除气腹;②吸入纯氧;③左侧卧位,减少右室流出道的阻力;④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抽出中央静脉、右心房和肺动脉内的气体;⑤高压氧治疗,促进气体吸收,缩小气泡体积,提高缺血组织的氧浓度;⑥出现心脏停搏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5.气腹后气胸、纵隔积气或心包积气

可能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①气体沿主动脉裂孔或食管裂孔进入纵隔,破入胸膜腔;②先天或后天膈肌缺损、术中损伤膈肌,使腹腔内气体直接进入胸腔;③肺大泡破裂;④全麻插管时损伤气管。术中存在以下情况时应警惕上述情况的发生:①气道压力增加或肺顺应性下降,患者出现通气困难;②无法解释的PaCO 2和SaO 2下降;③无法解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④出现心包填塞征象,应高度怀疑心包积气。此时肺部听诊常发现患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上述情况发生后应立即停止充气,监测PaCO 2、SaO 2、气道压力等,并进行胸腔穿刺抽气。

6.高碳酸血症

CO 2是腹腔镜建立气腹最常用的气体,气腹压多维持在12~15mmHg水平。由于CO 2的高弥散性及腹膜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CO 2可顺压力梯度通过脏、壁层腹膜弥散入血,使动脉血CO 2分压升高。此外,气腹也会限制膈肌活动和降低肺顺应性,静脉回流受阻,最终因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导致CO 2潴留和高碳酸血症。表2.0-1表示了气腹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表2.0-1 气腹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
高碳酸血症可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和儿茶酚胺的释放,使心率增快。对于无基础疾病史的健康人来说,由于机体的血液缓冲系统和全麻呼吸控制的调节,吸收入血的CO 2不会对机体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但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限制性肺病、过度肥胖及心排出量低的患者而言,机体对高碳酸血症的代偿能力明显降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高于健康人。对于这类患者,术中应加强麻醉管理,监测PaCO 2和血气分析,过度换气,将PaCO 2控制在50mmHg以下,并加强围术期心电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7.腹腔间隔综合征

室隔综合征是指在一个容积有限的解剖腔室内,压力增高后使该腔室内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进而出现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四肢的骨筋膜室综合征。腹腔作为一个独立的腔室,在气腹压力作用下同样可发生类似的改变。
腹腔间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持续升高所导致的多器官进行性功能障碍,最易受累的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肾脏。IAP升高可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同时使腹腔脏器受压。当气腹压超过12~15mmHg时就可因肾实质、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受压引起肾小球滤过减少而出现少尿。然而这不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随着气腹的解除,尿量即可恢复正常。但当IAP超过25mmHg时,则可出现缺氧、心排出量减少、少尿、无尿及酸中毒等明显的ACS表现。此时应注意减少入液量。
为避免ACS的发生,术中应注意维持低压气腹状态,手术结束前彻底解除气腹并留置引流管排出腹腔内CO 2气体,以尽量减少IAP升高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六、术中并发症

