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政府医药储备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 问题分析
(一) 医药储备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医药储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储备管理工作缺少法律依据,不能做到依法行政。
(二) 现行医药储备制度有待完善
医药储备品种是完成医药储备任务的物质基础,品种的对路、齐全、数量保证供应是实现医药储备及时有效的关键。我国现行医药储备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包括:
1.储备形式单一,主要是流通企业的实物储备,难以满足突发事件发生时对应急药品的需求。
2.未能建立医药储备品种的动态完善机制,无法适应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特点,以实现针对性地药品供应。
3.各地方储备药品目录缺乏协调标准,导致发生紧急需求时目录结构不甚匹配。
(三) 历史原因造成部分储备药品流失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家医药储备管理也由一级储备、静态管理,无偿调用过渡到二级储备、动态管理,有偿调用的制度。在市场的发展以及制度的转变过程中,形成了医药储备失控的问题。
(四) 环境变化导致医药储备困难
近年来,药品降价、招标采购、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销售模式、市场价格波动、产品更新换代等市场环境的变化,造成卫生应急物资的轮储困难。例如承储单位在招标采购中未中标,销售代理资格的变更等都会造成“轮储链”断裂;持续的药品降价和中药材等原料价格的上涨,使承储企业的资金风险加大;医疗器械的快速更新换代,使储备商品无法及时轮换。这些因素严重影响承储单位的积极性。
(五) 储备品种目录不适应当前需求
医药储备的品种和数量是完成储备任务的物质基础,品种的全面、有针对性,数量的充足、合适是实现医药储备及时有效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两级医药储备中的多数储备目录没有建立医药储备品种的定期、不定期修订机制,编制后长期不变,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使目前目录中的品种和数量规定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有的品种已不适应医药临床疾病谱呈现出的多样性、复杂性,不能及时替换老品种,影响了治疗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医药市场的变化,部分储备品种由于原料、供需、销售策略等原因,已退出市场,这部分品种如不进行适时调整,将会造成无法按照储备目录储备药品的局面。
(六) 特殊药品采购困难,储备不足
一些特殊品种采购困难,难以落实储备计划。一些临床急救必需的、用量少、利润低的品种,企业不愿意生产;部分产品更新换代,生产企业已经不生产;市场紧俏产品,如血液制品,平时轮换采购十分困难,一旦过期又缺乏全国统一的报损、核销机制。
(七) 医药储备资源布局不合理
目前承担医药储备的企业相对分散,除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外,其他企业承担的储备品种和数量较少,且部分品种企业间重复储备。这样就使得医药储备无法充分利用国有大型企业的流通主渠道和强大的医药物流配送能力,无法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仓储等成本费用,也给医药储备的管理造成了困难。在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的制度设计下,各储备单位的品种重复率很高,不利于提高储备效率。
(八) 医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近年来随着承储企业的自身建设,医药储备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但信息沟通系统和应急设施还有待提高。许多救灾物资储备数据库和灾害数据库处于单机、封闭状态,缺乏救援物资的生产厂商、名称目录、货物类型、可供数量、运输路线等信息系统数据库,不同地区及部门采用不同的技术体制,互通互联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