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硅太阳电池物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硅的晶体结构

硅属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Ⅳa族,原子序数为14,原子量为28.085,原子价为4价。硅晶体中的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并具有正四面体晶体学特征,属于金刚石型结构。

通常,采用化学键理论来描述晶体硅材料的结构特性。

2.1.1 化学键

在硅晶体的晶格中,每个原子的周围都有4个最近邻原子。每个硅原子的最外层轨道都有4个价电子,相邻的2个硅原子共有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价电子,价电子和原子核或原子实的吸引力使2个硅原子键合在一起。因此,每个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是一个共价键。原子实由价电子以外的内层电子和原子核组成,也称原子心或离子心。共价键不仅可以在相同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也可以在最外层电子的组态相似的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

在孤立原子中,电子运动轨道由内到外依次排列为1s、2s、2p、3s、……硅原子的电子组态是1s2、2s2、2p6、3s2、3px1,每个状态对应一个能级。硅原子组成硅晶体时,由于原子本身的势场受到周围原子的影响而产生微扰,使其3s轨道与3p轨道能量等同(称为简并化),并线性组合成新的轨道函数(称为杂化轨道函数)。由这些简并态的任何线性组合杂化而成的轨道函数虽然很多,但符合正交归一化条件的只有4个轨道,如图2-1所示。

sp3杂化只能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硅原子只能在特定方向上形成共价键,它们的对称轴指向正四面体的4个顶角。sp3杂化轨道上的2个电子完全为相邻的两个硅原子所共有,形成联结2个硅原子的电子云。硅晶体属于金刚石型结构。金刚石硅晶格的四面体结构如图2-2所示,其中圆球表示硅原子,圆球间的连线表示共价键,它们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09°28′。硅晶体具有典型的共价键性质,即4个等同的杂化轨道,每个原子都与周围的原子形成4个等同的共价键。

图2-3所示的是本征硅晶体的四面体价键的二维示意图。图中,圆圈内为四面体价键图,在价键破裂处产生导电电子和空穴。

图2-1 硅晶体中原子的sp3杂化轨道

图2-2 金刚石硅晶格的四面体结构

图2-3 本征硅晶体的四面体价键的二维示意图

当温度较低时,电子被束缚在各自的四面体晶格上,不参与导电过程;当温度升高时,热振动提供的能量可使共价键中的价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使共价键破裂,价电子会离开原来的位置变成自由电子。当有外界作用时,这些自由电子可以参与导电。图2-3中展示了一个价电子离开原来的位置变成一个自由电子的情况。当电子离开原来位置时,在共价键中会因缺少一个电子而留下一个电子空位,这个空位可以被一个邻近的电子填补,导致空位位置的移动。这种空位像是一种虚拟的粒子,称之为空穴。空穴是由空缺电子形成的,可视其为带正电的粒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填补空穴,同时又形成另一个空穴,好像空穴在运动,其运动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

2.1.2 晶体结构

1.半导体的晶格结构

在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排列,组成空间点阵,称之为晶格。原子会以晶格点的固有位置为中心作热振动。能复制整个晶体的一组原子组成的晶体称为晶胞。晶胞可以是多重结构的。晶胞平移可构成整个晶格。晶格的最小单元称为原胞。原胞具有最小的体积,将其重复排列就能形成晶体。

移动格点或原胞形成晶格可用矢量R表示:

式中,a1a2a3为基矢,n1n2n3为整数。

图2-4所示为三种立方晶格示意图。在简立方晶格中,每个顶点上有一个原子,原胞含有一个原子,原胞的棱长a称为晶格常数;在体心立方晶格中,除了8个顶点有原子,在其中心还有一个原子,原胞含有2个原子;在面心立方晶格中,除了8个顶点有原子,在其6个面的中心还各有一个原子,原胞由4个原子构成。

图2-4 三种立方晶格示意图

在图2-4中可以看到,不同晶面内的原子间距和原子数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晶面方向上晶体性质也不同,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晶体中不同晶面常用密勒指数来表征,其确定方法如下所述。

(1)在直角坐标系的3个坐标轴上,以晶格常数为单位,确定晶面的截距(xyz);

(2)取截距数值的倒数(1/x,1/y,1/z),并按相同比例将其换算为3个最小整数值,即将(1/x,1/y,1/z)乘以最小公分母,换算为最小的整数值;

(3)将这3个整数值依次置于圆括号内,即得到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立方晶体中某些重要晶面的密勒指数如图2-5所示。例如,在图2-5(a)中,简立方的阴影面在3个坐标轴上的截距是(1,∞,∞),其晶面的密勒指数就是(100)。

