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为民急难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经验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一门主课,是综合基础理论、联系具体临床实践的桥梁,它体现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其中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为各篇的重点,是内科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病因病机在内科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不仅能阐述每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南,又是指导临床辨证治疗的依据。一般来说,任何疾病绝没有无原因的证候,任何证候又都是在某种病因的影响和作用下机体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反应。因此,讲好病因病机的目的,不但为辨证施治服务,而且是系统地阐明每个疾病的致病因素和病理变化,使初学者认识到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性和完整性,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任何一门科学,总是既有其规律性,又有其特殊性。中医内科学亦不例外,如病因方面,外因有六淫,内因有七情,以及饮食劳倦等;病机方面都有病理因素、病变部位、病机重点、病理性质及其演变过程,这是每个疾病病因病机的特殊情况。另外,讲病机时,应区别同一系统不同疾病的病机特点。
其次,病因病机合讲与分讲应根据每个疾病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就中医内科学中五十多个疾病,约2/3的疾病,范围较广,内容丰富,病理变化较为复杂,病因病理可以分开讲,如咳嗽、哮喘、泄泻、痢疾、肺痨、肺痈、虚劳、胃痛、黄疸、鼓胀、水肿、淋证、中风、痹证、血证等;约三分之一的疾病,范围较小,内容较少,病理变化比较单纯,病因病理就可以合讲,如呃逆、虫证、痿证、耳鸣耳聋、便秘、阳痿、遗精等。
再次,原始病因与继发病因一定要分清,有些疾病既有原始病因又有继发因素,应在讲清楚原始病因的基础上交代继发因素。然而,原始病因与继发病因,并非每个疾病都具备,如胁痛、汗证等只需讲清致病因素就可以了,也不要把原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之间、病程之间亦是这样。因此在讲清楚内因、外因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阐明内因、外因的互相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即受邪以后,发病与否以及转归的好坏,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内因是发病的依据、外因是发病的条件很重要。要突出病因之间、病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防止刻板教条,能使学生对病因病机有比较完整的理解。
最后,应讲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一般认为,中医内科学的“病因病机”部分比较抽象、深奥,教师难讲,学生也不易理解,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尽快地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采用多种形式,采用一些简单的教具,把较复杂的病因病机进行归类,如病因病机示意图、鉴别图表等;若条件许可,则分别采用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使学生听得懂、看得见,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易懂、枯燥为生动,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还应当通过临床见习,组织典型病例讨论,结合所讲的疾病,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其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又为临床实践服务,讲好病因病机的目的是更好地指导辨证论治,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