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数据中心的成本与收益项目
对数据中心进行成本分析时,可以按照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分别进行,但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心存在着不同的收益项目。
6.2.1 数据中心的成本项目
成本分为两大类,即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1. 投资成本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Capital Expense,CAPEX)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支出,包括设备的成本及与设计和部署设备相关的成本。
投资成本将以资产折旧与摊销费用计入项目。
折旧与摊销费用:折旧和摊销费用是把资产支出在生产经营期各年度中进行分摊,以核算当年应付的所得税和可以分配的利润。折旧费估算如下: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
摊销费估算:摊销费是指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一次性投入费用的分摊,其性质与固定资产折旧相同。
年摊销费=待摊费用/有效使用期限
2. 运营成本
运营成本(Operation Expense,OPEX)是与维护业务相关的所有成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包括能源成本、人力成本、培训费及维护和维修成本等。
能源成本: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交换机、机房空调等设备是非常耗能的设备,其用电负荷密度远高于普通办公楼与厂房,所以能源成本是数据中心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力成本: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包括信息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等。人员的多少视工程的规模、信息系统的大小和工作的性质而定,成本开销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和各种保险等。
培训费:培训包括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使用人员的操作培训,这两方面都需要经费。
维护和维修成本:维护和维修成本包括计算机耗材、机器维修、配件更换及购买小型工具/软件的费用。
财务费用:指筹集资金等财务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项目实施运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银行手续费及为筹集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主要指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数据中心管理部门在数据中心设施与运行期间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包括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6.2.2 数据中心的收益项目
数据中心有两类运行方式:一类为商业型数据中心;另一类为自用型数据中心。
1. 商业型数据中心
商业型数据中心根据市场定价向用户提供服务,并获取收益。例如,用于服务器托管、主机租用等用途的数据中心;外包类的生产型数据中心、灾备数据中心等。
托管类数据中心在中国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中大量存在,也是我国数据中心的主力军之一。
通常托管类数据中心按照机柜数量、机柜服务器台数、网络带宽等收费,每个机柜每个月的租用费用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2. 自用型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集大成者,大大提升了企业运营与管理、社会沟通交流的效率。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开始建设数据中心,而这些数据中心仅仅为自用,不对外提供业务,称为自用型数据中心。
最典型的自用型数据中心是银行信息中心、企业ERP与信息中心、政府(如税务海关等)信息中心等。
自用型数据中心带来的效率提升、管理规范等指标为非经济型指标,无法用简单的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只能定性分析。
效率提升:信息革命及其数据中心带来了全人类社会沟通交流、生产生活等效率的巨大提升。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银行系统为例,信息革命之前都采用手工记账,为每个账户提供书面的资金记录,显然在这样的方式下,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处理能力低。而在信息革命之后,所有的资金记录均在网络上,通过数据中心进行交换与处理,转账汇款在数秒钟内完成,并且为海量的银行资金往来记录、处理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平台。
管理规范化:通过数据中心承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合在信息系统设计之中。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贯彻到整个企业,摆脱手工作业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提升企业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过程中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真正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