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诗经》中的恋爱与道德
通过前面两节所讲,我们已经看到了相思的凄美,既凄凉又美丽,因此,直到现在的流行歌曲里,写爱情相思的作品仍然是最多的,可见那是人类最强烈的一种情感,在血气方刚的青春年华,最是激荡人心。
不过,虽然爱情是动人的,相思是浪漫的,但一旦落实到行为上,却并不能保证双方的表达方式都是恰当的、合宜的,而且很可能会带来可怕的后果。这一节我们要进一步来谈《诗经》里的恋爱甘苦,看可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必须说,从爱情的坚贞而言,最动人的誓言应该属于《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无论是生是死,是互相契合还是彼此阔别,都要与你说定一生的誓约;握住你的手,要和你一起白头到老。你看,这真是最动人的山盟海誓,如此朴实无华,又如此深厚有力,他要一辈子珍惜对方,不会见异思迁,不肯喜新厌旧,“牵手一起老去”就是永恒的不离不弃。这十六个字沉稳如磐石,闪耀如星辰,比闪闪发光的钻戒更坚固,又比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更灿烂。不需要花言巧语,只要轻轻牵起对方的手,承诺共度一生,一辈子彼此扶持、互相照顾,这就是真正的爱情!
但,爱情一定是甜蜜美好的吗?婚姻一定是幸福圆满的吗?当然天下并没有这样的保证。
《将仲子》:“发于情,止于礼”的爱情
先来看爱情好了。我们必须厘清一个很常见的误解,也就是爱情并不等于激情,可惜一般人往往混为一谈,于是蒙蔽了真正的爱情;也可惜,总有无知的少女,总有不负责任的男人,于是常常发生看似浪漫、实则充满危险的畸恋,最终不可收拾。
例如,在《召南·野有死麕》中写道:“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是青春期的少女,很容易受到男性的追求甚至诱拐,但那是一种出于原始欲望的激情,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而在男女不平等的状况下,男性当然可以积极而大胆,没有顾忌,但女方就得清醒一点了,了解现实处境,懂得保护自己。《郑风·将仲子》这一篇就很值得参考: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就是“人言可畏”这个成语的来源。篇名“将仲子”之“将”念qiāng,是“请”的意思,李白的名作《将进酒》也是这个用法和念法,要请你喝酒的意思。“仲子”,指“这个人”,也就是这位女主人翁所爱的情人。这三章表现出一个女子的正确做法,她并没有被激情冲昏头,也没有被爱情绑架,做出会伤害自己的行为,而是一再恳求男朋友不要过分,要适可而止。这三章的内容都是在劝阻这个情人,说:不要翻越我家的门户、围墙,入侵到我家,也不要折断了我所种的杞树、桑树、檀树。哪里是舍不得这些树呢?而是害怕父母、兄长和邻居的指责。固然你是我所怀念、牵挂的人,但人们的闲言闲语也实在是很让我害怕的啊。
在这里,我们并不能控诉古代的迂腐,毕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运作状态,我们今天的自由开放也有自己的问题;尤其我们更不能批评这位少女的软弱,相反的,我们应该赞美她的清醒与勇敢。怎么说呢?你想想看,在两性不平等的情况下,男女所受到的压力是天壤之别,《卫风·氓》这一篇就清楚地指出:“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意思说:哎呀,女孩子啊,不要和男生一样沉溺在爱情里,因为男人沉迷了以后,还可以脱身,而女人要是陷入爱情里,就再也解脱不了了!还有一种解释,说是:哎呀,女孩子啊,不要和男生一样追逐爱情,男人拈花惹草没有多大关系,但女孩子若是有任何不检点的行为,就会铸成千古遗恨!
难道不是吗?《红楼梦》里就有这么一个血淋淋的例子,贾珍和他的儿媳妇秦可卿发生了乱伦事件,可以说是天理所不容,但结果呢?秦可卿上吊自尽,贾珍却毫发无伤,两个人的待遇是何等的悬殊!我们得知道,这就是当时的客观环境,没有人可以改变。《孟子·滕文公下》就说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当爱情违背了道德,有了私通的行为,女方就不会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通常也就很容易会导致悲剧的下场。因此,如果这位少女一时冲动,接受了男方过度的要求,最后就得付出惨烈的代价,被父母、国人所轻贱,而到了这个时候,她哪里还有容身立足之地?这么一来,人生岂不就注定要破碎不堪,哪里还有幸福的可能?
