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统一战争
一、吞并荆、湘
荆南(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高氏,在五代时闽亡前的诸割据政权中最为弱小,又处于四战之地,而能自立数十年,除对内注重保境安民,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还在于高氏对外采取四向称臣的策略。高氏对他国的俯首称臣,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赐予,但更主要的是荆南所处的军事要冲的战略地位,其实际上还成为南方相邻诸国间的缓冲区,故而诸割据政权也不想看到荆南为他国吞并。
五代后期,荆南统治者节度使高保融,“性迂缓,无才能”(1),“御军治民皆无法,高氏始衰”(2)。宋朝建立,荆南臣服。建隆元年(960年)八月,高保融死,其弟高保勗继之为荆南节度使。高保勗“政事不治”,“淫泆无度”,大兴土木,造成“军民咸怨”(3),高氏政权日益衰落。
荆南地处长江中游,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占有荆南,对南取湖南、西讨后蜀、东攻江南(南唐),极为有利。因此,夺取荆南遂成为宋太祖统一战略中优先考虑的目标。建隆元年八月荆南节度使高保融死后,宋太祖派兵部尚书李涛前往吊唁,乘机探听虚实。但宋太祖以为时机尚未成熟,迟疑之下,直到次年九月才下诏以高保勗为荆南节度使。建隆三年十一月中旬,高保勗病死,长子高继冲立。时值衡州刺史张文表叛乱,湖南割据者周保权向宋求援,宋太祖想乘机吞并荆南、湖南,于是派卢怀忠以吊唁高保勗为名,先往荆南了解情况。临行前,宋太祖对卢怀忠说:“江陵人情去就,山川向背,我尽欲知之。”卢怀忠深知太祖的用意,回来后报告说:“高继冲甲兵虽整,而控弦不过三万,年谷虽登,而民困于暴敛。南通长沙(今湖南长沙,借指湖南割据政权),东距建康(今江苏南京,借指南唐),西迫巴蜀(借指后蜀),北奉朝廷,观其形势,盖日不暇给,取之易耳。”(4)于是宋太祖决定乘出兵湖南之际,以借道为名先取荆南。
湖南割据者周行逢自后周时以武平军(治朗州,今湖南常德)节度使,制置武安(治潭州,今湖南长沙)、静江(治桂州,今广西桂林)等州军事,拥有今湖南及广西部分地区。虽“尽心为治”,“条教简约,民皆悦之。然性多猜忌”(5),部下稍有违忤,必遭杀戮。宋朝建立,随即臣服。
建隆三年九月,周行逢病死。子周保权继位,年仅十一岁。周行逢临死前,对部属说与他同时起兵的十人,都已被杀,只有衡州(今湖南衡阳)刺史张文表还在,他死后张文表必然叛乱,应派杨师璠讨伐,如不胜,则归附宋朝,以免遭杀戮。
同年十月,张文表果然据衡州叛乱,伪装前往朗州奔丧,途经潭州,袭杀守将,据有潭州,自称权武安军节度留后,并向宋太祖奉表,以期得到宋朝的承认。周保权随即派杨师璠率军抗击,一面向荆南求援,同时上表请求宋朝派兵镇压张文表。宋太祖遂诏周保权为武平军节度使,以确认其藩属地位,随后又派赵璲前往湖南宣谕,允许张文表归顺,并命荆南发兵救助周保权。
次年,乾德元年(963年)正月初,宋太祖派卢怀忠与其他军官统率步骑禁军数千人,前往襄州(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随后即以原殿前都点检、现任山南东道(治襄州)节度使兼西南面兵马都部署慕容延钊,任湖南道行营都部署作为南征主帅,以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与前两次镇压李筠、李重进时,几乎全用中央禁军做主力不同的是,这次除数千禁军外,主要是调集十一州地方军,其中半数为节镇,其余亦多为防御使州的军队,这样,既可保证南征的兵力,又能达到削弱上述境内地方军的目的。
同月末,宋军大举南征的消息传到潭州,张文表即派人向前来招抚的宋使赵璲表示归顺,赵璲也派人到潭州抚慰。此时,正好湖南周保权所派军队攻占潭州,为切断张文表与宋的关系,随即以张文表谋反为名将其处死。湖南周氏割据政权自行平定了张文表的内乱,而宋大军才刚刚开始南下。
