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 & report 采访与报道
只要是这个系列的演出,就可以放心去听
上海大剧院“一个人的古典”系列采访
One-Man-Show
Classical Recital Series in Shanghai Grand Theatre
文字_胡越菲
在按下“暂停键”近一年后,上海大剧院“一个人的古典”线下版重新启动。
2020年11月15日和11月22日,陈默也、王之炅两位“宝藏”音乐家先后在上海大剧院奏响钢琴、小提琴两场独奏音乐会。
演出前,连同王之炅的钢琴合作者王鲁在内的三位音乐家,接受了沪上媒体的采访。
钢琴家陈默也,略带点羞涩低调。采访开始前,他一听说有四五家媒体同时采访,顿时有点儿紧张,在那儿不安地绕着圈。他的经纪人在一旁笑着吓唬他道:“下次给你安排十几家媒体采访。”
小提琴家王之炅,气场强大。她一头利落的短发,脸色白皙而红润,颇有设计感的黑色上衣、驼色长裙和棕色短靴,配色让人感到莫名的舒服。大部分时候,她都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低头凝思。
而王鲁,则是活跃气氛的高手。他妙语连珠,频频点燃现场的气氛,绝对有当“网红”的潜质。
他爱好广泛,疫情期间迷上了养猫,采访结束后还吵着要去迪士尼参加万圣节派对,结果被王之炅一个眼神就杀回去了,“还要不要练琴了?!”
这样三位拥有鲜明个人印记和迥然不同性格的音乐家,让人不禁对他们手下的音乐充满了期待。
王之炅演出海报
王之炅:参与了上海大剧院所有“高光时刻”
两岁半开始学琴、年少成名的王之炅,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生活与学习都极其自律。1998年,她参加了备受瞩目的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一举夺得少年组的金奖,并获得了与梅纽因大师同台献演的机会。事实上,这次获奖连同王之炅与她的小提琴老师俞丽拿在内都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对于比赛的准备,王之炅并不是她同门中最为充分、完成度最高的。获奖之后,俞丽拿最先对王之炅说的话不是“祝贺你”,而是“你还是你”。这句话也伴随了王之炅的一生,成为她时刻提醒自己不因为任何比赛得奖而自傲的格言。之后,不骄不傲的王之炅又获得了第八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的第三名,那是当时中国选手参加该项重大国际比赛所获得的最好成绩。
2007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王之炅赴德国留学,师从高利亚·巴列夏(Kolja Blacher)。巴列夏曾任柏林爱乐乐团的小提琴首席,常年跟随指挥大师阿巴多演出。巴列夏不仅帮助王之炅建立了更加扎实的基础,博古通今的他也让王之炅收获了大量的现当代曲目,扩展了视野。
对于上海大剧院的观众来说,王之炅早已是“老朋友”了,因为她几乎参与了上海大剧院所有的“高光时刻”。早在1998年上海大剧院开幕时,十五岁的王之炅便受邀登台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也是她的《梁祝》舞台首秀,奠定了她作为新一代《梁祝》最佳诠释者的基础。2008年,上海大剧院落成十周年时,向俄罗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举荐了王之炅,促成了百年老团与提琴才女的“世纪合作”。
演出中的王之炅和王鲁
王之炅对这次音乐会的曲目是深思熟虑的。她精选了五位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在弓弦上碰撞出德国、波兰、中国三国不同文化的火花。“我想把贝多芬的《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放在上半场,那么把什么作品放在它的前面呢?”一般的小提琴家都会选择一部比较短小的作品作为开场曲,可谁让王之炅不是“一般的小提琴家”呢?“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舒曼的奏鸣曲了,我没有办法抗拒,所以最终决定把舒曼的《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放在了第一首。”王之炅表示,她现在演奏特别有名的作品时,会把以前学过的或者听过的版本尽量忘记。“我希望尽可能地把曾经对这首曲目有过的印象从脑海中抹去,然后重新阅读乐谱,力求表现出最纯粹的自我感受。”
王之炅很喜欢将看似截然不同的音乐作品放在一起演奏,看它们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以及强烈对比。比如把刚强果断的贝多芬《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与常年忧郁的舒曼《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对峙,在同以A为中心的大调与小调中找寻撞击的激情;勃拉姆斯的《C小调谐谑曲》(选自《“自由而孤独”奏鸣曲》)节奏活跃、戏剧对比强烈而带有舞蹈性,与抒情而富有歌唱性的舒曼《三首浪漫曲》前后演奏,令观众在跌宕起伏的情绪中感受不同的浪漫派音乐。