1.血管损伤

腹腔镜手术中血管损伤是指术中由于器械使用不当或对组织结构辨认不清等技术因素引起的腹腔内血管被刺破、撕裂、灼伤或误切,是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肾及肾上腺切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等难度较大的手术中,可因损伤肾及肾上腺血管、性腺血管、腔静脉、髂血管、肠系膜血管等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肾脏手术中,肾蒂血管的损伤常见于不恰当的分离技术、血管吻合器故障及血管夹脱落等;局部解剖变异导致的组织辨识不清也可造成严重的血管损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静脉丛和前列腺尖部是最易发生出血的部位,需要格外小心。
血管损伤每次都有其特殊性,并且需要针对性的处理,但是,也有一些常规的处理原则。尽管动脉损伤也可以发生,但大多数的与上尿路相关的血管损伤都是发生于肾静脉或腔静脉的分支。在游离静脉分支时要电凝或用超声刀凝固后切断,避免过度的牵拉,否则最易在分支汇入主干处被牵开或牵断。通过穿刺器的操纵器就像是一个杠杆,在器械尖端的力可能会因为杠杆的作用而明显变大。动脉损伤大部分是由于电钩、超声刀或剪刀误切,Hem-o-lok尖端夹住动脉壁、血管夹脱落等原因所引起。要求上Hem-o-lok夹时血管要游离5mm以上的长度,远端应尽量能看到锁扣,锁扣处不带有其他组织,血管断端距Hem-o-lok夹有2~3mm的距离。
当操纵器进入腹腔后,穿刺点处形成杠杆作用,使其尖端的力比外面的力量大了数倍。
当发现活动性出血时,吸引器吸引帮助观察并且起到压迫的作用。经常在第一时间可以用血管钳或无损伤钳夹住出血血管,如果血管不太粗且尚有残端,使用双极电凝一般即可止血。或者血管钳夹住出血点,继续游离周围组织和血管,控制血管后止血。如上述方法不奏效,应用吸引器或小纱布压迫出血处,判断是静脉性出血还是动脉性出血,破口的大小,是否需要增加穿刺器或手术助手,现有手术小组的技术和器械能否腹腔镜下止血,是否需要请上级医生或血管外科医生协助,是否需要立即开放止血等,并给麻醉师以补液或输血的时间。待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后,可尝试进一步止血,如判断为静脉性出血可将腹腔内的压力提高至18~20mmHg帮助加压止血。首先应该尝试清楚的辨认出血的部位。随意或盲目的使用血管夹,经常是无效的,并且会妨碍手术视野,还会存在重要血管被夹闭狭窄甚至阻断的风险。分离周围的组织结构通常可以更清楚的暴露出出血的部位。
小的静脉出血可以用电凝器或钛夹止血。如果小的撕裂或撕脱发生在肾静脉或腔静脉时,用无创血管钳夹住裂口两端。或者将纱布垫打开后从穿刺器置入,压迫5分钟。如为肾切除性手术,游离并阻断肾动脉后肾静脉出血会明显减少。如肾动静脉均已夹闭后肾静脉破口出血,应压迫出血点,寻找并阻断其他的动脉分支。如能游离并阻断近心端,即可控制动脉出血。
出血处上钛夹或Hem-o-lok夹有时可止血,但要注意其方向,避免进一步扩大切口的风险。有的医生更愿意缝合修补。用预先打好一个结的缝线缝合血管的缺损部位。Hem-o-lok夹或Lapra-Ty可吸收夹子(Ethicon Endo-Surgery,Inc.,Cincinnati,OH)可用于打结。当缝线缝完后,另一个可吸收夹子可以确保缝合可靠。直线切割器同样可以用来止血。缝合时注意不要使血管管腔狭窄或被阻断。经验丰富时,可以同样处理动脉损伤。
如遇到直线切割器故障,应将其保持原位,尝试游离并控制血管近心端和远心端将其移除,必要时可开放将其移除。
偶尔可能会遇到腹腔镜下不能控制的明显出血。这时应该试着将操作器的尖端置于出血部位,作为一个标志,并且迅速在最容易控制出血的部位切开探查。
不经意的血管阻塞常发生于盲目使用钛夹或过度的牵拉。甚至可以影响主要的腹腔内脏器和全小肠。术者要一直维持正确的方位感,并且在使用钛夹前确定血管的解剖情况,这一点至关重要。缝线在剪为合适的长度后在末端打结,通过穿刺器进入腹腔,并迅速修补缺损。

2.腹膜损伤

腹膜损伤是后腹腔镜手术特有的并发症,气体经腹膜裂口进入腹腔,使后腹膜间隙变小,增加操作难度,还可增加出现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常发生于放置腹侧穿刺器时穿入腹腔,游离腹侧时误伤腹膜,腹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或需一并切除时。预防措施:①置入腹侧穿刺器前充分扩大腹膜后间隙,必要时直视下将腹膜向前方游离;②清除腹膜外脂肪,明确腹膜返折线后切开肾周筋膜;③游离腹侧时,找准层次进行游离,并避免电钩或超声刀的误伤。
如手术已近结束,腹膜损伤影响不大时,可不予处理。否则应予处理。处理方法:①游离周围腹膜减张,降低气腹压,吸出腹腔内气体,上钛夹或Hem-o-lok夹夹闭;②缝合裂口;③裂口太大,难于闭合,扩大切口,使两侧相通,变为经腹腔-经后腹腔的混合手术;④如仍影响操作,前腹壁另置入一5mm穿刺器以排气。

