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影像学:眼科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眼部异物

【概述】
眼部异物(eye foreign body)是机械性眼外伤中常见的、损伤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致盲率极高。其可造成眼部多种组织结构的损伤,而且往往破裂伤口较大,容易导致眼球内容物的脱出,合并眼内大量的出血,导致对眼球完整性和视功能的极大破坏,预后较差。眼部异物既可直接损害眼球,又因异物存留在眼内或者眶内造成感染或者化学损伤,甚至发生交感性眼炎。所以,对眼部异物的及时诊断与积极治疗,对保存患者的眼球及视力非常重要。
除了异物位于眼表以外,眼部异物,几乎都需要影像学检查,明确性质、数量、部位以及定位。近30年来,随着A、B型超声、X线、CT、MRI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等影像检查方法的应用及普及,眼内异物的诊断与定位水平明显提高。
眼部异物的分类可有几种方法:
(1)按异物的理化性质:
金属类和非金属类异物。金属类异物具有磁性的有:铁、铁合金等,非磁性异物有:铜、铝、铅、镍等;非金属异物:植物性有木质、竹,非植物性有:骨、水泥、玻璃、石块等。
(2)按异物吸收X线的程度:
不透光、半透光以及透光异物。不透光异物如:铁屑、矿石、铅弹等,也称阳性异物;半透光轻金属异物如:铝、矿砂、石块、玻璃等,部分吸收X线,因而显示异物影密度较淡;透光的非金属异物如:木屑、竹等,不吸收X线,因而异物不显影,也称为阴性异物。
(3)按异物位置:
眼内异物、球壁异物、眶内异物。
【病理】
眼内异物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眼的穿孔伤,造成对眼组织的直接损伤,继而出现感染。异物进入眼内后,眼球受害的轻重程度与异物的种类、性质、大小以及进入的部位均有极大的关系。
(1)铜:
进入眼内后早期即有化脓,反应很大,摧毁眼球组织,最后形成眼球萎缩。化脓后眼球穿破,异物排出。铜质在眼内发生化学变化后,散布在各部组织,称为眼球铜屑沉着症(ocular chalcosis),有角膜后壁与晶状体内显彩色反射,晶状体前极出现葵花状白内障。少数较小铜质被结缔组织包绕,因此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有用视力。
(2)铁:
当铁屑进入眼球,铁质异物被组织内碳酸溶解,变为重碳酸氧化亚铁,最后形成含铁蛋白质沉着物,此种铁盐随眼内液体散开,沉着于组织内,称为眼球铁质沉着症(ophthalmic siderosis)。其过程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铁质氧化后散布于邻近组织。
第二期,铁化合物经房水与玻璃体散布,后被所接触的组织细胞吞噬而沉着。
第三期,由于铁化合物的作用,视网膜受累较重。神经节细胞与其他各层均有退行性变,神经胶质增生,色素细胞集合在血管的周围。眼底表现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相似。后期夜盲、视野变小,最后视网膜萎缩、脱离。晶状体浑浊,睫状体受到刺激而产生蛋白样房水,眼压增高。
其他金属异物如铝、锌、金、银等,在眼内化学变化较小,被纤维包绕,反应较小。
(3)石子:
在眼内易引起化脓。
(4)玻璃、瓷器:
在眼内反应较小,最后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
(5)木屑:
容易感染,局部刺激性较大,有较致密的纤维组织增生。
(6)睫毛:
常见于手术时,或者被其他异物带入眼内。多见于前房,刺激性较小,可于前房周围形成囊肿,睫毛被包绕在内,多年可无变化。有时形成珍珠肿,即灰色实心肿物,肿物内常伴有睫毛。睫毛进入玻璃体内,被大量吞噬细胞围绕,或者被结缔组织包绕。
【临床表现】
眼部异物可形成多种并发症,如晶状体浑浊、玻璃体浑浊或者机化、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眼球壁裂伤、眼内炎、眼球萎缩、眼内及眶内积气、眼肌损伤、眶内出血、眶壁骨折等。
