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九节 急性坏死性肠炎
急性坏死性肠炎,别名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acute hemorrhage necrotizing enteritis,AHNE)、急性出血性肠炎、急性节段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坏死性肠炎起病急骤,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剧坏死性的出血性消化道疾病。
【流行病学】
本病国外报道较少,国内在部分地区多见,近年来明显减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及20世纪60年代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曾发生过2次大规模流行,均由于吃了未煮熟或变质的肉类引起。泰国、印度、乌干达和新加坡等国亦有散发性报道。我国以辽宁和广东两省报道的病例数最多,农村发病率显著高于城市。全年皆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儿童和青少年比成人多发,男性较女性多发。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本病与感染和变态反应有关。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产生β毒素的魏氏( Welchii)杆菌所引起,但从多数粪便培养结果来看,均未找到足够的依据。另外一些学者根据本病的病理改变,认为类似变态反应,近来有人采用免疫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方法,发现免疫球蛋白100%呈阳性反应,因而认为本病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病理】
本病主要累及小肠,空肠与回肠受累机会无明显差别,有时亦可同时累及盲肠或其他部位的结肠,偶尔可累及十二指肠甚至胃。受累肠管呈节段性肠壁充血、水肿及增厚,浆膜表面有纤维性渗出,严重者肠壁可见散在性点片状黄白色坏死灶,甚至全层肠壁坏死穿孔,肠腔内充满暗红色恶臭的血性液体,肠黏膜充血、水肿、肥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镜下所见:病变早期黏膜绒毛消失,有炎症改变;晚期呈凝固性坏死,黏膜下血管扩张,充血,组织内出血、水肿、肥厚,有大量炎症细胞(包括嗜酸细胞)浸润及红细胞渗出,尤以血管周围表现突出,严重时肌层亦可受累,浆膜下层亦肥厚、水肿,有大量严重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约1/3患者有不洁饮食史,大多起病急,高热,腹痛伴有血便或腹泻。腹痛多在脐周或全腹,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有频繁呕吐。粪便多为果酱样,有特殊的腥臭味。无里急后重,一日约3~4次,多者达20余次。查体时常可发现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约有22%的患者伴有中毒性休克,脐周或全腹有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少数病例有腹胀,肠型或肿块,肠鸣音亢进或减弱。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粪便隐血多为阳性,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培养绝大多数无魏氏杆菌或其他致病菌生长。
2. X线检查
腹部除有肠管胀气或气液平面外,无其他特异性阳性改变。
3.超声与CT检查
对了解腹腔积液情况,以及与其他急腹症鉴别有一定价值。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极易与其他腹部急症混淆,误诊率高达39%~64. 4%。应与以下几种病症相鉴别: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或阑尾炎穿孔、急性细菌性痢疾、胃十二指肠穿孔、腹膜炎、肠套叠、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胆道出血、急性胃扩张、肠系膜血管栓塞等。为便于掌握临床表现的特点,提高诊断率,一般将本病分为四种临床类型。
1.腹泻便血型
以腹泻便血为主,中毒症状及腹膜炎体征较轻,且出现较晚。此型极易与细菌性痢疾相混淆,二者鉴别的要点:本病患者的大便为果酱样,黏液较少,有特殊的腥臭味,很少有里急后重,粪便镜检红细胞多而白细胞较少;细菌性痢疾的粪便为脓血样,量较少,有里急后重,粪便镜检以大量白细胞为主。
2.肠梗阻型
患者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或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腹胀,无排便、排气,伴呕吐,呕吐物常有蛔虫;腹部膨隆,有肠型或包块;肠鸣音亢进,有时有气过水声。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管内有气液平面。此型病变与急性肠梗阻虽区分较难,但凭病史及临床表现,如高热、感染和中毒症状以及发病早期特殊的血便,鉴别并不十分困难。肠梗阻型病变的肠管由于炎症、水肿和肥厚,肠腔狭窄,或者由于肠壁的炎症和渗出,形成肠管粘连或肠管扭转等梗阻改变。
3.腹膜炎型
患者一般症状较重,约38%的病例伴有中毒性休克。腹部有明显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有移动性浊音。此型患者与阑尾炎穿孔腹膜炎或肠穿孔腹膜炎亦难以分辨,鉴别的要点在于本病患者中毒症状重,并有特殊的血便。出现此型症状,则表明肠管多半已有坏死改变。
4.毒血症型
此型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肠管病变较轻,体征亦轻,但全身中毒症状却非常严重,大部分患者入院后即处于重度休克状态,血压脉搏测不到,末梢发凉、发绀,烦躁不安,有的甚至出现DIC。
此外,本病还应与克罗恩病的急性期——末端回肠炎相鉴别。后者常发病缓慢,腹痛不严重,并往往限于右下腹,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很少有血便,多为腹泻。此外,病理上急性坏死性肠炎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改变,而克罗恩病为增殖性肉芽肿样改变。
【治疗】
原则上应当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对于多数患者均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输新鲜血,补充营养等全身支持疗法及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应用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可收到一定疗效,尤其对毒血症型效果明显,应早期予以大剂量冲击治疗。此外,可并用中医中药治疗。非手术治疗对轻症患者往往可以治愈。
2.手术治疗
( 1)手术适应证
1)伴有腹膜炎、怀疑有肠坏死或肠穿孔者。
2)伴有肠梗阻症状及体征,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而怀疑有绞窄者。
3)反复大量出血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4)诊断不清,不能排除需手术治疗的其他急腹症者。
( 2)手术方式的选择:
经术中探查证实肠管没有坏死仅有肠管充血、水肿的患者,作腹腔冲洗后,肠系膜根部以0. 25%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封闭,然后腹腔置管引流。对于已有肠管坏死的患者,应行肠切除术,但要注意确定肠管病变范围,由于黏膜坏死的范围常大于由肠管浆肌层观察到的病变范围,因而有时难以确定切除范围,此时如患者情况允许,可借助术中纤维内镜,经肠腔内观察,以明确病变边界,否则除非忧虑短肠综合征,切除范围宁可稍大一些,以保证切除的范围达到正常肠黏膜的部位。如果吻合部位的黏膜仍残留病变,术后极易发生吻合口瘘。为此,亦有人主张在吻合口近端作肠造瘘,以策安全。对病变范围不清、腹腔感染及术中伴有休克的患者,不宜做一期切除吻合,而行肠外置造瘘,然后二期做吻合。但不宜轻易地单纯行肠造瘘术或穿孔缝合术,以防愈合不良,出现肠瘘。
(戴朝六 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