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风险沟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舆情监测

公共卫生舆情监测是为了及时掌握与人们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社会客观情况和民众主观意愿,通过相关技术和工作流程对各类传媒和公众表达的意见开展长期地、连续地监测分析,以了解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群体等利益相关者对公共卫生问题所持有的各种理念、情绪、意愿、态度、意见和建议。监测重点是针对一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和敏感话题。
公共卫生舆情监测作为公共卫生非传统监测的一种形式,是加强公共卫生监测的时效性和广泛性的重要技术支持。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和载体,使传媒和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表达和传播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过去十年,传媒和公众越来越关注公共卫生安全,从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流感大流行等传染病暴发疫情,到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在公众知情权的诉求下发酵,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甚至超出公共卫生事件本身导致社会危机事件的发生。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39%,手机成为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而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出现,更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公共卫生热点问题及其相关信息的流通和传播提供了更大的范围和广泛的自由空间。各级政府在接受民众的网络舆论监督的新形势下,卫生部门更应该重视开展公共卫生舆情监测工作,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媒体监测平台,及时掌握公共卫生相关的社情民意,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效果,加强媒体关系,提高沟通能力,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 舆情监测的形式和工作流程

舆情监测以早发现、早分析、早预警、早沟通为工作原则,建立舆情甄别、责任和反馈机制,在科学的管理机制保障下长期开展监测工作。监测可分为日常监测和专题监测。日常监测是根据公共卫生常规监测目的和任务,以日、周、旬或月为单位开展媒体监测和舆情分析工作,监测的范围广,通过定期的舆情监测简报或媒体快讯作为监测信息的报告。专题监测是对公共卫生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敏感话题或业务需求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媒体监测、舆情分析和跟踪反馈工作,是以事件为核心,要求全面分析事件的相关资讯和民情民意;为了提高专题监测的及时性,通常是实时或以日为单位进行监测,监测周期由事件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决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分析报告作为监测信息的报告。
舆情监测是一项现实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根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和业务范围,制定舆情监测方案和工作制度,结合部门或单位常规工作来确定舆情监测目标、范围、分析方法、报送和反馈等工作内容,条件成熟或必要时应成立工作组或指定专职负责实施日常监测和专题监测,应严格明确开展监测的时间,通常情况是每日上午完成媒体监测和简报编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开展舆情分析工作。舆情监测工作的流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检索和收集,通过对相关网站、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信息检索和搜索,针对关键词或话题进行收集和筛选;第二阶段整理分析,对第一次过滤出来的舆情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过滤,将纳入到报告的信息进行优先排序和分类;第三阶段汇总通报,即对信息进行文本信息的编辑形成舆情报告或媒体快讯,舆情报告的语言要简明、准确、易懂,发布的形成可以采用纸制简报、电子邮件、手机彩信或短信等传播方式,也可以通过网站专栏、主题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发布;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快速便捷的通信方式进行预警通报;第四阶段跟踪反馈,主要是在进行舆情分析过程中,不断更新相关资讯和民意信息,对涉及的相关部门或利益相关者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工作;在做专题监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流程,增加风险评估和预警沟通工作。

(二) 舆情监测的技术和方法

舆情信息主要是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信息,对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是一项复杂的数据挖掘过程,需要应用新闻学、传播学、社会科学、信息技术以及相关专业等多领域的技术组合。在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主体的传统媒体时代,舆情监测通常采用媒体监测和民意调查作为主要监测方式,通过对媒体报道中关注的事件和内容进行人工检索,发现、收集、汇总和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利用各种社会学调查方法了解民众对热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以及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综合分析评估热点舆情的影响、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及时了解发生问题的主要社会矛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监测已经成为当前主要的技术手段。从技术角度来讲,互联网搜索引擎是人们最常用的信息检索方式,能帮助舆情信息汇集人员迅速找到相关信息,提高效率。由于搜索引擎的数据库各不相同,因此可同时使用多个,以加强抽样的可靠性。目前,主流的搜索引擎有百度、谷歌、搜狗、雅虎、微软、腾讯等,其中谷歌最早就开发出了针对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媒体进行的网络舆情统计分析模块,并与国外相关科研机构探索建立通过互联网的疾病预警系统,如谷歌流感趋势跟踪(google flu trends,GFT);而百度针对网络舆情开发了针对网络媒体的“热搜词”、百度指数等多种分析功能,对网络舆情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分析功能。
网络舆情监测一般包含网络舆情采集,舆情自动分类,话题识别与跟踪,文本情感分析等主要功能步骤。主要的技术包括元搜索、文本挖掘、信息聚类等,其中核心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atural-language processing,NLP),也是人工智能(artifi cial intelligence)的核心课题之一,在网络舆情监测的不同处理阶段中,NLP技术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商业化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主要包括人民网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平台、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拓尔思的互联网舆情管理系统、方正智思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等。不同商业软件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如人民网注重在舆情监测室的基础上突出简报与应对,拓尔思对搜索引擎的特点是基于内容本身的相关排序、更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要求、安全性、实时性;乐思更关注对负面信息的分析技术,方正则重视传播路径、话题演化等工具的开发。