二月上旬末,宋军到达荆门(今湖北荆门),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派人前往犒师,李处耘乘夜率轻骑数千袭占江陵。高继冲被迫投降,荆南平。
宋军在平定荆南后,日夜兼程向湖南首府朗州进发,大败周保权军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北三江口,攻占岳州,湖南军望风奔溃。三月下旬末,宋军到达朗州,守城军纵火焚烧州城后出逃,宋军进入朗州。周保权出逃,后为宋军俘获,湖南平定。
荆湖平定以后,宋太祖对归顺宋朝的地方官,采取一律留用的政策。高继冲仍任荆南节度使,而派心腹王仁赡任荆南巡检以实际控制荆南地区;荆南支郡复州(今湖北天门)、黄州(今湖北黄冈)也仍任原荆南高氏政权的部属为长官。六月,王仁赡即被改任为权知荆南军府事,成为荆南节镇事实上的长官。
对湖南地区,除潭州、朗州、衡州三要州分别派吕余庆、薛居正、李昉任权知州外,其他十余州长官全都留用。另外创设“通判”一职,“时以伪官初录用,虑未悉事,故有是命”(6),实际是用来监察留用官员(以后发展为州、府的副长官)。
此次出兵南征,实际历时不过两月,除偶有小规模战斗外,几乎是兵不血刃,从而加速了宋太祖统一战争的步伐。但此次南征起用名位很高的宿将慕容延钊,其犹有故习,对部属管束不严,时有扰民之举,都监李处耘自以为是太祖心腹,又是二府大臣(枢密副使),对慕容延钊违纪军士、部属擅自处置,遂引起双方不和,互相奏告宋太祖。李处耘于同年九月被罢免枢密副使,贬为淄州(今山东淄博南)刺史,以安抚尚在湖南的慕容延钊,“处耘惧,不敢自明”(7)。慕容延钊班师,并未受到责罚反而以功加封检校太尉。但宋太祖在以后的统一战争中,不再任用名位已高的故帅宿将,改任名位较低的将领为统帅,以便控制。
二、西灭后蜀
宋军迅速占领荆湘,引起后蜀帝孟昶的惊恐,“欲遣使朝贡”以示臣服(8),因遭到臣下的反对而作罢。而宋太祖曾多次向翰林医官穆昭嗣询“问蜀中地理”,早“已有西伐意”(9)。
乾德二年十一月,后蜀派密使前往北汉,欲勾结北汉以攻宋。途经宋京开封时,后蜀密使向宋告密,宋太祖看罢密信后高兴地说:“吾西讨有名矣。”(10)随即任命名位较低的宿将王全斌为西征军(北路军)的主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帅,枢密副使王仁赡为都监;又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光义为偏师(东路军)主将,枢密承旨曹彬为都监,分路进讨。
同年十二月,宋北路军连克兴州(今陕西略阳)、西县(今陕西勉县西)、三泉(今陕西宁强西北),击败蜀军数万,主将保正、李进被俘,宋军遂进至嘉川县(今四川广元东南)。后蜀军烧绝栈道,退保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宋军分兵修复栈道,乘胜攻占利州(今四川广元)。蜀军三战三败,都统王昭远、都监赵崇韬等退保剑门关(今剑阁北)。
宋东路军自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沿长江西上,连败后蜀水军,杀俘以万计,俘其主将袁德弘,夺得战船二百多艘。十二月,宋军直逼后蜀江防重镇夔州(治今重庆奉节白帝城)。蜀军于夔州附近的长江上建浮桥,上设战棚三重,夹江两岸排列战炮,用以封锁江面,阻击宋水军前进。宋军乘船到离浮桥三十多里处,舍舟登岸,进而攻占浮桥,然后再乘船上行,直至白帝庙(时州治所在地,今重庆奉节东)西。后蜀宁江军(夔州)节度使高彦俦派兵出战,为宋军击败,宋军乘胜攻入城内,高彦俦兵败自杀,川东门户夔州遂为宋东路军占领。
次年(乾德三年)正月,宋北路军派偏师经剑门关东的来苏小道,到达嘉陵江东岸,建浮桥以渡,宋军偏师遂进至剑门关南,与王全斌所率主力合力攻破剑门关,蜀军主将赵崇韬、王昭远战败被俘。时后蜀太子孟玄喆率领援军刚到绵州,闻讯后弃军逃回成都。后蜀帝孟昶听从“使相”李昊的劝导,即于初七日派使臣将降表送往魏城(今四川绵阳东北)的宋北路军军营。王全斌随即派人将后蜀降表送往京城开封,同时派先头部队赶往成都进行抚慰。
