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为民急难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论治特色

1. 扶正培本法

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病的主要原因,《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各种致病邪气就可乘虚而入,导致各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的发生就是在正气虚弱的条件下,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或内伤七情,气血阴阳失调,脏腑亏虚,致使癌毒形成。其特点是由虚致病,因虚致实,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整体属虚,局部属实。由于正气不足始终贯穿于癌症发病的全过程,因而,扶正培本应该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这对于机体提高抗癌能力,改善临床症状,阻止或减少癌症转移,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存率,具有科学性和实用价值。若与放疗、化疗的治疗方法同用,还可以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扶正培本法,即中医八大治法中的补益法,根据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补益法。如补气药,有各种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补血药有熟地、当归、丹参、阿胶、大枣等;补阴药有生地黄、龟板、鳖甲、麦冬、沙参、枸杞子等;补阳药有鹿茸、巴戟天、锁阳、补骨脂、肉苁蓉等。

2. 理气活血法

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都可导致人体气血紊乱,即气滞、血瘀,气滞不畅,经脉运行受阻,津液输布不利,日久积聚为癌肿。《医宗金鉴》云:“乳癌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丹溪心法》指出:“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不得出,以生乳癌。”中医称癥瘕、积聚、石瘕、痞块、瘿瘤、瘰疬等大多相当于肿瘤有形之物,与气血瘀滞日久有关。其治法当属八法之消法,即理气活血,消肿散结。如理气药有柴胡、郁金、香附、木香、枳壳、苏梗、青皮、陈皮、厚朴、延胡索等。活血化瘀药有桃仁、红花、赤芍、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丹参、蒲黄、血竭等。

3. 化瘀软坚法

痰为津液不归正化所形成,外邪及内伤七情等都可导致水液代谢紊乱、脏腑功能失调。津液气化失司,使有用之津液变为病理状态下的痰浊,《内经》“百病多为痰作祟”,痰湿凝聚日久成块,故肿瘤的形成与痰湿内停关系密切。痰湿既是病理产物,又属继发性病理因素,痰湿不去,日久成块,与气血相搏,则成坚硬之肿块,肿块不消,则肿瘤之成也。因此治疗当以化痰软坚,消散肿块,亦属中医八法之中的消法。化痰湿的药有半夏、苍术、贝母、苏子、莱菔子、葶苈子等。软坚的药有穿山甲、海浮石、皂角刺、海藻、昆布、牡蛎、鳖甲等。

4. 清热解毒法

“热毒内蕴”是肿瘤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一般癌症病人多见癌毒偏盛,特别是癌症晚期的病人,常可见到局部肿块灼热疼痛,或发热、五心烦热、口渴欲饮、尿黄赤,便秘或便溏,舌苔黄腻等证候。从病机上分析,毒性火热,热由毒生,毒不去热必盛,热盛则毒更鸱张,说明了热毒是互为因果关系。清热解毒法属中医八法中之清法,是集寒凉之品直清里热,以折其毒的有效治法。清热解毒法以苦寒、甘寒之品为主。现代药理研究,清热解毒药的抗癌原理,具有直接抑制肿瘤作用,能抑制癌肿的生长,控制和消除肿瘤和周围的炎性水肿,减轻症状,抑制癌症的发展,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癌能力,促进造血干细胞,增加白细胞数量。清热解毒药有黄芩、山栀、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半枝莲、半边莲、紫花地丁、野菊花、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