(三) 舆情监测的信息分析与利用

互联网的自由性、交互性、匿名性、虚拟性、发散性和随意性等传播特性,为网民真实地表达情绪和意见提供了最佳条件,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在这些舆论信息中,有积极健康的导向,有客观公正的评论,当然,还有相当比例的负面信息。敏锐的舆情意识,是舆情监测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公共卫生舆情监测的主体是从事公共卫生舆情信息工作的启动者和实施者,客体是舆情信息工作所要服务的对象,包括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技术机构,同时也包括涉及的民众。公共卫生舆情信息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公共卫生专业特点,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把握舆情的内容本质,从而获取对舆情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分析要“由点到面”、“由形到势”、“由问题到建议”,揭示问题的实质所在,找出这些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引导舆情的对策建议。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找出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特征,把理论和经验、逻辑和非逻辑以及人的智慧和现代化研究工具结合起来。把握总体形势,描述基本特征,分析和预测其发展趋势。
公共卫生舆情信息预警是在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传媒和民众关注的公共卫生相关问题产生的舆论导向和民意进行研判,对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等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的早期评估通报过程。网络舆情信息预警体系所需要的现实数据量和历史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所以汇集到的舆情信息需要依靠计算机辅助管理和分析。舆情是民意的反映,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要注意层次性。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在实际工作中,对舆情的分析要以不同群体的“利益性”为切入点,才能反映舆情的本质。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分析某项舆情,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含的内在的政治态度。分析舆情一定要把民众的某些看法,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需要结合相关利益群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问题关键,才能对决策起到作用。

(四) 公共卫生舆情监测的发展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公共卫生风险监测与早期预警工作中,一直重视对各类公共卫生相关事件、民众谣言和媒体等信息的舆情监测,并纳入到成员国国家级防控战略管理。1994年WHO在美国科学家联盟(FAS)支持下,由国际传染病学会(ISID)发起,为传染病专家创办了世界疫症情报网(ProMed Network),这是一个基于媒体监测,通过互联网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电子报道系统。1997年WHO与加拿大卫生部合作建立了全球公共卫生情报网络(GPHIN),以互联网信息检索技术为基础,针对由于“与公共卫生有关的化学物质、生物物质、有放射性的物质和核子物质(CBRN)”而引起的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潜在威胁的来源,而做出必要可靠的“早期预报和预警”的全球公共卫生情报信息网络系统。在2003年“非典”疫情早期信息发布过程中,GPHIN和ProMed Network在WHO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起到了早期发现和通报预警的作用,使“非典”疫情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为各国合作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媒体监测作为公共卫生领域传统的舆情监测方法,对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的监测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舆情监测从早期的人工检索方式的媒体监测,正在向建立了基于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发展,已经初步实现了对新闻门户、论坛、博客、微博、贴吧等相关互联网站点的实时动态监测,通过不同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对海量信息的全方位实时扫描和监测,掌握网络上的舆情热点,开展对热点信息持续跟踪。为及时发现网络公共卫生相关的突发事件和敏感舆情,实现对互联网公共卫生舆情的全面掌控奠定了技术基础。然而,国内公共卫生领域开展的舆情监测仍主要停留在信息的收集阶段,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对公共卫生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也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五) 卫生应急舆情监测工作的基本程序

公共卫生舆情监测是卫生应急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其监测范围主要包括四类信息,第一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如SARS、人禽流感、登革热暴发疫情、流感大流行等事件;第二类是公共卫生热点问题,如三聚氰胺、毒胶囊事件导致的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第三类是各类突发事件导致的公共卫生相关问题,如3.11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和污染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第四类是由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导致的公共卫生危机,如山西疫苗事件、河源紫金丙肝事件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信息开展卫生应急监测工作,都应指定专人专职或兼职专业人员负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成立舆情监测工作团队或科室,基本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确定监测主题和范围、制定工作流程、选择检索和搜索对象,汇总与通报,分析评估与预警。

1.确定监测主题和范围

首先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热点或危机问题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开展监测的主要议题和相关内容,划定监测时间和空间范围。如针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监测,首先需要确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并结合专业知识对国内外不明原因肺炎和重症肺炎等有关的媒体报道和科研文献开展监测,关注分析正负面新闻报道、谣言、微博评论等内容。

2.制定工作流程

制定日常或专题媒体或舆情监测的时间表,确定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评估工作流程,明确人员分工,统一收集与分析的判断标准,规范工作程序。

3.选择检索和搜索对象

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传统媒体,选择开展监测的信息来源,制定检索标准,确定搜索网址和范围。利用现有互联网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和搜索,全面进行信息收集。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发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系统采集相关舆情信息。

4.汇总与通报

针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简报形式进行汇总与摘录。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简报编写,通过纸制或电子简报的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内部通报。也可以通过新媒体以彩信、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发布。

5.分析评估与预警

通过汇总信息,对公共卫生焦点、热点等问题进行专题跟踪,及时分析舆情发展趋势,评估不良影响因素,对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机的问题进行预警。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监测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理论和方法,开展舆情分析工作。如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应加强对相关媒体报道的监测与分析,早期发现负面信息,评估影响范围,对可能造成的舆论事件,对国家、政府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舆情信息及早通报给相关主管部门和主要行政领导,为应对和决策提供参考。

(六) 舆情监测简报的参考模板

1.信息汇总表

信息汇总一般包括事件名称、报道时间、关注程度、信息来源、发生地点、事件发生时间、发病人数、简述、评估意见。

2.简报

媒体快讯一般包括标题、目录、时间、摘要、内容、编写单位,联系方式。

3.专题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一般包括标题、监测目的、事件名称、主要情况、国内外影响、防控措施、关注程度分析、重点评论摘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