【影像学检查方案】
眼内异物损伤造成屈光间质浑浊时,光学仪器不能直视检查,影像学则为良好的检查手段。
(1)X线:
X线应用于眼部异物检查已有百余年(1896年)的历史,可以清晰显示眼内异物并准确定位。但X线摄影仅能显示眶骨和阳性异物。20世纪70年代以后,B超、CT、MRI以及UBM等成像技术的应用,可同时显示眼球、软组织及各种性质的异物,其分辨率和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目前认为,X线的优势是显示阳性异物的大小和形态,其次是可以准确测量异物的径线和所在前后位置。但是X线异物定位方法,因操作及计算方法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也已经很少使用,本书将不再具体介绍。
(2)CT检查:
分辨率高,根据异物的密度和伪影可以大致确定异物的性质(金属、合金或者更低密度异物),可以同时显示异物与眼球壁的关系(球壁、球内、球外眶内),以及并发症。多位学者研究表明,C对异物的发现率高达100%,根据层面和象限并利用多种后重建技术确定异物的位置。目前,推荐使用高分辨率CT薄层扫描技术,轴位与冠状位向结合,骨窗与软组织窗相结合,来观察眼外伤病变。
(3)MRI检查:
禁用于磁性异物检查,对于异物性质不明时严禁使用。由于X线、CT以及超声检查基本可以满足眼内异物以及并发症的诊断,MRI仅用于高度怀疑眼内或者眶内木质、塑料异物存在者。
(4)B超检查:
B超通过超声界面反射成像,不受异物密度的影响,因此能显示CT难以发现的眼内低密度的异物。但是B超不能显示异物的三维径线大小和形态,且对界面反射复杂的眶内异物显示不佳对眼前节的异物检出率也较低。但是B超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很好地显示晶状体脱位和混浊、玻璃体混浊和机化以及视网膜脱离等眼内异物的重要并发症。
(5)UBM检查:
UBM内置的高频换能转换器可使探头发出50~100MHz的高频超声波,扫描深度和宽度为5mm × 5mm,每秒可扫描5~10幅图像,图像分辨率为20~50μm,具有显微放大和分辨力高的特点,尤其适合眼前节结构的观察。对眼前节(尤其是后房和睫状体部)低密度小异物的检出有独特的优点,可以弥补B超检查的不足。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眼部异物的显示与定位,首选高分辨率CT检查,采用薄层扫描技术,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并用,多平面重建(MPR)与三维重建,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临床需要。对于阴性异物,排除其铁磁性,可采用MRI检查。B超的优势在于显示眼部异物的并发症。UBM对于眼前节低密度的、细小的异物显示具有优势。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为眼部异物损伤的诊断和手术设计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一、眼球异物

各种金属或者非金属碎屑高速飞溅,或者通过爆炸伤所造成的穿孔性眼外伤,往往有异物进入并滞留于眼球内部,或者附着于球壁内层组织(视网膜、脉络膜、睫状体)的异物,称为眼球异物(intraocular foreign body)。眼球异物占整个眼外伤的2%~6%。不同性质、位置的异物引起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异物位于前房、晶状体、玻璃体内反应较轻,接近或嵌入视网膜、葡萄膜的异物反应较大。
(一)眼前节异物
【概述】
眼前节异物占整个眼球异物的12.2%~15%。角膜、房角、前房、前玻璃体、晶状体、睫状体的结构,临床可以用检眼镜、裂隙灯、三面镜等进行检查,但当外伤后因屈光间质破坏或者出血导致其透明度下降,或者有细小异物存留时,上述检查方法则无法显示。此时,可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扫描显示眼前节的病变,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影像学表现】