至于陆培与维尼亚夫斯基,这两位作曲家都是从小提琴这件乐器走近古典音乐的,而后又为这一乐器创作了大量作品。当代表西方炫技性、感染力和戏剧性并存的《主题与变奏》与由中国传统戏曲音调材料生发的《京剧》并置,两位作曲家所代表的东西方不同文化在小提琴这件西方乐器上得以施展,不仅拓展了这件乐器的更多可能性,更让其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事实上,王之炅之前就在唱片中录制过陆培的《京剧》。“这部作品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它听起来是很典型的中国音乐,其中有非常明显的戏曲元素,但它在国外的接受度又很高。”当代作品的演奏技巧总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有些作曲家由于自己没拉过小提琴,他可能会把音乐写得很好,但是拉得不顺手;而陆培老师因为自己本身就会拉小提琴,了解小提琴的特性和演奏方式,所以他写的作品会让演奏者觉得拉起来特别顺手。”
陈默也演出海报
陈默也:“大器晚成”并不晚
陈默也1983年出生于北京,七岁才开始学习钢琴。当时的陈默也和现在的琴童一样,被父母逼着练琴。尤其是在八九岁时,陈默也练琴经常偷工减料,父母不在时就不弹或少弹,“一个动作反复来反复去的,真的觉得挺枯燥的”。后来,有一次在他的启蒙老师蔡妮女士举办的学生音乐会上,陈默也聆听并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Op. 106),他开始喜欢上钢琴这件乐器,也重新认识了自己,“原来我也是可以从头到尾完整地把一部作品弹下来的”。他渐渐地明白,钢琴可以发出很大的能量,是一门可以用一辈子去追求和研究的艺术。
中学时的陈默也聆听了大量交响乐,四五十分钟甚至更长的交响乐,他几乎每一首都比对着听了四五个以上的版本。走路、吃饭、睡觉前,陈默也都会听交响乐,有时候练琴练累了也会听。也许你很难想象一位少年竟会如此痴迷于古典音乐,毕竟同龄人都更享受流行音乐。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时,陈默也每天三点一线:琴房、宿舍、食堂,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他为了能更早地抢到琴房,多弹一会儿琴,甚至都来不及看一看校园里美丽的风景。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陈默也出国深造,先后在美国奥柏林音乐学院和伊利诺伊大学获得了艺术家文凭和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毕业归国后,他回到母校上海音乐学院任职钢琴系副教授。
作为一名钢琴家,陈默也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他第一次参加国际性比赛是在二十七岁时,在他夫人的再三催促下才决定尝试。当时大多数国际比赛以三十二岁作为年龄上限,如果再不报名参与,可能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了。努力了这么多年,他也想通过这次尝试来验证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白费功夫。出人意料地,却也不出所料地,陈默也一举拿下了美国辛辛那提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不可小觑。
获得冠军之后,陈默也对自己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他明白,自己通过努力就可以赢得奖项。后来,他又在悉尼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奖。事实上,获奖在他的导师陈宏宽眼里,本来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陈宏宽认为,陈默也一直对自己要求很高,同时也低估了自己的演奏水准。有一次,陈默也在演奏了很多遍之后依旧不满意,陈宏宽便用专业设备录下了他的演奏,然后放给他听。听了自己的演奏后,陈默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是我吗?像是DG!”“是的,你就是这样子的。”陈宏宽说。后来,陈默也果然签约了DG(环球唱片公司),并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四种文化》(FourWorlds)。
演出中的陈默也