正月中旬末,王全斌率宋北路军主力到达成都,后蜀帝孟昶出降,后蜀亡。宋军征讨后蜀的战事遂告结束,前后历时仅二月余。二月初,宋太祖以副相吕余庆任权知成都府,以控制巴蜀地区。
三、扫平南汉
南汉后期是诸国中政治最为腐败的割据政权,但由于远离中原,加上荆湘的阻隔,得以安处广南。宋朝建立,南汉也不表示臣服而称帝如故。此时,宋军虽已南吞荆湘、西平后蜀,但仍无力顾及南汉,只是要求南汉归还五代时侵占湖南的桂(今广西桂林)、贺(今广西贺州东南)等州,并表示臣服即可。因而命南唐后主李煜两次致函南汉进行劝告,但均遭到拒绝,而且南汉末帝刘在给李煜的回函中,还出言不逊。南唐后主李煜只得将其回函呈报给宋太祖,说明劝说无效,宋太祖遂决意出兵。
宋灭湖南后,曾以吕余庆任权知潭州。吕余庆调离后不久,潭州自武安军节镇降为防御使州。乾德元年(963年)八月,以潘美任潭州防御使,控制湖湘。南汉又乘湖南周氏灭亡之际,出兵侵扰桂阳(今湖南桂阳)、江华(今湖南江华西北),均被潘美率军击退。朗州也自武平军节镇降为团练使州,以尹崇珂任朗州团练使,控制湘西地区。
乾德二年九月,宋太祖以南面兵马都监丁德裕为统帅,率潘美、尹崇珂及衡州(今湖南衡阳)刺史张勋等所部地方军,进攻南汉的郴州(今湖南郴州),南汉军战败退保韶州(今广东韶关)。这是宋军首次进攻南汉的辖区。宋军攻占郴州,即以张勋任郴州刺史,控制湘南。
南汉军虽败退,但仍不时侵扰宋境。开宝元年(968年)九月,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王继勋奏称,南汉主刘“为政昏暴,民被其毒”,“又数出寇边”,“举兵侵道州”(11),请求出兵进讨。宋太祖时正征讨北汉,不想两面用兵,遂有前述命南唐后主两次致书南汉末帝刘之事。
开宝二年,宋太祖征讨北汉无功而返,尚望南汉臣服。两次致书遭拒后,开宝三年九月,以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为副帅,道州刺史王继勋为都监,发湖南十州地方军讨伐南汉。
九月下旬,宋军大举南下,在击败万余南汉军后攻占富川(12),进至白霞(今广西钟山西)。南汉贺州守将向末帝刘告急,刘即派内太师龚澄枢率军救援,龚澄枢得知贺州已被宋军围攻,不战即逃回广州。刘另派大将伍彦柔领兵沿贺江乘船北上,结果在贺江中游的南乡(今广东怀集西)岸边遭到宋军伏击,南汉军大败,千余人被杀,伍彦柔也被擒斩,枭首于贺州城下。宋随军转运使王明立即率所部丁夫数千人,填埋城壕后直达贺州城门,南汉守军大惧,即开门投降。宋军扬言将顺江而下直取广州,南汉主刘即派马步军都统潘崇彻领兵三万屯守贺江,宋军却已转而西攻昭州(今广西平乐)。
十月,宋军攻破昭州东南的开建寨,杀敌以千计,守将亦被擒,南汉昭州刺史田行稠、桂州(今广西桂林)刺史李承进,相继弃城而逃,宋军遂克昭、桂二城。十一月,宋军又东进攻占连州(今广东连州)。南汉在五代湖南马氏败亡时侵占的领土,已全被宋军占领。
十二月,宋大军继续东进,进攻粤北重镇韶州(今广东韶关)。南汉都统李承渥领兵数万,设象阵于莲花山(今广东韶关南)下以抗击宋军,宋军以强弩射象,象中弩箭后向后奔逃,踏死南汉将兵无数,南汉军遂大败,李承渥只身逃窜。宋军攻占韶州,擒南汉韶州刺史辛延渥,辛延渥即遣使劝南汉主刘归降。刘派李承渥率军六万于广州城北的马逕设防,以竹木为栅抗拒宋军。
开宝四年正月,宋军又东占雄州(今南雄),南克英州(今广东英德),大军直趋广州,到达马逕,屯兵双女山(今广州西)。驻屯贺江的都统潘崇彻以所部三万降宋,而驻防于马逕的郭崇岳本非将才,军队又都是韶州、英州败逃南来的散兵游勇,皆无斗志。南汉主刘遂遣使奉表至潘美军营乞降。
二月初,刘复又反悔,命南汉军继续顽抗,宋军渡江进攻,南汉军战败,将领植廷晓战死,郭崇岳退守战栅。宋军夜遣丁夫纵火焚栅,南汉守军溃乱奔逃,都统郭崇岳死于乱兵。二月初五,宋军抵达广州近郊白田,刘出降,南汉亡。
三月,以潘美、尹崇珂同知广州镇抚广南,二人后以功升领节度使衔。
四、攻取南唐(江南)