UBM表现:UBM具有显微放大和分辨力高的特点,尤其适合眼前节结构的观察。UBM的高频超声波能穿过混浊的屈光间质、虹膜和巩膜组织获取图像,能够显示隐藏在虹膜后的病理变化,极大提高了眼前节微小异物的检出与定位。正常情况下眼前节的结构巩膜回声较角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等的回声强。进入眼内的异物无论性质如何,其回声均较巩膜回声强。①眼异物表现为最强回声:具体的回声强度均在中、高回声以上,依异物的密度高低、内部结构不均质而异;②异物光团的形态:由于UBM的高分辨力和放大特性,即使小异物的形态也能清晰显示,光团呈现硬直的边缘,这是异物本身所具有的形状,是UBM诊断异物的重要依据;③有明显声影:对于同一介质,超声频率越高则衰减越明显,UBM的高频率决定了它的高衰减特性,导致了异物的明显声影;但当异物位于睫状体内壁、异物后方的玻璃体无混浊,则异物本身无回声,即此时声影完全不能显示;④“彗尾征”不明显:是由于超声波在两个平行的强反射界面间的多次反射,而50MHz的超声波的低穿透力和异物本身的高衰减特性,使得声波到达异物后壁时已经非常微弱,因此不能产生多次反射,而彗尾征不明显或者无“彗尾征”(图5-1~图5-3)。
CT表现:①直接征象:在眼前节,金属异物表现为高密度影(图5-2),较大的异物可因放射状伪影较重而影响定位,一般说来,异物的体积越大、密度越高,其产生的伪影则越重;②间接征象:为眼穿通伤的征象,有眼环增厚,晶状体形态改变、密度减低、晶状体脱位等。对于细小的、低密度的眼前节异物,CT往往漏诊,此时应当及时行UBM检查进行判断(图5-3)。
【诊断及鉴别诊断】
图5-1 周边前房异物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周边前房内强回声光斑,伴后方声影
图5-2 左眼球角膜异物
CT横断位骨窗示左眼环前缘点状高密度影,患者有异物接触史,临床证实异物位于角膜内
眼前节异物的诊断要点:①眼外伤病史,尤其是表现为眼穿通伤;②UBM明确显示异物特征:强回声、异物光团的硬质边缘、声影明显;CT直接显示眼前节高密度异物影;③准确的超声定位,测量异物的大小,以及反映异物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鉴别诊断:UBM诊断眼前节异物较为明确,一般不需要鉴别诊断。
图5-3 左眼睫状体异物
患者有异物接触史,A.CT横断位软组织窗示左侧眼环前部鼻侧斑点状高密度影;B.UBM显示左眼睫状体有致密高回声
【诊断精要】
眼球穿通伤,UBM表现为异物强回声、异物光团的硬质边缘、声影明显的特点,即可诊断为眼前节的异物。
(二)眼球内、球壁异物
【概述】
眼外伤时,各种碎屑通过眼穿通伤进入眼球或者附着于眼球壁,对眼球造成机械性损伤与感染。异物在眼球内的存留,还会引起物理或者化学刺激。异物对眼球组织的损伤,取决于异物的大小、形态、冲击力的强弱和眼球受伤的部位,大而有棱角的异物引起的破坏较重,小而圆钝的异物损伤则较轻。
常见的铁质、铜质的异物,可以对眼球组织造成化学损伤,形成铁质沉着症或者铜屑沉着症。临床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夜盲、视网膜电流图异常等典型表现,并可引起白内障、晶状体脱位和继发性青光眼。铁质沉着症最终可导致伤眼的失明。除了铁、铜之外,其他的金属异物或者合金也可引起眼球组织的化学损伤。非金属异物如玻璃、瓷、石或者塑料等,可不引起化学性损伤。动物性,尤其是植物性异物,因常常带有细菌,可以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并迅速发生化脓性眼内炎。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因为X射线不易穿透金属异物,所以诊断较为容易。非金属异物如木质等,几乎完全不吸收X射线,从而不能显影。目前对于眼部异物的诊断与定位,传统X线检查已基本上被超声(US)、CT及MRI所取代。眼异物的共性X线表现:①异物形状多不规则;②异物密度较为均匀,多为高密度影;③异物四周有晕影,晕影的宽度与异物-胶片距和X线管球焦点的大小成正比;④相同体位重复摄片,异物大小、形态和位置无改变;⑤眼眶正侧位摄片,所见同一异物都在眼眶内,正位片上,异物位于眼眶中心约10mm的半径范围内,侧位片上,异物位于眼眶前缘后20mm的距离内,异物位于眼球内可能性较大。
