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中医病、证的概念
中医认识疾病是从症、证、病三个深浅不同的层次入手的,因症辨证,依症诊病,症证结合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手段。中医临床诊断应该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候诊断两部分内容。
证候,是机体与内外环境作用的综合反应,表现为个体、动态、整体及多样性特点。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认识人生命活动的一种科学理论和方法。
中医药治疗疾病,是从整体着眼,注意功能,应用有机配伍的中药,通过多种途径和环节,综合调整失衡的状态,来达到以平为期的治疗目的。
证候既是认识疾病的基础,又是治疗的对象,同时也是评价疗效的主要依据。而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
中药新药研究与证候有着密切关系,证候理论指导着中药新药研究的选题方向、确立治则、优化处方、建立诊断和疗效标准,贯穿新药研究的全过程。因此在中药新药研究中必须重视证候的研究。
1. 病的概念
病,是机体在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下,出现了机能或形质异常变化和病理表现。疾病是从总体上反映了病理的变化的本质,具有一定的发生和演变规律。
中医有大量的病名,如感冒、痢疾、中风、癫痫、痛风、风疹、脚气病、牛皮癣等。这些是中、西医共用的病名。有些是中医自身的病名,如:百合病、喑痱、鼻渊、鹅口疮、乳岩、下疳等。
2. 证的概念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病变发展过程中第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证候常用分类方法有以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八纲辨证,如:表证、寒证、虚证、阴证等;有以气血辨证,如气证、血证等;有以脏腑辨证,有心经证候、小肠证候等;有以六经辨证,如太阳证、少阴证等;有以卫气营血辨证,如卫分证、营分证等;还有三焦辨证、经络辨证以及以主治方剂命名的证候,如桂枝汤证、小柴胡汤证等。目前,在临床多采用脏腑和八纲联合辨证方法,如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胆湿热证等。还常以病因病情配合病位的辨证方法,如寒滞肝脉证、痰火忧心证、脾湿泄泻证等。
3. 病和证的关系
辨病是从总体上把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辨证是掌握疾病在某阶段的病理变化。只有在辨病的基础上,才能更全面认识和评价证候。当然,证候是疾病表现的基础,客观分析证候,可以更好地辨识疾病。辨病和辨证密切相关,两者各有所长,病证结合,取长补短,可以更全面认识疾病,提高诊断疾病的准确性。
中药新药研究要求,根据新药的组方功能,制定严格的病名诊断、证候诊断标准,要突出中医辨证特色。即使以西医病名为研究对象时,也应明确相应的中医病、证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