图2-5 立方晶体中某些重要晶面的密勒指数

其他一些符号的约定如下所述。

:表示晶面与x轴的截距在原点的负方向,如()。

{hkl}:表示有相同对称性的一组晶面。例如,在立方对称的情况下,{100}表示(100)、(010)、(001)、面。

[hkl]:表示晶体方向,如[100]表示x轴。因此,[100]方向垂直于(100)面,[111]方向垂直于(111)面。简立方的晶向[hkl]垂直于晶面(hkl)。

<hkl>:表示一系列等效的晶向。例如,<100>表示[100]、[010]、[001]、晶向。

以最简单的简立方结构为例,因为其晶格具有对称性,[100]、[010]、[001]、这6个晶向所对应的晶面的性质完全相同,所以可用<100>来统称这些等效的晶向;简立方沿晶体对角线的8个晶向也是等效的,标为<111>晶向;<110>则表示面对角线上的12个等效晶向。

图2-6所示为金刚石结构的(100)、(110)、(111)面。图中显示,由于晶面密勒指数小的晶面系的晶面之间的间距较大,因此其晶面上的原子面密度也比较大。图2-6(c)中所示的(111)面是一个双层密排面,晶面间的间距较小,两层晶面内部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图2-6 金刚石结构的(100)、(110)、(111)面

2.硅晶体的晶格结构

硅晶体结构如图2-7所示。由图可知,在[111]方向,从下向上原子层的排列是γaαbβcγ,最上层的γ层原子和最下层的γ层原子完全重合,这体现了硅晶体结构的周期性。

图2-8所示的是金刚石晶格结构。在金刚石晶格中,位于一个四面体的顶点的原子周围有4个等距离的最近邻原子,在图2-8中用粗黑线条所连接的那些原子形成一个四面体结构,图中这些原子以A来标注。这种结构也属于立方晶系,并可将其看成是由两个面心立方子晶格相互嵌套而成的,如图2-9所示。其中,一个子晶格沿立方体对角线位移四分之一对角线长度(即位移)与另一个子晶格嵌套。另一子晶格四面体的原子以B来标注,其中一个子晶格上以AB来标注的中心原子为另一子晶格四面体的顶点。

图2-7 硅晶体结构

圈2-8 金刚石晶格结构

图2-9 金刚石型晶胞的构成

硅晶胞是立方晶系。硅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都有原子,另外在立方体内还有4个硅原子,各占据空间对角线上距离相应顶点1/4处,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为8。硅晶体的晶格常数a=5.4395?(1?=0.1nm=10-10m)。硅晶体由2个子晶格套构而成,其晶格属于复式晶格。图2-9左侧图中的四面体结构是硅晶格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也就是硅晶格的原胞。

常用的硅晶面指数为(100)、(110)和(111),这些晶面很重要。硅晶体中几个重要的晶向和晶面如图2-10所示。由于硅晶体具有金刚石结构的对称性,因此每一类型的晶面组{hkl}均含有多个等同晶面(hkl)。

硅晶体中{111}面和{110}面分别是主要解理面和次要解理面。

硅晶体的原子配置除了具有周期性,还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图2-11所示为硅晶体的旋转轴。

每个晶胞有8个硅原子。在温度T=300K下,硅晶体中的原子密度为

na=8/(5.4395?)3≈5×1022cm-3

相邻两个原子之间的间距为2.35167?(即),四面体共价半径为1.17584?。

图2-10 硅晶体中几个重要的晶向和晶面

图2-11 硅晶体的旋转轴

2.1.3 表面与界面结构

硅晶体的物理表面是三维周期性结构与真空或气相之间的过渡区,从电子分布来看,指的是以表面最外层原子为基准表面,向真空和体内两侧各延伸1.0~1.5nm的区域。

由于吸附(指的是气相分子撞击表面并黏附其上)和偏析(指的是固体内的溶质在表面区聚集),晶体硅表面数个原子层的化学成分通常与体内的不同。

在晶体表面上的硅原子只能与其周围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虽然部分多余的共价键有可能会被通常存在于硅表面的SiO2中的氧原子所饱和,但由于晶格不匹配等原因,总还会有一些未被饱和的悬键。这些悬键和表面缺陷,加上表面吸附的外来原子,都将形成表面量子态。表面量子态中电子数量的变化会造成表面附着电荷的变化。表面电子态将形成表面能级,非平衡载流子会通过这些能级间接复合而降低寿命。在制造太阳电池时,应尽量减少表面态。

硅的界面态也与界面处的悬键、杂质及缺陷有关。界面态密度还与硅晶体衬底的晶面取向有关,它们按(111)>(110)>(100)的顺序降低。界面态是载流子产生和复合的中心,它的存在将增大太阳电池的界面复合率。

硅与金属、绝缘介质(如SiO2、SiNx等)及其他半导体接触所形成的界面,对改变硅太阳电池的性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