自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先后被宋攻灭以后,南方割据政权仅剩南唐、吴越和偏处一隅的泉、漳。其中南唐在五代中叶曾经相当强大,是后唐以后唯一能征服其他割据政权的国家,一度南并闽、西取楚,达到全盛时期。后周世宗多次南征,历时数年,才迫使南唐臣服,去帝号,称国主,割江北地予后周。宋太祖当时作为后周将领,亲历征战,深知南唐国力,未易轻取。加以自宋建国,南唐即臣服,其后又谦恭有加。南汉对宋有不臣礼,南唐后主李煜奉宋太祖之命二度遣使致函,规劝南汉臣服于宋,以期共守封疆,长期割据。
宋于开宝四年二月灭南汉,同年十一月,南唐后主李煜为表示对宋恭顺,免遭南汉之祸,“于是始去唐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唐国印为江南国印”,“赐诏乞呼名”。次年二月,又贬损制度,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枢密院为光政院,诸王降封为国公,其他官号也作了相应的改易。但南唐君臣深知宋太祖统一之举势在必行,因而“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潜为战备”(13),随时准备抗击宋军。
宋太祖也深知南唐远非荆、湖、蜀、汉可比,于是积极拉拢吴越,一为免南唐、吴越联盟以抗宋,延缓统一进程;二为争取吴越与宋联军进攻南唐,以牵制南唐抗宋的兵力。
开宝六年四月,宋太祖派翰林学士卢多逊为江南生辰国信使,实为探听南唐虚实,归朝时以“朝廷重修天下图经,史馆独缺江东诸州”为借口,提出“愿各求一本以归”。南唐后主李煜遂命人连夜抄写送交,“于是江南十九州之形势,屯戍远近,户口多寡”(14),为太祖所悉知。卢多逊以南唐衰弱可取,正合宋太祖心意,九月,遂升为副相(参知政事)。
南唐落第举子樊若水(一作冰)不得志,于是想投靠宋朝以取富贵,遂在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南)附近以钓鱼为名,用小船载丝绳往返长江两岸,测量江面宽度。次年七月,进京向宋太祖献建浮桥以渡宋军攻取南唐之策。宋太祖遂派他前往荆湖,依其所献之策督造船舰,以备攻唐时建造浮桥之用。
开宝七年九月,宋太祖派灭蜀战后才升为节度使的曹彬为主帅,而以不久前升为节度使的潘美为副帅,南下江陵,做好进攻的一切准备。但是,宋太祖也感到“未有出师之名”,于是派使臣前往南唐,召后主李煜入朝,但南唐诸臣害怕后主被扣留,皆劝李煜不要入朝,李煜遂“称疾固辞”(15)。十月,宋太祖正式任命曹彬为西南面都部署,潘美为都监,率主力由江陵东下;另以吴越王钱俶为东南面招抚制置使,率吴越兵为偏师由东向西攻南唐,同时派丁德裕为先锋,实为监军,使南唐东西两面受敌。
宋军自荆南东下,水陆并进,连克池州、芜湖、当涂,进屯采石矶,击败南唐军,俘千余人。十一月,宋军于采石建浮桥,南唐军多次出击采石,先后战败,宋军主力遂从浮桥渡江。
开宝八年正月,宋军进攻南唐首府金陵(今江苏南京),吴越兵也进至常州城下。宋军虽屡胜,但由于南唐坚壁抗击,历时半年多,仍未能攻下金陵。直至七月间,宋太祖也“颇厌兵”,况“南土卑湿,方秋暑”,军中疫病流行,宋太祖准备“令曹彬等退屯广陵(今江苏扬州),休士马,以为后图”(16)。眼看宋军灭南唐的战事行将半途夭折,此时,自扬州押解来京的贪官侯陟,为免己罪,在好友、副相卢多逊的指使下,上书言南唐即将被灭,应积极进攻,不宜罢兵。宋太祖以其新自南方来京,所言情况应属实,遂令继续进攻南唐,但宋军实际上仍无多大进展。直至九月下旬,在吴越军围攻一月多以后,润州(今江苏镇江)守将刘澄投降,润州失守。南唐后主李煜“始谋遣使入贡,求缓兵”,同时听从使者徐铉的劝告,以此行“未必能排难解纷”,“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17),调令南唐将领朱令赟率军十多万自湖口(今江西湖口)来援。
徐铉到开封觐见宋太祖后,历陈南唐无故被兵之理,“上(太祖)与反覆数四”,而徐“铉声气愈厉”,宋太祖终于理屈词穷,便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之语申斥徐铉,能言善辩的徐铉也只得“皇恐而退”(18)。“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封建帝王的霸道跃然纸上。
