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概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指由各种原因刺激人体,产生抗自身红细胞膜的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的贫血。
【病因】
病因包括:
1.特发性
病因不明,发病率约占20%。
2.继发性
发病率80%,常见病因:
(1) 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病毒性肺炎、腮腺炎、水痘和流感等)、支原体(非典型肺炎)、细菌(伤寒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等)感染及疫苗接种。
(2) 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SLE、类风湿病和皮肌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3) 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及癌等。
(4) 药物:奎尼丁、对氨基水杨酸钠、奎宁、青霉素、异烟肼、磺胺类、氯霉素及甲基多巴等。
(5) 免疫缺陷性疾病:Nezelof综合征、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丙种球蛋白不全症、Wiskott-Aldrich综合征及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等。
临床上,根据抗体的反应性质可分为温抗体(占70%)及冷抗体(占30%)两大类型,本节仅叙述前者。
【诊断】
1.临床表现
主要为血管外溶血(部位主要在脾脏),若有补体参与(C3阳性)亦可发生血管内溶血。
(1) 急性型:
多为<4岁的婴幼儿,男多于女;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急性起病,发热、苍白、乏力、食欲缺乏、呕吐、腹痛及血红蛋白尿;黄疸、肝脾大(脾大比肝大明显);严重者可并发肾功能不全: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
(2) 慢性型:
常见于年长儿;慢性病程呈进行性或间歇发作溶血,可达10~20年,反复感染可加重病情,甚至呈溶血危象;部分患者合并SLE及淋巴瘤;多数伴轻~中度黄疸、苍白、脾大或肝大。
(3) 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阴性型:
表现与上述两型基本相同,切脾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其性质仍未完全澄清。
2.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急性型贫血重,Hb可<20g/L,慢性多为100~110g/L,网织红细胞>0.10,慢性型者网织红细胞可减少。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异型,常见小球形和碎片,数量不等的幼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多增加,血小板数正常。
(2)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病情进展时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缓解时红细胞渗透脆性正常。
(3) Coombs试验:
直接Coombs试验阳性,间接Coombs试验可阳或阴性,C3阳性提示血管内溶血。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直接Coombs试验阳性,可确诊。若阴性者不能否定,若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切脾有效,除外其他溶血性贫血特别是HS,可诊断为抗球蛋白试验阴性的AIHA。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其他溶血性疾病鉴别(表2-4)。
表2-4 自身免疫性贫血与其他溶血性疾病的鉴别
续表
【治疗】
(1) 一般治疗:
积极控制原发病,防治感染,以免引起溶血危象,危重病例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心肾功能,溶血危象宜碱化尿液,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防DIC等。
(2) 药物治疗:
首选皮质激素,泼尼松1~3mg/(kg·d),分3~4次口服,经10~14天病情好转,待Hb稳定于正常水平1个月后逐渐减量。一般急性者疗程为6~8周,慢性者疗程为3~6个月。
重症(溶血危象或再障危象)或一般剂量无效者可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甲泼尼龙40mg/(kg·d),应用1天;然后改为20mg/(kg·d),应用4天;再改为15mg/(kg·d),应用3天;病情稳定者改为泼尼松1~2mg/(kg·d)口服直至停药。
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维持量>10~15mg/d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联合用药。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麦考酚酸酯)、环孢素(CsA)、ATG或CD20抗体等。硫唑嘌呤2.5mg/(kg·d),经过1~2周才见效,8~12周达缓解后维持>6个月或改用皮质激素口服维持。吗替麦考酚酯(MMF)起始剂量为30mg/(kg·d)。CsA5~8mg/(kg·d)分次口服。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抗CD20抗体)375mg/m 2等。
(3) 脾切除:
适用于需要大剂量皮质激素才能控制溶血者;或免疫抑制剂无效者;或病情凶险,内科无法控制者。脾切除无效或术后复发者可有上述免疫抑制剂治疗。
(4) 其他疗法:
可使用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术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
(5) 输血:
一般应避免输血,因输血后极易发生更严重输血后溶血反应。输血指征为溶血危象、溶血发展迅速、严重贫血(HCT<12%,Hb<40g/L)或发生心功能代偿失调,脑缺氧或全身衰竭等危急症状;或应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无效。
若输血,建议输洗涤浓缩红细胞,在输血前先使用地塞米松;输血速度宜慢,开始5ml于15~20分钟内滴入,观察患者反应。病情危重者,年幼者输注速度为<1.0ml/(kg·d)。
对于继发于感染的患者,预防相关病原体(病毒、支原体和梅毒螺旋体)感染非常重要。对于冷凝集素综合征和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患者,注意保温、避免受寒,使机体所在环境温度超过冷抗体反应的最高温度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诊治流程图】
(方建培 许吕宏)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儿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6-393.
[2] 付涌水.临床输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4-211.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10,48(3):186-189.
[4] 黄绍良,周敦华.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6-270.
[5] Fang JP,Xu LH.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children with thalassemia major in China. Pediatr Blood Cancer,2010,55(6):1062-1065.
[6] Xu LH,Fang JP,Weng WJ,et al.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β-thalassemia major. Pediatr Hematol Oncol,2012,29(3):235-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