对于这一点,《诗经》里就提供了一个悲惨的例子,《曹风·候人》这一篇说: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zhòu)。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jī)。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对这首诗有各种解读,其中有一种是说:鹈鹕这种体形较大的水鸟,站在堤坝上从水中捕鱼,连鸟喙都不用沾湿,就可以轻易吃到鱼,就好比“彼其之子”,那个达官贵人一样,不劳而获,他“不遂其媾”,并没有和故事里的少女完成婚礼。云彩兴起,在南山升腾,成为早晨的彩虹,而那位年纪轻轻的少女“婉兮娈兮”,年轻貌美,却是如此的忍饥挨饿。屈万里《诗经释义》说:“上章不遂其媾,此言季女斯饥,似此季女未成婚而被弃以至于饥馁者。”如果采取这个说法的话,那么,未婚少女一旦被抛弃,那真是为父母、社会所不容,恐怕会流落街头,挨饿受冻。这样的下场实在是令人触目惊心啊,而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后果吗?
可想而知,对古代女性来说,婚前的激情是多么的危险!始乱终弃的悲剧从来都不少见,婚姻才是对女性最大的保障。所以我们才会说,《将仲子》中,这位女子是头脑清醒的,不是懵懂无知的,她很有理性,不是凭感觉去行动,因此谨守“发乎情,止乎礼”的原则,也要求对方自制,这不但是一种符合社会规范的做法,更是一种自我保护,让自己比较不会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那是对自己尊严的爱惜,不让对方觉得自己很随便,也才能获得尊重。
懂得这一点已经非常难得,最可贵的是,这个女孩子非常勇敢,敢于抵抗爱情勒索——也就是抵抗对方用爱情来强迫她就范,她没有屈服于情人的甜言蜜语之下,甚至还得承受失去情人的压力,这真需要无比的勇气!想想看,有多少女性因为害怕失去情人,只好接受对自己不利的要求,可是当发生问题的时候,男方不仅帮不了忙,还一走了之,这苦果只有女性自己承担,那该有多么悲惨!这就让我们认真地思考:真正的爱情一定会为对方设想,一定愿意给对方确切的保障,不肯让爱情成为对方的负担,甚至造成身败名裂的伤害。因此,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一定会尊重你、保护你,不会只考虑自己的一时之快,当你拒绝他的过分要求时,他不但不会生气,还应该会更珍惜你。
由此可见,《将仲子》这一篇可以说是一个女子对情人的测验卷,虽然语气温柔,却可以考察出对方的真心。如果男方不顾少女的恳求,定要霸王硬上弓,或者一怒之下拂袖而去,都表明他是一个存心占便宜的坏家伙,因为只有这种人才会完全不顾虑女方的处境,那么,两个人趁这个机会分手,最好不过。相反,如果仲子被拒绝以后懂得自我节制,并且忏悔自己的自私自利,以后再也不鲁莽冒失,心甘情愿地筹备婚礼,正正当当地来迎娶,那他就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了,等到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个人白头偕老的机会就大得多。
当然,《将仲子》这一篇的故事后来如何发展,包括仲子是坚持冒进还是守礼而退,两人是不欢而散还是共结连理,我们都不得而知,但这一篇已经暗示了我们:在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里,“发乎情,止乎礼”都是最好的原则!
《节妇吟》:一段有惊无险的三角关系
同样地,在婚后的夫妻关系中,更应该如此。中唐诗人张籍《节妇吟》写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理性对婚姻爱情的重要: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是一个有惊无险的爱情三角关系,能够化险为夷,直到圆满落幕,靠的都是女性当事人的理性和意志力。故事里的男方是一个强行介入的第三者,虽然知道女主人公是有夫之妇,却还是非常爱慕她,积极追求她,送给她两颗珍贵的明珠。这位女子有感于对方缠绵的情意,就把两颗明珠系在衣服上,贴身感受那一份深情,可见她的心里已经有所动摇。但是,不久以后,被爱慕、被追求的感动平息下来了,这位少妇越来越清醒,思前想后,把所有的状况一一考虑,她想到自己是有夫之妇,不能任意谈恋爱,何况婆家有很高的名望,高楼就挨着御花园,丈夫也身世非凡,在皇宫明光殿上拿着长戟值班,身为儿媳妇和妻子,她不能让他们蒙羞,最重要的是,她和丈夫本就是恩爱的伴侣,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还曾经发誓要同生共死,这岂不是《邶风·击鼓》所说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属于无比完美的婚姻吗?夫妻情深义重,又怎么能因为一时动心,就毁掉了自己与夫家的幸福?于是,这位少妇坚定了意志,即使流下了满脸的泪水,最终还是把“明珠”还给了第三者,徒留“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与怅惘。
可以想见,“还君明珠”,是一个多么荡气回肠的画面!这位少妇低着头,偏过脸庞,不敢看对方的眼睛,生怕自己会失控溃堤,脸上的泪珠滴落下来,捧着明珠的双手可能还微微颤抖;也不知道这双举高的手在空中等了多久,毕竟那位第三者也应该是无比的失望,迟迟不愿意收回明珠,那就等于梦想破灭了!但我们也可以合理地推测,那双手虽然柔软甚至颤抖,却很坚持,没有半途而废,因为“还君明珠”是一个明智的决断,也必然是一个坚强的姿态,等于一把斩断情丝的慧剑,清楚反映出一颗玲珑剔透的心!