开宝八年十月,朱令赟率号称十五万的援军顺江而下,却于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大败,朱令赟被俘,金陵援绝。十一月下旬金陵城破,后主李煜出降,南唐亡。
自出兵到灭南唐,历时一年多,这是宋朝在消灭南方诸割据政权中绝无仅有的。而且南唐各地守军也纷纷抗击宋军,坚守孤城长达数月之久。甚至在南唐亡后,后主李煜奉宋帅曹彬令传谕各地降宋,仍有不少地方抗命拒降。江州(今江西九江)军校胡则、宋德明率军民坚守至次年四月下旬,城破后又进行巷战,以致遭到宋军的屠城。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刘茂忠与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屠令坚在南唐亡后,相约继续抗宋,刘茂忠还常带兵进攻已被宋占领的地区,直至八月间屠令坚死后,刘茂忠才附宋。南唐节度使郭载兴拥兵自固于虔州(今江西赣州)直至九月中旬,其时南唐灭亡已十个月。与其他割据政权灭亡后,有些地方拥兵自重发生叛乱不同的是,南唐地方官是为忠于南唐李氏而长时期继续抗宋。
五、讨伐北汉
北汉建立者刘崇,为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后周建立时,刘崇以后汉河东节度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尹自立为帝,仍称汉,史称北汉,宋时也称东汉。北宋建立时,北汉帝刘钧在位,对辽穆宗自称男,是继后晋高祖石敬瑭之后的又一个儿皇帝。北汉虽不强大,但依靠辽朝与宋抗衡,是宋朝统一战争中的劲敌。宋太祖不愿过早与辽为敌,在统一战争中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当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宋昭义军(治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筠反宋时,曾向北汉称臣以求援,北汉也曾出兵助李筠攻宋。当年六月宋太祖平定李筠以后,十分重视与北汉接壤的潞州防务,随即任命自己的“义社兄弟”、名望很高的李继勋为昭义节度使,镇抚宋汉边境。此后宋汉间小规模战争时有发生,但对宋太祖平定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吞并荆、湘等军事行动,均未产生影响。
乾德元年(963年)吞并荆湘以后,宋对北汉逐渐采取攻势。七月,安国军(治邢州,今河北邢台)节度使王全斌率郭进、曹彬等进攻北汉。八月,乐平(今山西昔阳)汉将王超、侯霸荣率所部一千八百人降宋。北汉派蔚进、郝贵超率军与辽军救援乐平,三战皆败,宋军遂攻占乐平,建为平晋军。九月,北汉与辽联军进攻平晋,宋太祖派郭进、曹彬率军援救,汉辽联军遂退。
次年初,昭义节度使李继勋率军万余人,进攻北汉辽州(今山西左权),大败北汉郝贵超所率援军于辽州城下,辽州守将率三千守军举城降宋。北汉、辽联军六万进攻辽州,李继勋、曹彬等也率六万宋军迎战,再次大败北汉、辽联军于辽州城下。四月,调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光义率禁军戍守潞州,以防北汉侵扰。同年十一月,王全斌、刘光义被调任征讨后蜀北路、东路主帅,曹彬为东路军监军,宋与北汉边境此后又处于相对平静状态。
开宝元年(968年)七月,北汉帝刘钧去世,养子刘继恩即位。八月,宋太祖即命李继勋为主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为副帅、曹彬为都监,大举进攻北汉。九月,宋军已进入北汉境内,北汉发生内乱,刚即位的刘继恩被杀,弟刘继元被迎立为帝。北汉随即派名将刘继业(即杨业,为便于行文,以下概称杨业)率军前往团柏谷(今山西太谷西南)扼守。北汉军前锋南下,刚进至洞涡水(今潇河,在今山西榆次南),即与宋先锋部队遭遇,宋军大胜,杀敌二千,俘战马五百,夺汾河桥,直抵北汉首府太原城下。李继勋随即率宋军主力围攻太原城,宋太祖谕令北汉帝刘继元投降,北汉相郭无为乘机劝刘继元降宋,均遭拒绝。十月,辽派西南面都统、南院大王耶律挞烈为兵马总管,率诸道兵出雁门(今山西代县),南下援救北汉。十一月,宋军遂解围退兵,北汉乘机侵入宋境,劫掠晋(今山西临汾)、绛(今山西新绛)二州境内居民。