3.脏器损伤

器官损伤主要由器械直接损伤和热损伤造成,常见的原因包括:盲目穿刺造成的损伤、术中器械使用不当、热电效应引起的损伤等。
肠管的热损伤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因为很多患者在术后的几天之内并没有症状。这样的损伤一旦被漏掉,会明显增加死亡率。预防出现灼伤主要靠在使用电凝器时小心谨慎。在使用电凝器前,术者应该检查所有的设备确保绝缘完整。另外,在接通电流时,操作器的整个尖端应该保持在视野内。最后,术者应该确定电烧的组织与周围的组织是分开的,以防热传导引起周围组织的损伤。

4.胃肠道损伤

既往腹部手术史、胃肠胀气、腹腔粘连、穿刺技术差等可增加肠道损伤的风险。一般地,肠道损伤分为贯通伤和非贯通伤。前者易于术中及时发现补救,而后者往往不易被发现,直至术后出现腹膜炎体征。术中若发现有胃肠内容物溢出或肠道表面有逐渐扩大的血肿,应根据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开放修补。为避免出现内脏热损伤,电凝器械在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其绝缘性,使用时电凝电流强度应控制在50W以下。术中应尽量使用有止血钳的双极电凝和带电屏障的电凝装置;单极电凝电弧范围大,易灼伤周围脏器,因此应严格控制其使用。使用带电器械或超声刀时,应在直视下操作,远离肠壁做功,特别在游离肠粘连时,因热游离时组织固缩,会使肠壁更接近器械,应尽量用剪刀锐性游离。在术中一旦发现肠管灼伤,所有的灼伤都应该进行修补。肠管的灼伤可能比肉眼看到的要更广泛。因此,更宽的切除范围可以确保切除了所有的损伤组织。
不幸的是,肠管损伤往往在腹腔镜手术的第一时间不能被发现。患者通常在术后第2~7天出现顽固性的肠梗阻,不确切的腹部不适,穿刺器穿刺部位的疼痛和恶心。很多患者只有低热,而白细胞正常。全血细胞计数的分类通常可以发现核型左移。腹部平片可能提示肠梗阻征象和游离气体。但是,后者帮助不大,因为腹腔镜气腹时充入的气体可以在术后几天内都会看见。如果在保守治疗后肠管损伤的症状仍无好转,那么应该进行影像学检查并进行外科手术探查。
行右侧肾脏手术时易损伤十二指肠,可以是浆膜层的灼伤,浆肌层损伤而黏膜层仍完整或者全层的损伤。未发现的十二指肠瘘是一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致死亡。术中应熟悉十二指肠的解剖位置,保证操作均在直视下进行。浆肌层的灼伤行浆肌层的包埋缝合即可。浆肌层的损伤及全层损伤均应修补损伤处,再在周围浆肌层包埋一层,均应平行长轴进行缝合,以免影响肠腔大小;吻合口周围置两根引流管以保证引流通畅。修补后行胃肠减压,禁饮食,抗酸及应用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排气后逐渐进食,进食前胃管中注入亚甲蓝溶液以检查有无肠瘘,如无肠瘘可逐渐拔除引流管。出现肠瘘应请胃肠外科医师协助处理。

5.泌尿系统损伤

泌尿腹腔镜出现泌尿系统损伤实际上并不多见,多出现在妇科手术中,主要表现为术中出现气尿或肉眼血尿,术后尿性腹水。术中膀胱胀满、既往盆腔手术史可增加泌尿系统损伤的风险。
膀胱损伤包括黏膜撕裂、腹膜内型穿孔和腹膜外型穿孔。膀胱黏膜损伤后首选保守治疗,留置导尿管,多饮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尿液变清亮后1~2天可拔除尿管。疑为腹膜内穿孔时可行膀胱镜检查或膀胱内注射亚甲蓝,膀胱镜下看到裂孔或亚甲蓝液溢出盆腔可明确存在膀胱损伤。有时膀胱损伤,特别是热灼伤,术中不易发现,术后24小时即可出现尿少、血尿、耻骨上胀痛、发热等症状。小的腹膜外膀胱损伤可行保守治疗,留置导尿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较大的穿孔应及时进行修补,术后保留尿管或耻骨上引流10~14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拔管前应行膀胱造影明确穿孔已愈。
输尿管损伤相对少见,危险因素主要有输尿管变异、输尿管扩张、集合系统重复畸形、输尿管周围存在瘢痕组织等。出现输尿管损伤时可表现为发热、腹膜炎等,多于术后1周内出现。根据损伤的部位及范围可采取留置D-J管、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尿道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等治疗。为了避免输尿管损伤,应充分掌握输尿管走行区的解剖,术中避开输尿管易损伤的部位,特别是使用电凝电切及激光时,术前可插入输尿管导管以便术中指示。

