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一样的经意
有时记忆就是一个窗台的弹球,时常在不经意间弹起。于是,便忽然忆起鼓浪屿上的一家小饭馆,原因是什么?不太清楚。也许是到离家动车程4小时的JX省上大学,而且,作为一个不能吃辣的沿海人,三年都不适应JX省那辣得呛人的口味,于是便忆起了那一家小店的温馨。
那家小饭馆很不起眼,没有招牌,甚至没有名字,不是老板(娘)的熟人,是不会知道有这个饭馆的。而且它的位置真心有点偏,静静端坐在一个巷子的末端,前方还有一棵歪着脖子的榕树,挂上几盏又旧又破的灯笼,给小店增添了些许神秘的气息。
我第一次去那里已是七年前,父亲的朋友邀请我们去鼓浪屿赏玩风景。到了晚上,他说要带我们去见一位老朋友。于是我们跟着他在喧闹而又有些脏乱的小巷中穿行着,时不时地拐个弯,两旁灯火通明的大饭馆,中间是又陡又窄的掩藏在黑暗中的楼梯展现在我的眼前。门前的榕树朝小店探过身子,小饭店只有我们教室一半大,两个包厢中分别有一个圆桌,十几把椅子,包厢外几米处便是厨房,坐在包厢中,四周均是雪白的墙壁,没有一点儿装饰,显得有些冷清,却能让躁动的心平静下来。
都说这家店面很火爆,可我却很纳闷,店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甚至连觥筹交错的声音也仿佛消失德无影无踪般,只是偶尔有些客人刚刚走进来就又走出去。也许是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吧,或是用餐环境比较一般。
过了一会儿,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年轻的面庞上有些许汗水,却微笑着,这是典型的沿海人的笑脸,透着自然的黑,而他那发亮的眼睛却体现着青年的蓬勃生气。我父亲的朋友对他点点头,他嘴咧得更大了,随后就轻轻带上门走了出去……不一会儿,菜就已全部上齐了,六菜两汤。最先触动的是那鱼头豆腐汤,汤面上漂浮着一层焦黄,汤则是乳黄,几根葱让汤显得更有活力。我确切听到了吞咽的微响,老爸朋友往我碗里舀了一点,示意我先喝口。既然都贪吃出糗了,索性豁出去,舀起来轻轻吹一口,一股清香如细小的鹅卵石从河床轻轻滑过,舌尖上的豆腐味和葱花的清香便弥漫开了。真是太美味了!我称赞着,开始不顾淑女形象地狼吞虎咽起来。
不是鱼头豆腐汤吗?怎么没有鱼味。心理一阵糊涂,朋友告诉我:这汤的最大特色就是鱼味融入豆腐和葱花中,化在其中了,这也许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里,不见牛羊,只闻牛羊声的感觉吧。
又过了一会儿,门外响起了蹒跚的脚步声,开门入来的却是一位和父亲一般年纪的妇人,她的脚因长期劳作而静脉曲张,那几日是雨季,她的膝盖患有风湿病,所以走起路来只能一瘸一拐的。但她的脸上却洋溢着同刚刚那位上菜的年轻人一般的笑容,显得有一些相似。
“好吃吗?”她笑着问道,“你也真是的,要来也不跟我报名字,你最喜欢的菜都没来得及做,你明知道,那要提前三星期就腌的。”他似乎有点责备父亲的朋友。
朋友浅浅一笑,以示歉意。我想,这该是多久才形成的默契啊。
妇人离开后,朋友跟我们介绍,这家小饭店一天只接待六桌客人,不管来人多少,但其生意十分红火,要预定得提前两至三个星期。而这家店生意红火的原因是当你订餐的时候,老板娘会问客人中有无老人小孩,来自何处,来这次吃是因为同学聚餐还是游玩,住在本地还是来赏玩风景,这些问题,只为了让自己做出最适合客人的午餐或者晚餐。
若是有老人小孩,多一些清淡,少一点辣;若是同学聚会,做出一些能够让人想起曾经一起学习时光的菜;若是出门游玩,则做一些客人们的家乡菜,点缀上闽南特色小吃,使他们能于异乡吃到家的味道。
我听得咋舌,“怪不得这家小店这么红火呢!”我道。
“还有一点,”父亲的朋友补充道,“这里的饭菜都是老板娘和老板自己亲自做的,连端菜的也是他们自己,只是这几天,他们的儿子公司放假,才来客串帮忙上菜,哦,有时候儿媳也会来帮忙,我问过他说累不累,她却说,请别人做,我们不放心。”
我问:“叔叔,您一定跟他们交往很久了吧?”
他说:“其实,这是我第三次来这家店,认识不到一个月。但我第二次来的时候,他进来跟我坐了很久,还带了一本小本子,就这样他们夫妻俩知道了我的各种饮食习惯,其中有道腌制的菜是我最喜欢的,但需要提前很久腌制……”
不会吧。这么用心。猛然记起来上次在这岛上吃饭的情景,印象中应该是隔着这两三条街的一家海鲜饭店。我是带朋友来游玩的,他们都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会很了不起的,其实作为厦门住久的人,往往对自己身边的美景往往像色盲。朋友是内地的,我就点了几道海鲜,刚一坐下,店家就开始来推荐各种时令海鲜,可那些海鲜真是贵,可碍着朋友在现场,我不知道怎么进行抉择,选择了一些价位相对中档的菜,可不知道为什么那天的饭吃得很不自然。或许,生意人就是这样的吧。
桌上的菜已差不多了,我的嘴上还在回味着与众不同的味道,可我的心却仿佛亮起来:海鲜店或许把更多的经意放在销售和价格上了,而这家很不起眼的人更多把经意放在口味和客人身上了。看着依然秩序井然的店,想起了店家的浅笑,我总觉得他们得到了经意的真传,抑或是幸福的传承。
后来,我曾再上鼓浪屿,因着改造需要,店门口贴着一张红纸,几个典型的颜体字清晰地写着:如果有缘,我们下个月见。
从此,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