开宝二年二月,宋太祖乘北汉连遭二丧(刘钧、刘继恩),刘继元又杀刘钧皇后郭氏、囚北汉世祖刘崇诸子之际,决定亲征以灭北汉。遂派曹彬、党进各领兵先发,继又任李继勋为前军主帅,后命彰德军(治相州,今河南安阳)节度使韩重赟为北部都部署,阻击南下的辽军。
北汉仍以名将侍卫都虞候杨业等领兵屯戍团柏谷,抵御宋军。杨业派陈廷山率数百骑兵南下侦察,适遇宋军李继勋所部,陈廷山即率部投降,杨业见众寡不敌随即率部退入太原城中,因而被罢免兵权。李继勋所率宋军进而包围太原。辽朝册封使韩知璠(范)至太原协助北汉指挥城守。三月,宋太祖以党进、李继勋、赵赞、曹彬所部军队分建东、南、西、北四寨,四面围攻太原城,双方战斗异常激烈。
其时适逢辽穆宗于当年二月下旬被近侍所杀,辽景宗以宗室入继帝位,一时无暇顾及北汉,虽分道出兵入援,但规模较小,多被宋军击败,北汉虽援绝但仍坚守不降。宋军于汾水筑堤引水灌太原城,宋水军乘船攻城,北汉军以积草漂塞入水口,遂即筑墙挡住洪水,太原城转危为安。时已入暑,暑雨后宋军多得痢疾,而辽将耶律沙所率援军又快到达。李光赞即向宋太祖建议退兵,然后“屯兵上党(潞州,今山西长治),使夏取其麦,秋取其禾”,通过削弱北汉经济实力,自然能荡平北汉。薛光化又建议“起其(北汉)部内人户于西京(今河南洛阳)、襄(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邓(今河南邓州)、唐(今河南唐河)、汝州(今河南汝州),给闲田使自耕种,绝其(北汉)供馈。如此,不数年间,自可平定”北汉(19)。于是,宋太祖下令迁移北汉民户安置于宋境,随后即退兵。
宋军此后采取浅攻轻扰战略,抢收成熟的农作物,破坏北汉的经济,俘掠民户南迁,削弱北汉的人力资源,北汉从此日渐衰弱。而宋太祖的统一战略重点再次转向南方,数年间相继削平南汉、南唐,南方割据政权仅剩助攻南唐的吴越和僻处闽东而又十分弱小的泉漳,暂时还未列入宋太祖的统一战略部署。宋太祖在开宝八年末灭南唐后,再次将统一战略目标转向北汉。当开宝九年二月为攻灭南唐的将领论功行赏之际,宋太祖即对主帅曹彬说:“更为我取太原(北汉)”(20),表明了宋太祖下一步消灭北汉的决心。
同年八月,宋太祖决定讨伐北汉,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为主帅、潘美为都监,太祖“义社兄弟”杨光义任行营都虞候为主将,接着又任命驻守镇州(今河北正定)的郭进作为偏师(北路军)的主将。
同月下旬,宋太祖诏令分路攻击北汉,郝崇信、王政忠率部攻太原西南的汾州(今山西汾阳),阎彦进、齐超率部攻太原南面的沁州(今山西沁源),孙晏宣、安守忠率军攻太原东南的辽州(今左权),齐延琛、穆彦璋率军攻太原西面的石州(今山西离石),而北路军主将郭进与侯美率军进攻太原北面的忻州、代州(今山西代县),五路出兵,分攻太原四面各州,而以党进率主力直攻太原。如此规模,这是此前后周、宋太祖征讨北汉时所没有的。
九月上旬末,宋军主力郭进率部进抵太原城下,列寨攻城。至十月上旬,各路宋军纷纷战胜北汉军。正当宋太祖踌躇满志按预定步骤进行统一战争的战略部署时,由于他的突然去世,使这次可能消灭北汉的战争悄然结束。
宋太宗在开宝九年十月夺位后,改当年为太平兴国元年,于太平兴国三年迫使吴越归地、泉漳纳土后,太平兴国四年初再次征讨北汉。
