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帮”,孩子越“懒”
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讲述了班上一位学生的事情,很值得父母们深思。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妈妈告诉孩子的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似乎是让学习变得简单了,似乎是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但只是暂时性地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应付了老师。这种“帮”孩子的方法,其实是帮助孩子养成了“懒学”的习惯。
现在是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孩子的学习中充斥着各种电子产品、电子软件,它们能提升作业的正确率和高效性,但同时也会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懒惰,不愿意去进行记忆和思考。最终,当孩子遇到难题就会想借助电子产品的帮助,从而失去独立思考和认真思考的机会和能力。
除了电子产品和电子软件会增加孩子对外物的依赖,降低大脑的利用率之外,过分“勤快”的父母,也会让孩子的大脑变“懒”。
1.父母帮孩子检查作业
有些父母为了避免孩子的作业出错,就会在孩子写完作业之后,帮助检查作业,而检查出错误之后,再督促孩子去进行修改。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思维,就是自己只负责写作业,检查作业有父母。这种思想其实也是一种“懒学”的体现。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在做完作业之后,先自行检查,待孩子检查完,觉得没有错误之后,再由父母检查。这是让孩子进行自查的过程。毕竟在考试过程中,没有人帮助检查正误,只能靠孩子自己去完成这个步骤。
2.碰到不会做的题,直接问父母
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不会做的题,就问爸爸妈妈啊。”
这样做其实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即只要看到比较难的题目,不经过思考便直接询问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孩子自己思考,在进行多次解题失败之后,再向父母求助。
3.父母追求“全对”的心理
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在做题的过程中出错,也不希望老师看到孩子的作业题犯错。出于这种心理,父母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将题都做对。
其实,对于孩子来讲,看到自己做错的题,被老师批改正确后,他会想方设法去分析,甚至希望自己以后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更加认真。
而在父母帮助下获得全对的话,一方面老师没办法了解孩子哪方面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另一方面,孩子也体验不到错误和失败的感觉,更加不会重视学习。
父母要清楚,学习本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只不过起到一个督促和辅助的作用,而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无论是审题还是检查,都应该由孩子自己完成,而不是由父母代劳。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父母代劳得越多,孩子在学习中就越容易犯懒,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在生活中,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不好的方法往往会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更加懒惰。父母错误的教育和陪伴学习的方法,会让孩子认为有父母来给自己把关,从而内心放松警惕,也不会认真投入学习中。因此,父母辅助孩子学习,一定要掌握方法和方式,否则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