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戴上面具的哲学家

哲学精神永远都是开始于对自身的乔装及掩饰,借用早先形成的沉思者类型,无论是祭司、预言家,还是普通的宗教人士,也无论在怎样的程度上,这么做只是为了成为可能的;长期以来,哲学家利用禁欲的理念作为其外表及存在的条件,为了做哲学家,他被迫表现出这样的理念;为了表现这样的理念,他被迫相信它。这种对哲学家所持的特定态度导致哲学家远离世界,这种存在方式否定世界,这种哲学家的态度、这种存在方式表露出对生命的敌意,对生命既怀疑又严厉。这种态度一直延续到今日,乃至于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哲学态度。不过说穿了,这种态度只是哲学家在被迫的情况下所接受条件的结果,哲学诞生与发展上所不可避免要接受的条件: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如果不戴上禁欲的面具与乔装,哲学在尘世间是完全不可能的。说得更具体一些,摆在眼前的事实是:直到今日,这个禁欲的祭司身上展现出最令人作恶的、最阴暗的形式,一种毛毛虫的形式,而唯有它才能给予哲学家爬行存在的权利……情况真的改变了吗?在一个阳光普照、更温暖、更明亮的世界中,这个千色带翅的危险昆虫,为虫茧所包覆的“精神”,它终于可以褪去一身的旧衫而在阳光下伸展吗?今日在大地上已经有了足够的骄傲、胆识、勇气、自觉、精神的意志、责任的渴望、自由的意志,让“哲学家”从今以后成为可能的了吗?

《论道德的谱系》,第三章,十,亨利·亚伯特译,Mercure de France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