太宗任命潘美为主帅,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各率所部分攻太原城四面,米信、田重进分任马、步军主将。二月,又下诏亲征,前往镇州(今河北正定)督战,北汉的沁州(今山西沁源)、汾州(今山西汾阳)、岚州(今山西岚县北)等地纷纷受到宋军的攻击。北汉随即向辽乞援,辽派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率耶律斜轸等部辽军南下救援。三月,宋石岭关(今山西忻县南)都部署郭进,阻击辽军于石岭关东南的白马岭(今山西盂县北),乘辽军渡涧未半之际,率军猛击,辽军大败,监军冀王耶律敌烈及其子、主帅耶律沙之子等五员辽将战死。由于耶律斜轸率部赶至,才挡住了宋军的攻势(21),双方退兵,这是北宋对辽战争中取得最大胜利的一次战斗,而且是由偏师郭进率部战胜的。辽军一时无力南援,宋太宗又加派王侁、刘文裕率军分守石岭关,北汉期待的辽援遂绝。而北汉又因宋太祖采取“尽驱其人民分布河、洛之间”,“而危困已甚”(22),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军事实力已大大下降,各州县纷纷被宋军攻占,宋太宗也到太原城外督战。五月初,宋军攻陷太原城外的羊马城,遂直接攻至太原城下,北汉将领开始出降。五月初五,北汉末帝刘继元在大臣马峰的规劝下降宋,五代时留下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终于被消灭。而北汉国力实际上已十分衰弱,十州一军共四十一县,而户口仅三万五千多户,军队亦只三万,户数尚不及此前“泉漳纳土”时二州户数的四分之一。
六、泉漳纳土、吴越归地
宋朝建立时,除北方的辽朝外,尚有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北汉、湖南、荆南、泉漳八个割据政权。宋太祖时已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在暂时保留吴越、泉漳的情况下,于末年企图再灭北汉,最后才以政治或军事的方式统一吴越与泉漳。然而由于太祖去世,征讨北汉的战争半途而废。宋太宗即位后,改变了最后的统一战略部署,在征讨北汉前,先以政治手段解决了吴越和泉漳割据政权。
宋朝建立时,泉、漳(今福建泉州、漳州)地区的割据者为留从效,时臣属于南唐。南唐中主李璟以泉州为清源军,任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封晋江王。建隆元年(960年)十二月,留从效遣使奉表同时臣服于宋。建隆三年三月,留从效病死,部将陈洪进拥立张汉思。乾德元年四月,陈洪进废张汉思自立,南唐遂以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漳州改称)等州观察使。同年冬,陈洪进以清源军节度副使、权知泉南等州军府事,遣使间道奉表于宋太祖以示臣服,并请颁降朝命。乾德二年正月,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任命陈洪进为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正式承认其为藩属。开宝九年(976年)七月,陈洪进以吴越王钱俶已朝觐过宋太祖,而南方割据政权只剩下他还未朝觐而不安,乞修朝觐礼。同年冬,陈洪进已行至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得知宋太祖死讯,即回泉州发丧致哀。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五月,陈洪进再次出发来朝,八月初到京朝见宋太宗。但直到次年四月,仍无归镇消息,实同拘留。无奈之下,陈洪进只得采用幕僚刘昌言之计,于四月二十五日上表献纳所辖泉、漳二州地。陈洪进被移领武宁军(治徐州,今江苏徐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为使相。但并不赴本镇,而是“留京师奉朝请”(23),史称“泉漳纳土”。
吴越自唐末钱镠据有两浙以来,历经五代,臣服于中原的所有王朝,采取保境安民之策。宋朝建立时,钱俶为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宋太祖加封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钱俶也遣使朝贡。