US表现:B超主要用于眼球内和眼球壁异物的诊断,也可用于屈光介质浑浊时探测有无眼内异物而对于眼前节异物则UBM很有优势;眼球外异物B超难以显示。B超眼内异物的特征:①强回声光点,眼内异物显示为眼球内强回声光点或光斑,降低增益至正常结构回声消失,异物仍呈强回声(图5-4、图5-5)一般金属或者砂石等显示为强回声光点,而塑料、玻璃、木质等表现为较强光斑或者光点。②彗星征,当异物形状规则,前后界面平行,超声束垂直入射时出现彗星征。③声影:声衰减较显著,异物在强回声光点之后有一带状无回声区,即异物声影,接近球壁的异物较易显示声影。④眼球壁假性隆起,较大金属异物后部各结构回声光点均向前后移位,眼球壁回声光团移入玻璃体暗区形成伪影,声像图呈隆起光团⑤异物周围无回声间隙,新鲜异物嵌入眼球壁,其周围组织水肿出血,显示无回声区。
图5-4 玻璃体内多发异物
超声显示左眼玻璃体内多个致密光团
图5-5 玻璃体内玻璃异物
超声显示玻璃体内一不规则致密光团
CT表现:CT检查球内及球壁异物方便、无痛苦、分辨率高,目前已经成为发现眼部异物以及异物定位的主要方法之一。金属性异物的CT征象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表现为玻璃体内、眼球壁上高密度影,一般金属异物的CT值均在400Hu之上(图5-6~图5-10)。较大的异物还可因为放射状伪影较重而影响定位。一般说来,异物的体积越大、密度越高,产生的伪影也就越重。间接征象表现为眼穿通伤的征象,眼环增厚,常为眼球壁充血、水肿及球壁炎症的表现,还可以为晶状体肿胀、密度减低、边缘不光整、晶状体脱位等。植物性异物的CT表现,一般密度均较低,CT显示缺乏特异性,即使是高分辨率CT显示能力也不强。CT检查可在球内发现略高密度、混杂密度或者低密度的条索影,异物存留时间长者可出现眼眶窦道形成,以及眼球突出、眼睑下垂、眼球固定、运动受限等改变。CT诊断植物性异物应当根据病史并参考眼部征象,必要时要结合MRI检查。
图5-6 左眼内异物
CT横断位软组织窗示左眼玻璃体内斑点状高密度影,异物累及晶状体
图5-7 左眼内异物
CT横断位骨窗示左眼玻璃体内斑点状高密度影
图5-8 右眼内异物
CT横断位软组织窗示右眼玻璃体内斑点状高密度影,异物有金属伪影
MRI表现:MRI对眼球内非磁性异物显示能力较好,对于金属磁性异物禁用。眼内异物MRI表现①直接征象:眼环内出现低信号区,不伴有伪影,T 2WI以及质子密度像对球内非磁性异物检查率明显高于T 1WI,因为玻璃体在T 2WI以及质子密度像呈高信号,与低信号的异物形成对比(图5-11);巩膜在各种序列均呈低信号,与异物不易区分,特别是小的眼球壁异物容易漏诊;②间接征象:可以发现玻璃体内的出血、眼内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球萎缩等。高场强MRI能够很好地显示血红蛋白的演变过程,从而显示不同时期的眼球内出血。眼内炎渗出物进入玻璃体和房水,其内蛋白质结合水增加,T 1值缩短不如出血敏感,易与之区分。
图5-9 右眼球后壁异物
CT横断位骨窗示右侧眼环后部致密高密度影,有异物接触史
图5-10 右眼球壁异物
CT冠状位软组织窗示右眼内上方球壁一高密度影
图5-11 左眼球内玻璃异物
A~D为同一患者。A.CT横断位软组织窗,示双侧眼球内未见异常信号影;B.MR横断面T 1WI,示左侧眼球后部点状低信号;C.MR横断面脂肪抑制T 2WI,示异物仍为低信号;D.矢状面T 2WI示异物仍为低信号
【诊断及鉴别诊断】
眼球内及球壁异物诊断要点:①眼外伤病史,尤其是表现为眼穿通伤;②US显示异物特征:强回声、彗星征、伴随声影等;③CT直接显示球内或者球壁上高密度异物影;④植物性异物MRI在T 2WI或者质子密度像上显示球内或者球壁上低信号异物影。
