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为什么社会关系对我们如此重要
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因此既具有自然方面的属性(如体型、性别等),也具有社会方面的属性。社会关系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区别于动物最显著的标志之一。社会关系的好与坏,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且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需要
什么是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几千年来却引发了无数中外思想家、哲学家的不断追问。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传说:人面狮身的怪兽斯芬克斯蹲在山崖上,向每个过路人问同样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凡猜不中谜底的人都被他吃掉了。后来,聪明的俄狄浦斯答对了,谜底就是“人”!怪兽斯芬克斯听后跳崖而死,于是俄狄浦斯被推举为国王。这个传说体现了人类对自己生命历程朴素的追问,开启了人类对自我本质追问的历史之门。
与他人建立关系是人的自然行为,人具有超越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来自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特征。在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精神、情感等交往形式即人际交往也随之产生。所以,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需要,是人生存与发展的方式和条件。离开了人际交往,人就失去了社会性,也就不能称之为人;离开了社会关系,人就失去了从事各种活动的条件,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不管你愿不愿意,社会关系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它让每个人在其中成长,在其中成功。
二、建立社会关系是人归属的需要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在一种驱动力的影响下,努力寻找、建立、维持和保护强大的社会关系;在这种驱动力的推动下,通过人际沟通在学校、社区、单位和其他环境中建立各种社会关系。这会让我们身处各种群体中,从而觉得自己似乎并不孤单。人的这种归属的需要,已为人类心理和行为专家的研究所验证。例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各种需求之间有层次高低之分,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每一层次的需求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求被相对满足后,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就成了行为的驱动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除了第一个层次具有最基本的层次和顺序特征外,其他四个层次的分层和排序都不是那么明显,往往会存在交叉或错位。而其中的社交需求,也叫归属需求,是最为奇特的需求,马斯洛对它的表述很复杂、模糊。这一需求是由人类的社会性决定的,是人类社会性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是一个更为广泛的、能够向需求的上下游弥漫,同时又能够从上下游需求的满足中得到满足的需求。也可以理解为,这一需求的满足能够给上下游其他四种需求带来满足,是实际满足、满足的可能性或是满足的幻象。
三、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人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换和精神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它包含着情感和意志等因素,体现着人们之间亲疏好恶的心理距离。人们在相处和交往中总是伴随着喜欢、亲近或冷漠、疏远的情感,如果双方都可感受到心理的满足,就会结为亲密的、和谐的关系;如果双方或某一方感受不到心理的满足,就会形成疏离的,甚至是冲突的、对抗的关系。所以,人们的社会关系关乎人的身心健康。
人是社会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人的变化发展和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是相一致的,人在创造社会关系的活动中也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行。那么,要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个体要拥有强大的社会关系。另外,良好的社会关系也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条件。个体社会化是个人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并与其相互作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体社会化对于正在发展中的青年人来说尤其重要。
总之,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在穷其一生的漫长生涯中,时刻与他人相互发生着作用,因此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关系。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也不会航行到广阔的大海里去的。
知识营
什么是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常从以下多个角度来区分社会关系的类型。
1.按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划分
按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不同,社会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类: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起点,是社会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如一个职员与同事们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它更集中地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基本倾向;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它是高层次、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失业与犯罪率的关系等。
2.按交往的密切程度划分
按交往的密切程度不同,社会关系可分为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亦称首属关系与次属关系。前者指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它反映的是人们之间广泛、深入、直接的交往,如夫妻关系、朋友关系等。后者则与此相反,指以事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如同行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3.按社会关系矛盾的性质划分
按社会关系矛盾的性质不同,社会关系可分为对抗性关系和非对抗性关系。前者指交往双方的根本利益不一致、发展方向完全相反,如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后者指交往双方的根本利益一致、发展方向大致相同,但局部和眼前利益有不一致之处,如同一阶级内部各成员间的关系。
4.按社会交往的方向与选择划分
按社会交往的方向与选择不同,社会关系可分为垂直关系与水平关系。中国古代社会的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主要是垂直关系,现代社会的夫妻与兄弟之间主要是水平关系。
5.按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程度划分
按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程度不同,社会关系可分为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前者指已经制度化、比较稳定、有一定程序、受一定原则制约的关系,如法律关系等。后者指未制度化、没有固定模式、不受原则制约的关系,如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
6.按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划分