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攻南唐时,钱俶被任为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亲率吴越兵助攻南唐,在宋灭南唐的战役中建有大功。开宝九年二月入朝,钱俶享受到作为臣子的最高礼遇,不仅是“剑履上殿,诏书不名”,而且夫人破例受封为吴越国王妃,甚至让他与太祖弟赵光义、赵光美(廷美)叙兄弟之礼。当时群臣“皆有章疏,乞留(钱)俶而取其地”(24),但太祖并没有这样做,及时放他归藩。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钱俶全力助宋灭南唐建有大功,此时即将他扣留迫其献地,未免不义(25);更重要的是,在宋太祖的统一战略部署中,吴越归地是在最后进行的。开宝九年三月钱俶回国时,宋太祖将群臣奏请扣留钱俶迫其献地的章疏封好后交给钱俶,对他说:“途中宜密观”。其目的在于提醒钱俶,当宋灭北汉以后,最晚是在从辽朝手中赎回或夺回燕(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十六州之后,钱俶能自请“归地”,这样统一进程可以进行得十分自然。
宋太宗即位,钱俶不仅随即派其子钱惟演前来庆贺,而且于太平兴国三年三月亲自朝觐太宗。四月下旬泉漳陈洪进被迫“献地”之后,钱俶深感不安,遂上表奏纳所有将士及武器装备,请求解除吴越国王封号、天下兵马大元帅职名及相关的礼遇,只“求归本道”,但宋太宗没有允许。钱俶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采纳幕僚崔仁冀的建议,于五月初向太宗上表献纳吴越国土,史称“吴越归地”。宋太宗给予钱俶可谓最高的荣誉,移封淮海国王,虽然诏书中称“其以淮南节度管内封(钱)俶为淮海国王”(26),但并无实际封地,只是留居京城奉朝请。
(1) 《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
(2) 《长编》卷1,建隆元年八月甲午。
(3) 《宋史》卷483《高保勗传》。
(4) 《长编》卷4,乾德元年正月庚申。《宋史》卷274《卢怀忠传》载卢怀忠出使在“会朗州军乱”之后。按:张文表叛乱在建隆三年十月,消息传到开封最晚当在十一月上旬,而十一月中旬荆南节度使高保勗死,依惯例宋当遣使吊唁,卢怀忠以吊唁出使荆南,系笔者推测,以卢怀忠的名位,可能只是副使或随行人员。
(5) 《宋史》卷483《周行逢传》。
(6) 《长编》卷7,乾德四年十一月乙未注。
(7) 《宋史》卷257《李处耘传》。
(8) 《宋史》卷479《孟昶传》。
(9) 《长编》卷5,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史》卷479《孟昶传》。
(10) 《长编》卷5,乾德二年十一月。
(11) 《长编》卷11,开宝三年九月己亥;《宋史》卷2《太祖纪二》,卷481《刘传》。
(12) 原作富州(今广西昭平),按富州在贺州西南二百余里外,宋军不应南下绕行,富州当为贺州西北数十里的富川之误。
(13) 《长编》卷12,开宝四年十一月癸巳;《宋史》卷478《李煜传》。南唐虽已改国号为江南,为便于行文,仍称南唐。
(14) 《长编》卷14,开宝六年四月辛丑。
(15) 《长编》卷15,开宝七年九月。
(16) 《长编》卷16,开宝八年七月。
(17) 《长编》卷16;《宋史》卷441《徐铉传》。
(18) 《长编》卷16,开宝八年十一月辛未。
(19) 《长编》卷10,开宝二年闰五月壬子、己未。
(20) 《长编》卷17,开宝九年二月庚戌。
(21) 《长编》卷20,太平兴国四年三月乙未;《辽史》卷9《景宗纪下》,卷83《耶律斜轸传》,卷84《耶律沙传》。
(22) 《长编》卷20,太平兴国四年正月。
(23) 《宋史》卷483《陈洪进传》。
(24) 《长编》卷17,开宝九年三月辛未。
(25) 《长编》卷15,开宝七年十一月戊子。
(26) 《宋史》卷480《钱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