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然而这些都是顺便说说的。

我写第一本书时还很年轻。由于偶然的运气,我的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各种各样的人都想跟我结识。

我最初是怀着羞怯但又急切的心情被领进伦敦文学界的。现在我常回忆起那时的情况,未免有些感伤。我已有很长时间没去那里了,如果那些涉及伦敦文学界现时特点的小说描写得准确的话,伦敦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作家们聚会的地点变了。切尔西区和布卢姆斯伯里区成了雅集的场所,取代了汉普斯特德、诺廷山门、高街、肯辛顿。[26]那时候,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算是明显的优势,而现在,年龄超过二十五岁就让人觉得可笑了。我想,在那些日子里,我们有点羞于流露自己的情感,由于怕受嘲笑,对自己的言行有所约束,避免给人以更明显的自视甚高的印象。我不相信在那个文人聚集的波希米亚社群[27]里存在提倡禁欲的极端文化,但我也不记得那里有当今似乎流行的那种粗俗的淫乱现象。我们那时用体面的缄默来掩盖奇思怪想,并不觉得虚伪。我们也并非总是直言不讳。那时妇女还没能完全展示自己的才能。

我住在维多利亚车站附近,我记得那时经常坐很长时间公共汽车到好客的文学界人士家里去。我很羞怯,总是先在街上来回溜达,等鼓足了勇气才去按门铃;然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被领进一间屋子,里面很闷,满是客人。我被介绍给这位名人、那位名人,他们出于好心称赞我的书,让我感到特别不舒服。我觉得他们期待我说些睿智的话,可我想不出说什么,总是聚会过后才想起来。我尽力掩饰自己的尴尬,主动帮着端茶送水,分发切得不规则的面包和黄油。我不想引起别人注意,以便能轻松地观察这些名人,听他们说睿智的话。

我记得那些身材高大、身板直挺的女人,她们长着大鼻子和贪婪的眼睛,穿的衣服如同甲胄;我还记得那些瘦小如鼠的老处女,她们嗓音柔和,目光犀利。她们吃涂了黄油的烤面包时总要戴着手套,这让我惊讶不已;我注意到,她们以为无人注意时会把手指头往座椅上抹,那种若无其事的神情真让人羡慕。这样做肯定有损于那些家具,但我猜想,当这位女主人回访这些朋友时,她也会对她们的家具进行报复。这些女宾中,有的人穿得很时髦,她们说一点儿都不明白为什么你写了一本小说就应该穿过时的服装。如果你身材姣好,不妨最大限度展现出来,你的小脚穿上时髦的鞋子并不会妨碍编辑接受你写的“东西”。可是别的女宾则认为这愚蠢可笑,她们自己穿着用“艺术印花布料”[28]做的衣服,戴着俗艳的首饰。男宾们从外表看并不怪僻。他们尽可能打扮得不像作家。他们希望被人看作精通世故的人,走到哪里都会被当成一家城市公司的经理人。他们总是显得有点疲劳。在这之前我没结识过作家,我发现这些人很古怪,但总觉得他们好像不大真实。

我还记得,当时我认为他们的谈话富于机巧,常常惊讶地听他们说尖刻的幽默话,只要一个同行作家转过身去,他们就会用那样的语言把他贬斥得一无是处。艺术家与全世界其他人比起来,有一个优越条件:他们的朋友们不仅给他提供了可讽刺的长相和性格,而且提供了可讽刺的作品。我对于能否像他们表达得那么恰当,或者那么流畅,不抱任何希望。在那些日子里,谈话仍然是一种艺术,需要修炼;简洁机敏的应答比锅底下烧荆棘的爆声[29]更受赏识;隽语警句(那时还不是愚笨者用来佯装睿智的机械工具)给文人雅士的闲谈增添了风趣。可惜的是,那些机智的妙语我全都记不起来了。但我认为,当我们的谈话转向书稿交易(写作艺术的另一个方面)的细节时,话题才集中起来,谈话从来没有那么舒畅过。在讨论了最近出版的新书的优点之后,我们自然会琢磨这书卖出了多少册,作者得到了多少预付款,总共可能赚多少钱。然后我们会谈论这个或那个出版商,比较一下哪个慷慨大方,哪个自私小气;我们会争论是去找愿意提供优厚稿酬的出版商,还是去找认识书的价值并“强力推销”的出版商。有的出版商做广告不在行,有的就做得很好。有的出版商是现代派的,有的是老派的。随后,我们会谈到经纪人以及他们替我们争取到的稿酬;谈到编辑以及他们欢迎什么样的书稿,一千字给多少钱,是即时支付还是用其他方式支付。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有浪漫色彩,给我一种亲密感,让我觉得我是某个神秘兄弟会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