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眼科诊疗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病毒性结膜炎

是最常见的“红眼”原因之一。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大部分有自限性。
(一)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概述】
是一种易暴发流行的眼部传染病,属接触传染,传染性极强。病原体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70型,偶尔可由柯萨奇病毒A24型引起。有自限性。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短,可在24小时内发病。常一眼先发生,1~2天后累及另眼。
2. 起病急,表现为剧烈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分泌物为水样或黏液脓样。
3. 眼睑、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滤泡增生,球结膜点片状出血,出血可融合。
4. 早期即可出现一过性点状上皮性角膜炎,角膜上皮呈弥漫性荧光素钠着染。
5. 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6. 部分患者有发热不适、全身肌痛。
【诊断】
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症状,伴有显著的结膜下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等为诊断依据。
【治疗】
1. 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片。
2. 眼部点用抗病毒滴眼液,如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滴眼液每小时1次,鱼腥草滴眼液每天4~6次。
3. 眼部点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细菌感染。
4. 出现角膜上皮炎或假膜时可短期点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
【预防】
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暴发流行,对传染期患者隔离,患者接触过的器具应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二) 流行性角结膜炎
【概述】
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但多呈散发性,主要为接触传染。病原体主要为腺病毒8型、19型。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5~7天,大部分一眼先发病,另眼3~5天发病,后发者往往症状较轻。
2. 初期表现为异物感、畏光、流泪,分泌物为水样;在发病一周左右结膜炎症状减轻时出现视物模糊。
3. 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下睑结膜及下穹隆结膜出现大量滤泡,上睑结膜及上穹隆结膜滤泡较少。少数病例可有结膜下出血。
4. 50%患者并发角膜炎,可表现为上皮下及浅基质点状浸润,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呈圆形,直径0.5~1.0mm,多集中于中央区。
5. 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诊断】
根据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表现,后期并发点状角膜上皮下浸润,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见单核细胞增多即可诊断。
【治疗】
1. 局部冷敷及使用血管收缩剂可缓解症状。
2. 眼部点用抗病毒滴眼液,如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滴眼液每小时1次、鱼腥草滴眼液每天6次。
3. 眼部点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细菌感染。
4. 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尚有争议,故不宜常规使用。若出现膜或假膜以及角膜上皮下浸润出现于视轴影响视力时可点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病情控制后逐渐减少用量。应注意皮质类固醇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角膜上皮下浸润再度出现或恶化。
【预防】
本病为接触传染,对传染期患者隔离,患者接触过的器具应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三) 咽结膜热
【概述】
为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多见于儿童,病原体为腺病毒3型、7型。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5~6天。单眼或双眼同时起病。
2. 表现为眼部异物感、流泪、浆液样分泌物;体温升高,可达39℃以上,伴有肌肉酸痛、头痛或腹泻;咽部不适。
3. 结膜充血水肿,下睑及下穹隆结膜滤泡形成;可伴有点状角膜上皮炎。
4. 咽后壁充血。
5. 无痛性耳前淋巴结肿大。
【治疗和预防】
与流行性角结膜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