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常见CCTA相关心电图
(一)窦性心律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激动所形成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Ⅰ、Ⅱ、aVF及V 4~V 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P波可直立、倒置或正负双向。正常人心脏节律均为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如下:①P波符合窦性心律特征;②心率60~100次/分,P-P间期差值<120毫秒;③P波之后规律出现QRS波群,PR间期为120~200毫秒,QRS时限为60~100毫秒(图4-2-3)。
图4-2-3 正常窦性心律
(二)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1.房性期前收缩
在窦性激动尚未发出前,心房异位起搏点提前发生一次激动引起心脏除极,称为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的特点:①提前出现的P′波,P′波形态和窦性P波不同;②P′R间期>120毫秒,QRS形态多正常;③常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图4-2-4)。
图4-2-4 房性期前收缩
Ⅱ导联第3个P′波提前出现(蓝色圆圈所示),为房性期前收缩,其P′波形态和窦性P波不同,QRS波群正常,P′R间期160毫秒,代偿间歇不完全
2.交界性期前收缩
在窦性激动尚未发出之前,房室交界区提前发生的一次激动称为交界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为:①提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窦性P波,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②如有P′波,P′波呈逆行性(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可出现在QRS波群之前、之中或之后,出现在QRS波群之前者,其P′R间期<120毫秒;出现在QRS波群之后者,RP′间期<200毫秒;出现在QRS波群之中者,P′波与QRS波群重叠不可见,但可导致QRS波群出现顿挫;③常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图4-2-5)。
图4-2-5 交界性期前收缩
第3个和第7个心搏为交界性期前收缩(蓝色圆圈所示),其前可见逆行P′波,P′R间期<120毫秒,代偿间期完整
3.室性期前收缩
在窦性激动尚未到达心室之前,心室中某一异位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称为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为:①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通常>120毫秒,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②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前无与之相关的P波;③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图4-2-6)。
图4-2-6 室性期前收缩(蓝色圆圈所示)
4.期前收缩对CCTA的影响
由于期前收缩导致容积数据采集产生于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重建时不能与其相邻层面影像连续显示,也可表现为影像模糊或运动伪影(图4-2-7)。
(三)扑动与颤动 1.心房扑动
心电图特点是:①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振幅均整齐的锯齿状F波,F波间无等电位线,F波频率为240~350次/分;②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③房室传导比例固定时,心室律规整;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时,心室律不规整(图4-2-8)。
2.心房颤动
心电图特点是:①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振幅均绝对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频率为350~600次/分,有时心房颤动波非常细小,甚至难以辨认;②RR绝对不齐,QRS波群形态多正常(图4-2-9)。
3.心房颤动对CCTA的影响
心房颤动时心室率绝对不规则,数据采集产生于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极易造成伪影而导致扫描失败,文献报道,心室率<70次/分、70~80次/分和>80次/分的房颤患者,随着心室率的加快,不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分别为5.8%、14.0%和20.3%。对于具备ECG编辑软件的CT,也只能部分改善由单发期前收缩引起的伪影,难以改善由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反应带来的图像质量问题(图4-2-10)。
图4-2-7 采用Spiral模式扫描,扫描过程中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数据采集产生于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造成冠状动脉伪影
图4-2-8 心房扑动(蓝色圆圈所示为心房扑动波)
图4-2-9 心房颤动
图4-2-10 房颤采用Spiral模式扫描,由于心室率绝对不规则,R-R相对期相重建显示右冠状动脉重度伪影
(四)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出现不应期病理性延长所引起的激动传导迟延或阻断称为传导阻滞。传导阻滞按阻滞的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根据传导阻滞程度分为一度(传导延缓)、二度(部分激动不能下传,二度传导阻滞又进一步分为二度Ⅰ型和二度Ⅱ型)、三度(所有激动均不能下传),其中房室传导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是成人PR间期>200毫秒(老年人PR间期>220毫秒),或与既往心电图相比,在心率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PR间期延长>40毫秒以上(图4-2-11)。
图4-2-11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320毫秒
2.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是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脱落QRS波群,从而产生一个长间歇,该长间歇小于最短R-R间期的2倍,如此重复上述规律(图4-2-12)。
3.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是:①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轻度延长,突然出现P波后QRS波群脱落而造成长R-R间期,该长R-R间期为正常R-R间期的整数倍;②房室传导比例因阻滞程度的加重而加重,表现为2∶1、3∶1、4∶1等,当被阻滞的P波超过一半时,则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图4-2-13)。
图4-2-12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蓝色圆圈标示被阻滞的P波,传导比例为32)
图4-2-13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蓝色圆圈标示被阻滞的P波)
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是:①P波与QRS波群无关,各有其规律性,PR间期长短不定。②心房率>心室率;③如果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在40~60次/分,提示阻滞部位较高,异位起搏点在希氏束分叉部以上,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如果QRS波群宽大畸形,频率在20~ 40次/分,说明阻滞部位较低,异位起搏点在希氏束分叉部以下,为室性逸搏心律(图4-2-14)。
图4-2-14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搏心律(蓝色圆圈标示出P波)
5.房室传导阻滞在CCTA中的意义
房室传导阻滞为心脏传导系统不应期病理性延长,CCTA中需要注意检查前避免口服β-受体阻滞剂,禁忌进行腺苷负荷试验评价心肌缺血。
(五)束支传导阻滞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是:①QRS时限≥120毫秒;②V 1或V 2导联呈rsR′型或M型;Ⅰ、V 5、V 6导联S波增宽,S波宽度≥40毫秒;aVR导联呈QR型,R波宽大而有切迹;V 1导联R峰时间>50毫秒;③继发性ST-T改变:右心导联ST段轻度下移,T波倒置;左心导联ST段轻度上移,T波直立(图4-2-15)。
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是:①QRS时限≥120毫秒;②V 1、V 2导联呈rS型或QS型;Ⅰ、aVL、V 5、V 6导联q波消失,呈粗钝的R型,R波顶部平坦且伴有明显切迹;V 5、V 6导联R峰时间>60毫秒;③心电轴可有不同程度地左偏;④继发性ST-T改变: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图4-2-16)。
图4-2-15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图4-2-16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3.束支传导阻滞对CCTA的影响
束支传导阻滞时由于阻滞侧心室的激动是健侧心室穿间隔引起的,心室激动时间延长,左、右心室不同步收缩,CCTA时心脏激动/收缩顺序发生改变,导致图像质量受影响(图4-2-17)。
图4-2-17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CTA的影响
第一次采用Spiral模式扫描,左束支传导阻滞导致左室激动和收缩延迟,造成正常心脏运动速度低谷改变,同时出现心电信号错误识别提前扫描,右冠状动脉严重伪影导致扫描失败(图A、图B)。同一患者再次以Flash Spiral模式扫描,扫描落在QRS波的后半部分,造成右冠状动脉、回旋支伪影(图C、图D和图E)
(徐兆龙 刘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