与王之炅不同,出生于北京的陈默也对上海大剧院而言是一位“新朋友”,此次音乐会也是他的大剧院“首秀”。在陈默也看来,音乐会的曲目安排需要有一个主题,曲目也代表了一种文化。在2020年11月15日的音乐会中,他以六首经典作品与改编曲,展现了李斯特和舒伯特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延伸改编和传承发展的意义。
音乐会的整个曲目构造乍一看是以李斯特为主线的,其中不仅有李斯特的原创作品,如《B小调奏鸣曲》,还有他改编的舒伯特艺术歌曲以及霍洛维茨改编他的作品等等。不过,陈默也解释道,其实这套作品中也隐藏着德奥的因素。“李斯特虽然出生在匈牙利,但他被很多人称为‘新德国主义’。而李斯特比较崇拜莫扎特,也改编过莫扎特的一些歌剧,于是我又配上了一首莫扎特的作品。”
下半场一开始,陈默也就安排了一首李斯特改编的舒伯特《冬之旅》中的《晚安》。当被问及为何如此安排时,他笑道:“我弹那首曲子时应该已经将近九点了,差不多该说晚安了。”陈默也认为,《晚安》本身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但作为钢琴独奏改编曲却并不完美,“因为它被改编得并不是特别适合在钢琴上演奏”。那么他为什么还要选择这首作品呢?“你怎么把这种从技术上来说有点别扭的曲子弹得让大家听起来还不错,这是一个课题,我觉得这也是演奏家的职责之一。”看来陈默也非常渴望挑战一下自己。事实上,在现场音乐会中,这首作品并没有让我感到任何的别扭,我完全被陈默也触键中的深情吸引住了。
三人谈:不仅要尊重作曲家的意图,还要超越它
此次和王之炅合作的钢琴家王鲁是目前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最优秀的华人钢琴家之一。九岁时,他以全国第一名的专业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先后在曼哈顿音乐学院与茱莉亚音乐学院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并成为首位获得皮博迪音乐学院艺术家演奏博士学位的华人钢琴家。王鲁长期在卡内基音乐厅、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等世界顶尖舞台演出,《纽约时报》这样评价他:“他的表演之成熟、优雅,完全超越了他的年龄,颇有大师风范。”王鲁现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首位客座艺术家。
事实上,王鲁和王之炅是小学同学,此次合作是他们的首次“碰撞”。相比王之炅的沉静内敛,王鲁显然更加热情外向些。不过,面对别人说他是“话痨”的评价,他解释道,自己话多是因为他觉得古典音乐已经有很大的危机了,如果再不多说一些,就没人会来听了。“这个时代你光弹光演可能是不够的,你还需要用更多的方式去和观众交流。”他还透露道,虽然王之炅的性格看起来偏内向,在台上演出时没有任何表情,但她拉琴时是“很热很热的”,观众可以感受到她内心巨大的能量。对此,王之炅立刻辩解道:“海菲茨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是来拉琴的,不是来卖笑的’。虽然这话有点极端,但是真正的演奏家不会刻意把音乐放在脸上。当然,这要看你对艺术表演是怎样的一个理解。”
就这样,他们展开了一场关于艺术表演、演奏时的说服力和思想表达的精彩讨论。后来,陈默也也加入了他们的对话。
01 王之炅接受采访
02 王鲁接受采访
03 陈默也接受采访
●_王鲁 ○_王之炅 ◎_陈默也
●有些人觉得艺术表演(此处单指音乐表演——编者注)纯粹是声音的传递,而声音这种东西是没有词的。但有些人就认为艺术表演包含了整个气场,你的动作也是你表演的一部分,比如郎朗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每个人对艺术表演的看法可能都不太一样。
○我觉得你的声音还是传递了很多东西。对我来说,在表情和声音中,我只能选择声音,因为如果我脸上的表情太多,我觉得它会掩盖我很多其他东西。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个人能力的问题,我做不到同时关注表情和声音,但有些人天生就做得到,那就诚实地做自己好了。
●有些人并不需要用表情或动作就可以把他的气场传达出来,而有些人就是需要借用这些才能把他的气场给调动起来,所以我觉得这还是跟你个人的境界有关。艺术表演最高的境界是演奏家并没有想要做什么动作,也没有想只传达声音,一切都是随手而来、自然而然的,比如阿格里奇。不过,我认为你在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之前,需要有意识地去调动自己的能量。我在茱莉亚音乐学院念书时,它有很多课程不只是跟音乐相关,而是你在社会上的定位是什么,你要做什么事情,你要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去做这些事情,等等。