6.实质脏器损伤

肝脏和脾脏的破损可以保守治疗。首先应该确定损伤的范围,可以用外科用纤维素(Surgicel,Johnson&Johnson,Inc.,Arlington,TX)或者明胶海绵(Gelfoam,Upjohn,Kalamazoo,MI)喷于该区域。使用氩气刀止血也是非常有效的。保守治疗无效可以缝合或者切除脾脏。
在根治性肾切除和肾上腺切除时可能损伤胰尾。如果术中发现损伤,应该用血管线修补并且引流。如果术后才发现,应该放置引流管。术后行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禁饮食,抗酸及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液分泌,一般可自愈。

7.膈肌损伤

在分离肾上极或肾上腺时可以造成膈肌损伤。多发生于小儿患者,因电钩使用不当,用力不均,电钩的反弹作用造成膈肌穿孔。当患者出现张力性气胸时,损伤可以明确。镜下或开放缝合膈肌缺损,必要时放置经皮胸腔引流管。

七、术后并发症

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约占总并发症的52%,常见的术后外科并发症有疼痛、切口疝、血肿形成、感染、腹壁戳孔道肿瘤种植及腹腔内肿瘤扩散等。
一般术后早期局限性疼痛是正常的,但如果术后出现疼痛逐渐加重,应考虑是否有切口感染或切口疝。严重而广泛的腹部疼痛常与术中有害物质的释放有关,如肾囊肿内液体或肠损伤后内容物的外溢。肩痛是腹腔镜手术后极为常见的症状,由于术后腹腔内残留的CO 2对膈神经的刺激所致,一般3~5天后可自愈,严重者可口服止痛药。
任何大于1cm的腹壁戳孔切口均可发生切口疝,尤以脐部和下腹部为著。上腹部戳孔因有发达的肌肉保护和相应肌肉收缩而闭合戳孔,发生的机会较小。Nassar认为,患者脐周部存在的先天性缺损或因手术造成的筋膜缺损是腹腔镜术后切口疝发生的主要原因。疝可发生在术后数小时至数年,早期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随着嵌顿时间的延长,逐渐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并出现急性腹膜炎体征及感染中毒性休克。为防止术后切口疝的发生,脐部穿刺时应采取Z字法进入腹腔,即穿刺器垂直进入皮肤,然后朝向盆腔方向斜行进入筋膜及肌肉,再垂直穿透腹膜。这样,穿刺器撤出时腹壁缺损闭合,可减少疝的发生。关闭切口时,应连同筋膜层一并关闭。预防措施:①成人腋后线前方的10mm穿刺器的穿刺切口和儿童患者的所有5mm穿刺器切口均需要缝合,以防术后疝。缝合时应该在直视下进行,避免缝到下面的肠管。②撤除穿刺器套管时均应在直视下撤除,以防肠内容物疝出,最后一个穿刺器也是如此。
尿外渗和随后出现的尿性囊肿可能发生在任何泌尿系统的穿孔之后,通常是术后引流不通畅造成的,多见于肾盂成形术、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静脉肾盂造影和盆腹腔CT可以明确诊断。可经皮穿刺或切开留置引流管。输尿管和膀胱的急性损伤可以通过顺行或逆行支架引流来处理;尿路之外任何持续或感染的积液必要时可进行经皮穿刺引流;症状持续不缓解时需要手术探查、引流和修复。
腹腔镜手术因手术环境相对封闭,术后感染的几率较开放性手术小,其发生多与创面过大、术中冲洗液存留过多以及是否保留引流管有关。因此,对于创面较大的手术应恰当留置腹腔或腹膜后引流,并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的发生率较低,但当切口过小、在用穿刺器穿刺时,机械性损伤皮肤,有时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导致术后切口愈合不佳。因此,皮肤切口应稍大于穿刺器,以防穿刺时穿刺器与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和摩擦热作用对皮肤造成损伤。

王国良 刘畅 马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