鉴别诊断:细小的异物往往需要同钙化进行鉴别,此时要结合临床病史很重要。
【诊断精要】
眼球穿通伤,US、CT、MRI任何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或者联合检查显示出异物的特点,即可诊断为眼球内或者球壁的异物。

二、眼球外眶内异物

【概述】
眶内异物(intraorbital foreign body),指凡是因外伤、手术或者其他原因进入或者滞留于眼球外眼眶组织内的异物,称为眼球外眶内异物。
眶内异物可由眼睑直接进入,眼球不受影响,或者异物穿透眼球后,滞留在眼眶内。除了高速运动的物体,如子弹、弹片等,异物一般不经由眶骨进入眶内。
眶内异物的进入,可以对眶内软组织结构带来机械性的损伤,例如眼外肌、神经等结构的损伤,因而临床可相应表现为复视、三叉神经眼支的感觉障碍、视神经损伤导致的失明等。眶内异物的滞留,可因异物的性质对眶内软组织结构引起相应的化学反应导致损伤,铁、铅、铝等金属异物以及玻璃、砂石很少引起反应,铜可形成眶内的化脓性感染,而植物性异物易形成脓肿和窦道。因此,铜质异物与植物性异物易引起组织反应,应当早期手术取出。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与眼内异物原理相同,对眶内金属异物诊断较为容易。球外眼眶内异物的共性X线表现:①在眼眶正侧位片上,靠近眶壁的异物一般可以判定在球外;②在眼眶侧位片上,位于上颌骨额突前缘后方30mm的异物多为球后异物,距离越远,则越可证明异物位于球后;③薄骨位片上,位于颧骨前缘后方30mm后的异物以及邻近眶顶和眶底的异物一般位于球外;④无骨位片可以显示角膜、眼睑的轮廓。
超声表现:B超易于显示球内以及边界异物,对眶内异物主要用于其所致的并发症。较为明显的眶内金属异物,超声表现与眼内异物相同。B超对于植物性异物显示有优势,尤其当植物性异物在眶内导致炎症、脓肿形成时,可显示为眶脂体内的不规则低回声区,其内伴不同形态强回声的光团或者光斑,低回声区表示为肉芽瘢痕组织,其中的强回声为异物与软组织界面。但是细小的眶内异物,超声也很难发现。
CT表现:CT可以很好地显示异物与眼眶、眼球的解剖关系。目前多采用高分辨的薄层扫描技术,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同时重建,轴位与冠状位相结合,必要时辅以斜矢状位来观察异物与眼眶之间的关系,明确定位。眶内异物一般多位于眼球周围以及球后间隙,同时需要了解异物与眼球壁、周围眼外肌、视神经以及眶壁骨质的关系,因为眶内异物往往是直接穿通眼球进入眶内,所以还要判断眼环的情况。眶内异物直接征象表现为眶锥间隙的高密度影(图5-12、图5-13)。对怀疑嵌于眼球壁上的异物又伴有较大的伪影时,可变换眼位重复扫描来证实。而间接征象多表现为异物在眶内造成的损伤,如对眼外肌或者视神经造成的机械性损伤,表现为眼外肌或者视神经的增粗,眶内炎症表现为低密度眶锥间隙内不规则斑片状或者条索状略高密度影,嵌于球壁的异物可使眼环增厚,等等。
MRI表现:因为眶内脂肪高信号的对比,眶内异物在T 1WI、T 2WI与质子密度像上均能很好地显示。并且在位置、形态相对固定的眼外肌、视神经的衬托下,这些结构有其特定的MRI信号,异物易于显示。
需要提到的是植物性异物,因其发生率较低,易对伤眼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以往的影像学对其成像能力又不足,因此一些学者单独对植物性异物进行了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影像学依据。随着影像设备的进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CT和MRI有助于植物性异物的发现,一致认为采用高分辨率的CT或者MRI可以提高显示能力。CT检查应当采用薄层扫描,一般层厚与间隔为2mm,轴位与冠状位相结合,骨窗与软组织窗相结合进行观察。MRI在眼眶方面,采用脂肪抑制序列很重要。根据植物性异物在眼眶内滞留的时间长短,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不同,分为以下三期:①急性期:一般在外伤后数天内;②亚急性期:一般为伤后1~2周内;③慢性期:一般为伤后数月。