○是的,美国有教一些自我营销的课程,但欧洲完全没有这类课程,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在指挥的课程中,稍微教你一下怎么看合同。有些人可以在自己演奏音乐的同时做一个很好的经纪人,而有些人就只是想纯粹地做一个音乐家,关于演出安排、谈判的事都让经纪人去做。这个主要看个人能力和个人喜好,还有你受的教育等等,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
◎ 这个也因人而异。有些人演奏时确实是不动的,而有些人就“不能不动”。如果霍洛维茨哪天忽然前仰后合地弹琴,大家可能都不认识他了。俄罗斯钢琴家吉列尔斯弹琴时动作很多,但他的动作主要体现在手臂上。每个人弹琴都有一套自我体系,不仅包括你的弹琴方法、音乐理念,还包括一些肢体动作等,这都是一个整体。有时候演奏家的动作过多,可能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错觉,就是我只看你的动作,不听你的音乐了。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演奏时的动作会让观众分心。我认为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你演奏时的动作必须能支持你的音乐;跟音乐没有关系的动作,我觉得不需要。
说到演奏时的说服力和思想的表达,这个概念其实非常抽象,因为说服力都是听者加上去的。每个人对音乐的品位不一样,所谓的说服力强,最直观的解释就是,你可以让尽可能多的人来认可你的演奏,认为你的演奏是对的。那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呢?这又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你完全按照原作谱面上所展示的去演释一部作品,就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但如果每个人都真的这么去做的话,音乐会非常刻板,演奏家的意义可能就会被削弱,因为那样等于我们是在做一个作曲家了。
所以关于说服力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是你怎么看。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尊重作曲家的意图,而且还要超越它。作曲家当时写这部作品是为了什么?就我们二十一世纪观众的欣赏水平和新时代的品位而言,大家还能不能认可和接受过去的这种演奏方式?不仅人们的品位在改变,演奏的乐器也在更新,现代钢琴和几百年前的钢琴是不一样的,这些都要综合考虑进去。我们演奏家在执行作曲家的意图时要把它艺术化,艺术化就是要超越,以最艺术化的手段去塑造一种符合我们现代人价值观和审美、乐器构造的一种演释。如果只是简单地、教条化地去执行作曲家的所谓意图,我觉得那并不是一位合格的艺术家。
○正如一个人在演讲的时候有很多技巧一样,我们演奏的时候,也有很多技巧来表达作品的说服力。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深深地知道自己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而且深深地相信自己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讲清楚。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一个很厉害但我不喜欢的小提琴家,在听他的现场音乐会时,我觉得他的演奏条理非常清晰,很有说服力。虽然我并不喜欢他演奏的方式或内容,但他让我明白了他要表达的是什么,这个就是我们演奏上的说服力。我以我的技术手段能够百分百地把我想说的话说清楚,我认为艺术家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了,你不需要让每个人都喜欢你。
●我觉得音乐最伟大之处是,我不是要说服你,而是给你一个空间让你去想象你自己想要想象的东西。一个好的演奏家会说服你,而一个伟大的演奏家却只会给你空间,让你自己去看到你想看的东西。
什么是“一个人的古典”?
“一个人的古典”系列的雏形,来自六年前一场至今仍颇具话题性的独奏会:2014年6月6日,钢琴家邹翔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了利盖蒂的全套练习曲。这场音乐会几乎以“现象级”的方式在国内市场迅速引起热论。当年在整场音乐会中上演现当代音乐还极为少见,因为这无论对于演奏者还是观众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这些作品不仅突破了人们通常意识中钢琴演奏技巧的界限,在钢琴音乐的语言、风格方面也有相似的突破。后来以此为起点,上海大剧院渐渐摸索出一个在规模适中的音乐厅举行以独奏为主,有时也加入室内乐的系列演出。
这便是“一个人的古典”系列的第一个特点:突破界限。
