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为民急难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中医急症要坚持中医理论特色

中医理论是不排斥西医理论及技术的,中医急症首先必须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中医相对于西医的独特优势之处在于以中医理论指导的诊疗思路来诊治疾病。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传统特色,其不仅体现在诊断用药方面,还体现在其他疗法,比如急症的护理等方面,其中辨证取穴、辨证施护等,都是提高急症疗效的保证。中医学的整体观体现在临床上就是对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的综合病变以及功能性和原因不明的病证的诊疗优势。另外中医急症的优势还在于“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未病先防即是抓住某些急症出现的一些先兆,采取一定预防措施,以降低或消除潜在的危险,急症变化迅速要重视既病防变,不应等出现了病变才去治疗,而应在未出现之前即预防,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截断疾病的发展,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当然坚持中医特色不等于拒绝西医技术。应强调“拿来主义”,而不只是强调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与西医格格不入。中医要学西医,其目的是把现代西医行之有效的先进科学技术拿来“西为中用”,取其长以补中医之不足,在临床上按“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进行施救、教学、科研。
例如,在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方面充分体现了坚持中医理论的特色,祖国医学并无“胰腺炎”的名称,但在“脘腹痛”、“胁痛”、“结胸”等篇中可找到类似的记载。总结其致病因素不外乎暴饮暴食、肥甘厚腻、情志不畅、蛔虫上扰等。病理性质属里热实证,病理机制为湿热蕴结,枢机不利,气郁食滞,胸膈不畅,气血不调,腑气不通。临床辨证可分肝郁气滞、肝胃实热、脾胃实热、蛔虫上扰等四型。其辨证要点,应区别脏腑所属,在气在血,湿热偏重等不同。治疗方法上,贯穿了疏与通合、消与化配,完全针对肝郁气滞,湿热蕴阻、食滞不化、气血不调、胸膈不利、少阳失和、腑气不通等环节。创制“胰炎灵”冲剂,该制剂中柴胡、黄芩疏和退热,生大黄清湿热以通腑,败酱草清热解毒,厚朴、枳实宽胸理气,姜黄等化瘀定痛。具有镇痛解痉、增强肠道通气和排毒的作用,用之可提高治愈率,阻断其向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