图5-12 右眼眶前缘异物
A、B为同一患者。A.CT冠状位软组织窗示右侧眼眶前缘斑块状高密度影;B.CT三维重建图像示右侧眶内侧有异物
图5-13 右眼眶异物
A、B为同一患者,CT横断位软组织窗示右眼眶球后斑块状高密度影
CT表现:①急性期:植物性异物在软组织窗上显示为极低密度影,与眶脂体和空气难以区分,骨窗则有明显差别,植物性异物的密度则比眶脂密度更低;②亚急性期:植物性异物周围急剧的炎症反应导致异物周围软组织增厚、水肿,软组织窗显示为极低密度的异物被中等密度的炎性组织所包裹,边界不清易于诊断;③慢性期:植物性异物表现为条索状或者棒状的高密度影,可能与异物炎症反应后钙盐沉积有关,异物机化形成高密度影,机化周围包裹中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影,边界相对清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图5-14A、B)。
MRI表现:为数不多的实验研究显示,植物性异物在T 1WI与T 2WI上均为低信号。临床病例还显示亚急性期表现为T 1WI的中等或者低信号,T 2WI为低信号(图5-14C、D,图5-15);慢性肉芽肿期T 1WI T 2WI上均表现为中等信号。
【诊断及鉴别诊断】
眼球外眶内异物诊断要点:①眼外伤病史,多伴有眼球的穿通伤;②异物伴随眶内炎症US显示为眶脂体内不均匀低回声,其内伴不同形态强回声的光团或者光斑;③CT直接显示眶内的高密度异物影④MRI显示在高信号的眶锥间隙衬托下的低信号异物影。
图5-14 左眼眶阴性异物(木材)
A~D为同一患者。A.CT横断位软组织窗,示左眶内条状低密度影;B.CT矢状位重建软组织窗,示条状低密度影近眼眶上壁;C.MR T 1WI横断面,示左眼眶内条状低信号;D.MR T 2WI横断面,示左侧眼眶内条状低信号与T 1WI表现基本一致
图5-15 左侧眼眶内木质异物
A、B为同一患者。A.MR T 1WI横断面示左眶内眼球后方条状中等信号影;B.MR T 2WI横断面示左眶内眼球后方条状中等信号影
鉴别诊断:在CT诊断上,眶内高密度异物需要同球后的钙化进行鉴别,低密度异物需要与眶内气体进行鉴别,此时结合临床病史很重要。
【诊断精要】
眼外伤病史,US、CT、MRI任何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或者联合检查显示出异物的特点,即可诊断为眶内异物。

三、异物定位

眼部异物定位是在诊断出眼内异物滞留后,确定异物在眼部位置的方法。有些眼前部的异物(如前房、晶状体内的异物),不需要特殊的定位可以直接进行摘除手术,但是大部分眼部的异物都需要光学仪器或者影像学成像来明确位置,指导临床。
眼内异物定位方法较多。检眼镜适合后部眼球内的异物定位,可不受异物性质和大小的限制,凡是检眼镜能看到的异物可以直接测量其所在径线前后位置以及异物和眼球壁的距离,对于漂浮于玻璃体内的异物还能观察其活动范围。但是外伤后,伤眼多发生屈光间质的混浊,常常无法用检眼镜看清异物位于眼前节的异物以及埋入眼球壁的异物,检眼镜则无所发现。因此,利用影像学的方法进行眼部异物定位尤为重要。下面逐一介绍影像学的异物定位方法。
(一)X线摄片异物定位法
眼内异物的X线定位法已有百年历史,为眼科临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先进影像设备如B超CT、MRI出现及技术的普及,X线异物定位法因为操作复杂、严格,目前临床及影像科室已经很少使用故本章节省略。
(二)超声(US)异物定位法
B超通过超声界面反射成像,不受异物密度的影响,所以无论金属异物还是非金属异物均与眼组织构成强烈的反射界面。有学者证明,眼内≥0.2mm的金属异物、≥0.5mm的非金属均可被超声检出。超声扫描发现,若异物在眼球壁回声之内则为眼内异物,若异物在眼球壁回声之外则为球外异物。超声对球外异物的判断与定位不如眼内异物准确。
1.眼内异物的B超三维空间定位法