在邹翔之后,上海大剧院又陆续邀请了多位赢得世界级大赛冠亚军,或者刚刚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比如肖邦钢琴比赛金奖得主赵成珍,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木岛真优、第二名多加金,以及利兹钢琴比赛冠军陆逸轩等。肖邦比赛仍是目前获得关注最高的比赛之一,赵成珍如今也成为DG重点关注的新人,而多加金更是在2019年的柴科夫斯基音乐比赛中将第一名收入囊中。
这便是“一个人的古典”的第二个特点:新星与发展。
2019年,“一个人的古典”系列正式定名。定名后的首位音乐家是一位奇人,他博学多才,却选择以钢琴独奏为业。他就是传奇钢琴大师布伦德尔的弟子、被贴上“当代莫扎特”标签的天才少年周善祥(Kit Armstrong)。周善祥善用自己的才华与特点,最终锻炼出独树一帜的音乐头脑与表现风格。
2019年7月22日,“一个人的古典”迎来了又一位非凡的大师——从未参加过任何国际赛事的当代德国小提琴学派正统传人薇特哈斯(Antje Weithaas)。她是德奥经典作品在当代最杰出的演释者之一,而且独奏、乐队、室内乐演奏与小提琴教学样样精通。薇特哈斯在上海演出了巴赫与伊萨伊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专场,曲目硬核,水平堪称一个时代的表率。只不过,目前薇特哈斯的名声主要在欧洲比较响,在别处则如同隐藏的大师一般。
周善祥与薇特哈斯这两位艺术家均已在音乐专业圈内享有盛誉,却并不为圈外人士所知晓。这便是“一个人的古典”的第三个特点:被忽略的大师和意外被关注的青年。
新冠疫情前的最后一场演出,“一个人的古典”系列迎来了一位特别的钢琴家,他便是在第十六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上获得钢琴组第四名和赛事评委专门为其设立的“勇气和控制力特别奖”的获得者安天旭。因为“柴赛”工作人员的失误,安天旭意外获得关注,在圈内引起热烈讨论,甚至有网友根据他比赛时意外的表情设计了“表情包”。事实上,安天旭是一位实力强、品位出众的新人。为了让观众见证安天旭真正的实力,上海大剧院将这位“传闻中的人物”邀请到现场举办独奏音乐会,让观众见证他作为99后高超的技巧、爆发力和演奏大部头作品的耐力。
说是“一个人的古典”,有时却加入不止一个人演奏的室内乐是否略微偏题?其实这个系列的立意之好,就在于这“一个人”很多时候并非指台上之人,而是指台下之人,也就是我们观众。欣赏古典音乐的演出原本就是一件非常内在和个人化的事,独奏与室内乐的形式更是经常会深化这样的欣赏体验。这个系列的好处,就是当我们愿意和音乐有一种亲密交流的时候,它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比较放心的选择。以邹翔的演出为例,在通常的思维中,利盖蒂不是那么古典,但这位作曲家却不仅呈现种种匪夷所思的突破,更是在这样突破性的音乐语言中,真正说出很多源自内心的音乐内容,而非让我们感受单纯的声音中的实验。听了邹翔的演奏,你固然会惊叹钢琴家技巧的卓越,但更为明显的,或许就是他注重于发掘作品的内涵。这样的演出,我们在聆听的时候,正是单独一人地面对作曲家,领略他的音乐。
日本著名演员黑木瞳曾经主演过一部电视剧《真我霓裳》(Real Clothes),其中有句台词让人印象很深。当黑木瞳扮演的主人公着手重整一家百货公司的服装部门时,她告诉员工:“理想的服装柜台,就是要让消费者有一种自己只要到这里来,就一定能买到心仪服饰的信任感。”随着“一个人的古典”系列从摸索、发展,到正式定名,再到初步壮大,整个过程所体现的,就是让人们逐步建立一种“只要是这个系列的演出,我就可以放心去听”的信任感。
疫情的突如其来让整个演出行业都几乎陷入了“停滞期”。在大批国外乐团与艺术家无法进入国内市场演出的当下,“一个人的古典”系列也将视野转向了本土实力派音乐家。2021年,钢琴家邹翔、陈韵劼和中提琴家梅第扬将先后登台“一个人的古典”系列。邹翔是加拿大赫奈斯国际钢琴大赛最年轻的金奖得主,他将在2021年1月世界首演作曲家何训田的最新创作《樱桃祈祷文》,这也是邹翔七年后携力作再度回归上海大剧院。法国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陈韵劼将于2021年3月带来他的保留曲目——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全集,为观众带来两个半小时的“音乐马拉松”。1994年出生、现任慕尼黑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的梅第扬,是当今国际上最受瞩目的华人中提琴演奏家之一,他也将在2021年5月来到上海大剧院演出。
“一个人的古典”系列演出:
邹翔钢琴独奏音乐会
时间:2021年1月9日
地点:上海大剧院·别克中剧场
陈韵劼钢琴独奏音乐会
时间:2021年3月19日
地点:上海大剧院·别克中剧场
梅第扬中提琴独奏音乐会
时间:2021年5月14日
地点:上海大剧院·别克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