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 言
恶性淋巴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经常发生于中老年,同时也是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增长很快,目前在欧美国家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五或第六位,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八位,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对淋巴瘤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分型、分期和治疗方法等多方面均有了较大的进展,这些对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有很大的意义。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病理分型复杂、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转归千差万别。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曾提出多种病理分类方案。随着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新的分类方案将更适合临床的诊断与治疗。2008年公布的淋巴瘤WHO 2008新分类,在原来WHO 2001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亚型。如何认识、诊断及治疗这些新亚型,给淋巴瘤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PET-CT、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和分子遗传学等诊断技术在淋巴瘤诊断和分期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国际淋巴瘤研究组织也修改了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在疗效评价中引入了PET-CT扫描检查,使其成为一种用于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的新工具。所以,如何制定出合理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措施,需要进行多学科合作。
21世纪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研究进展很快。在传统化学治疗的基础上,各种靶向治疗,如多种单克隆抗体、蛋白酶抑制剂、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mTOR抑制剂和其他靶向药物均显示对淋巴瘤有一定的疗效。联合治疗已经显著地提高了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和治愈率。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同的淋巴瘤亚型的治疗策略各异,同一亚型的患者中如何预测常规治疗无效的高危病例,各种细胞毒性药物和靶向药物在患者中的毒性可能不同,患者本身因为年龄、身体状况、重要器官功能变化、并发症和经济条件也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措施。这些个体化治疗非常需要专业的知识指导。
我国淋巴瘤专家们深深体会到,结合多学科联合、个体化原则编写一本符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瘤诊断和治疗专科著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2009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包括全国各大肿瘤专科医院肿瘤内科和综合医院肿瘤血液专科、病理科、影像诊断科和放射治疗科专家组成的第一届本书编委会会议。会上大家达成了编写共识并分配了编写任务。本书共有108位作者参与编写工作,他们都是目前活跃在我国淋巴瘤诊断和治疗工作一线的著名学者或骨干。在3年多的时间中,各位作者们参考了国际最新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专著,汇集了国内外到2012年底为止的最新文献,力求与国际接轨,与临床实际结合,力争做到内容全面而系统、新颖又实用,重点突出。每个章节完成后再分别请不同医院的专家学者进行审校,提出修改意见后再进一步修订。本书共52章,100多万字,重点围绕各型淋巴瘤的病理影像学诊断和分型、临床表现、预后因素及治疗进行阐述,并介绍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因篇幅所限,本书的图表和参考文献有所删减。在此谨对各位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管忠震教授、沈志祥教授和林汉良教授等给予精心指导,并为本书作序。对他们的敬业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感谢陈兴贵、黄河、曹亚兵、梁超勇、宋玉琴及李学莹等医生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因淋巴瘤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限于我们的学识和时间等限制,本书内容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林桐榆 朱军 高子芬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