按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不同,社会关系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具体如下。
(1)血缘关系,人们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地缘关系,人们直接建立在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3)业缘关系,人们以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王雪华《清代吏胥的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一文有助于读者加深对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的认识。
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使人在心理上形成某种距离感。人际关系的建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双方态度的类似性、双方距离的远近及双方之间的交往频率等。
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为:先有人际关系,后有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人际关系更强调相互作用的个性特征,而社会关系则是指它所包含的共性方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在不同的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对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到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的,人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当低层次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其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此时高层次的需求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高层次的需求比低层次的需求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求激发出来的。人的最高需求即自我实现需求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其个人潜力,唯此才能使人得到巅峰体验。
马斯洛需求层次 理论简介
感觉剥夺实验——麦克吉尔实验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和斯科特(Scott)等,在付给学生被试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请他们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具体地说,就是让被试在没有图形视觉(须戴上特制的半透明塑料眼镜)、限制触觉(手和手臂上都套有用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头)和听觉(实验在一个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阻断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刚开始,许多被试都是大睡特睡,或者考虑其学期论文。然而两三天后,他们便决意要“摆脱”这单调乏味的环境。实验结果显示:被试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基本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注意力涣散,思维受到干扰,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另外,被试在生理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全部被试的大脑活动都严重失调,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赫伦认为,感觉剥夺能够对被试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触及了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也触及了诸如态度、遵从、动机与需要等个性心理特征。感觉剥夺实验的心理学意义在于:
感觉剥夺实验简介
其一,剥夺感觉势必会影响知觉、记忆、思维等较高级和复杂的心理现象。没有刺激、没有感觉,人不仅不会产生新的认识,而且连正常的心理机能也得不到维持。
其二,认识环境是一种比物质享受更迫切、更强烈的需要。
其三,感觉剥夺实验还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果离开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那么人类正常的心理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
感觉剥夺让被试不能承受,如果只是让你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待五天,你能承受吗?推荐观看密闭空间实验视频,而后与朋友讨论社会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密闭空间实验
案例链接
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1938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系主任的阿列·博克(Arlie Bock)教授组织了一支科研团队,其成员来自医学、生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等多个领域,共同开启一项研究计划:追踪268名哈佛大学的精英男性本科生,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关注他们的高低转折,记录他们的状态境遇,做到即时记录、滴水不漏。最终通过总结他们的一生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与此同时,哈佛大学教授、波兰裔美国犯罪学家谢尔顿·格鲁克主持了名为“格鲁克研究”的项目,研究对象为456名出生于波士顿附近贫困家庭的年轻男性。他们大部分住在廉租公寓里,受教育程度不高,父母也没什么文化,有的人家中甚至连热水也没有。
最终两个项目被合并,科研团队对这724名男性全面进行追踪分析,形成了长达70多年的研究项目——The Grant & Glueck Study。这724名男性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萧条、经济复苏、金融海啸……,他们结婚、离婚、升职、当选、失败、东山再起、一蹶不振……,有人顺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早早夭亡。
思考与讨论
究竟什么样的人,最终能够比别人活得更有幸福感?哈佛大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只有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才能让人们幸福、开心。
1.结合以上案例,请谈谈你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2.想一想,社会关系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
研究简介(文字)
研究简介(视频)
训练营
我们是一家人
游戏目标
破冰,使成员之间彼此加深了解,懂得赞扬别人,培养成员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
游戏程序
(1)将全部人员分为数组,每组3~4位成员。编号为A1,A2,B1,B2,C1,C2……,以此类推,根据人数而定,每组由相对不熟悉的成员组成为宜。
(2)先在组内进行成员间的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姓名、籍贯(省市县)和爱好等。然后推举一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进行介绍,要求将组内每一位成员的情况介绍完整,还可加上自己的评价。(大家可以提问)
(3)当A1小组介绍完,B1、C1小组代表要对A1小组的发言做一句话的评价(只可以是正面的)。当A2小组介绍完,B2、C2小组代表要对A2小组的发言做一句话的评价(只可以是正面的)。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小组介绍完毕。
(4)每组介绍成员的代表和发表评价的代表不能是同一个人。
相关讨论
(1)你是否容易记住别人?通常使用什么方法记住别人?
(2)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哪一种方法更容易令你印象深刻?
(3)你是否善于赞扬别人?
(4)你是否善于寻找其他组成员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