你可能会想,这位少妇可能是更爱第三者的,整首诗写她没有拒收第三者赠送的两颗明珠,还直接“系在红罗襦”,贴身系在红色的丝质短衣上,这已经是接受情意的表示;后来归还明珠的时候,更是充满不舍的眼泪,以及错过良缘的遗憾,“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这两句可以说是已婚者的失恋情歌!如此种种,都显示她已经心灵出轨,那么,她算是诗题上所称的“节妇”吗?这就是这首诗最细腻感人的地方,诗人张籍刻画了复杂的人性与世情,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原来,即使是很圆满的婚姻,也还是会有遇到考验的时候,“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这一点比较容易,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需要一辈子的认真经营了,王子与公主结婚以后,是否就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其实都还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努力。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到如下几件事:
第一,当下的动心固然很强烈,但衡量爱情的标准并不是靠强度而已,甚至必须说,“强度”令人意乱情迷,往往容易造成误判。因为强度不等于深度,也不等于持久度,被强度所迷惑的人,很容易就失去理性,做出错误的抉择。试想:又有谁能保证,这个眼前让她如此动心的第三者,将来可以长相厮守?如果现在男方会横刀夺爱,介入别人的婚姻,女方自己也见异思迁,背弃曾经“誓拟同生死”的夫君,那么他们就是很自我的人,没有为别人设想,以后,这种情况是否又会再度重演?日久才能见人心,但再回头已百年身,那是多大的风险?所以,情感的强度并不能当作选择的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少妇是很聪明、很有智慧的,她知道若是“相逢未嫁时”,在结婚前相遇、相恋,这个第三者也可能是很好的终身伴侣,至少现在很打动她的芳心,以致掀起无数的波澜;但事到如今,处境已经非常不同了,既然错过了时机与缘分,那就要另当别论。此时此刻,不能因为一个无法检验的可能性,而对所有的人造成伤害,那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因此及时刹车,没有让波澜泛滥。
第二,这位少妇即使有动心的时刻,却没有行为不端,唯一收受的礼物也还给对方,两不相欠,一点儿也没有辜负别人、伤害别人,让这一场邂逅只是一段偶然的插曲,短暂地演奏过浪漫的音符之后,就随风而逝,让生活回到正轨,让心灵恢复平静,只留下一道闪烁的记忆。这种悬崖勒马的强大意志力,就是真正的节操!
当然,“不动心”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但是我们都明白,情感的发生有时候不是可以完全自主的,因此重要的是,万一发生情感的时候就应该“发乎情,止乎礼”,不要流于随心所欲,一发不可收拾,而这位少妇的“还君明珠”就是动心之后最好的做法,也都是绝顶智慧所致。由此可见,爱情并不是万灵丹,不用说爱情会有杂质,连婚姻都充满了危机,单单只有爱情是很不够的,一个人要做出最好的选择,依靠的一定是良好的判断力、坚定的意志力,而这些都是来自理性的力量。因此,人们需要理性,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婚前的理性让爱情保有纯洁,不会流于激情的冲动;婚后的理性则让人深思熟虑,让幸福可长可久。
这一节我们讲了《诗经》中的爱情与道德,也提到了张籍的《节妇吟》,这些诗歌告诉我们,原来浪漫的爱情也都需要理性,让人懂得思考,而“道德”就是一种很好的力量,让一个人不会只想到自己,不会只凭感觉去行动,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