具体方法如下:①首先选择探头在眼睑做纵向扫描,确定异物所在眼球的矢状纵向切面;在眼睑做横向扫描,确定异物所在眼球的水平横断切面;在外眦外方做冠状纵切扫描,取得异物所在眼球的冠状切面;②在选择好的矢状纵向切面、水平横断切面、冠状纵向切面上测量异物回声分别与角膜缘、眼球中心轴、眼球后壁以及距离最近的眼球壁之间的距离;③眼球的冠状切面近似圆形,在眼球经赤道冠状切面的圆形图上,通过圆心做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将眼球分为4区,直线与眼球上壁回声交点为12点位,与眼球下壁回声交点为6点位,与眼球外侧壁回声交点为9点位(右眼)或3点位(左眼),与眼球内侧壁回声交点为3点位(左眼)或9点位(右眼)。根据上述切面及测量距离,即可确定眼内异物的位置。
2.异物大小的测量
经异物互相垂直的两个切面上,分别测出异物的上下径、前后径及横径。异物测量与手术摘除异物实际大小有误差,原因可能为:有些仪器的最小显示单位为1mm,无法进一步准确测量;伴有声影的异物,相应测量值偏小;异物被周围机化物包绕,测量值偏小;当异物不规则,超声测量其最大径不是异物的最大径,测量值偏小;特质异物显示光斑边界不清,导致测量的误差。
(三)CT异物定位法
CT普遍应用于临床之后,其快捷、无创、无痛苦、定位准确等优势已被临床广泛认可,目前已经取代了传统的X线异物定位方法。CT扫描不仅可识别异物,对异物准确定位,而且可以显示异物与眼部各个结构之间的关系,这都是临床术前准备需要充分了解的内容。
CT用于眼外伤检查目的有三个:确定有无异物;异物定位;显示异物引起的直接创伤以及并发症,同时显示眼部各个结构以及相邻鼻窦、颅脑等组织情况。
眼科临床医师需要影像定位提供的数据有:①异物距离角膜顶点后方的距离;②异物所在径线的方位;③异物距离眼球中心轴的距离。
1.眼内异物的CT定位
根据重建薄层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测量眼内异物在眼内的深度即与角膜顶点的距离,测量异物与眼中心轴的距离,测量异物所在径线的方位或者其钟点位。
2.眼球壁异物的CT定位
若显示异物与眼球壁关系清晰,则参照眼内异物定位法定位。若异物特别是金属异物伪影较大,难以确定其位于眼球壁还是球外时,可进行眼球的动态扫描,即改变眼位,当发现异物随着眼位改变而出现位置变化时,则证明异物位于球壁上;当发现异物位置不随眼位改变,则证明异物位于球外眼眶内。
3.眼球外眶内异物的CT定位
眼球外眶内异物的定位,以视神经为轴心,测量异物所在方位与距离,主要是测量异物与角膜顶点之间或者与眶缘之间的距离,并要注意观察异物的数目、大小、性质,观察异物与眼外肌、视神经、眼球壁、眼眶壁的关系,观察眶内组织是否有被推压、移位、损伤、断裂、肿胀、萎缩、积气、血肿等改变。
4.眶面部软组织异物、眶颅复合结构异物的CT定位
显示眶面部软组织异物较为容易,需要明确异物的数目,异物所在的解剖位置,以及异物所引起的继发改变。
眶颅复合结构的异物,需要明确眶部异物是否合并有颅内异物,注意观察眼眶、颅脑因异物所引起的并发症。颅内异物定位根据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相结合进行观察。
(四)MRI异物定位法
MRI对眼眶软组织及眼球结构显示能力较强,可以多平面、多方位以及多参数成像,对非磁性的异物显示与定位起到很好的作用。
1.眼内异物的MRI定位
根据多平面重建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在冠状位图像上测量物所在径线的方位或者其钟点位,测量异物与眼中心轴的距离,测量异物与眼球壁的最近距离;在轴位或者矢状位测量眼内异物在眼内的深度,即与角膜顶点的距离。
2.眼球壁异物的MRI定位
非金属异物位于眼球壁时,MRI定位较CT有优势。眼环的巩膜与相邻的视网膜和脉络膜信号不同,因此眼环壁各层结构的异物在MRI扫描像上可以得到显示。
3.眼球外眶内异物的MRI定位
眼球外眶内异物的MRI定位,测量方法与CT相同。因为有高信号的眶脂体的衬托,异物更易显示,尤其需要了解异物在肌锥的位置,与球壁、眶壁的关系等。
4.眶面部软组织异物、眶颅复合结构异物的MRI定位
MRI主要用于眶面部软组织以及眶颅复合结构的异物的检出,尤其需要注意颅脑结构的观察,是否有异物引起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