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拔节孕穗期:《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践智慧](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3/35782023/b_35782023.jpg)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小学中高年级情境体验式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施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的根本含义表明道德是做人的前提和基础,即育人先育德。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道德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又是导向与保证。
一、实施背景
学校道德实践活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范畴,但是当今社会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导致重智轻德,造成学校教育理念与家庭教育理念之间相当距离的“偏差”,活动流于形式化、知行不统一,活动参与度、道德实践活动时效性都欠佳。情境体验式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施正是针对了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境。
二、概念界定
情境体验道德教育以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统一为教育的起点,使受教育者得到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教育价值观由知识取向转向素质取向,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协调发展。
三、实施内容
(一)情境体验式道德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情境体验式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将实践体验和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的过程,是在对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移情的方式,实现共鸣。这项系统的工程不仅仅是机械地进行工作任务布置,也不仅仅是班主任、德育处的常规管理工作,而是在全校教职员工达成“全员道德实践活动”共识基础上的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的有机结合。因此,学校构建了由校长室领导,德育处总体协调,教导处、大队部、团委、各年级组以及骨干班主任工作室协同管理的网络机制,确保各条线道德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目前,学校开展的道德实践活动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除区德育室安排的每学期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之外,学校常规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按年级组分类开展,包括社会调查、生活体验、环保劳动、国防民防等形式,以社区和校内外教育实践场所为主要阵地,通过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如表1所示。
表1 华东师范大学宝山实验学生校内情境体验式道德实践活动安排及道德规范要求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2B406/19106610501279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95_0001.jpg?sign=1739010493-Cc1CvUuyJSZylp86yxMYH2SPL9CniZHC-0-31bdcc2c67714459b025e86d94105c72)
(二)情境体验式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
学校积极探索校本化的情境体验式道德实践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确立“视听先导、践行跟进、情境相伴、体验促行”四条实施路径,分年级开展情境体验道德实践活动。每学期的道德实践活动由德育处牵头策划,教导处、团队等部门协同参与,每月安排一个核心活动主题,以年级组为单位自主设计活动菜单,落实到同年级的所有班集体,要求活动涵盖“应知应会—情景体验—头脑风暴—知行统一”四个分层序列,学生通过参加主题活动,收获的不仅是情绪情感上的体验度提升:“从硬塞变引导”,“从强制变自发”,即体现了“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活动效果。
(三)情境体验式道德实践活动的特色创新
只有通过大量的道德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兴趣、求知、探索、思辨的过程中得到心灵上的感悟和快乐,使枯燥无味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内化成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
道德实践活动也是把生活引入课堂的一种形式。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切身感受其中的道德准则,接受并转换为自觉的道德认知,继而自觉提升自己的道德规范水平。德育处每学期开展各类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如“今天我当班主任”“学雷锋乐当志愿者”“爱上海在上海”“男生女生都一样”等,这些道德实践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道德需求和道德能力,对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
情境体验式实践活动,不以学生有无作品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长,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判断、思考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道德规范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辅以行动,促进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实施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学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运用到日常的劳动、生活中去,在愉悦学生的身心、丰富学生的体验以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全面提升的同时,也较好地实现了道德实践活动知行统一的目标。
(一)活动的实施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与多样性
1.尊重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创设富有个性化的道德实践活动
情境体验式道德实践活动既是一个综合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包括发展、调整、变化甚至反复。学生根据自己的道德需要与道德认识建构新的道德观念,因此,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有时不同于老师设定的思路。教师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由此顺势开展引导,让学生在辩论中增强内省意识,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具有生成性的德育活动,能让学生学会思考与质疑,能从道德规范角度开辟视角,而良好的道德认知就是在这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养成的。
2.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实现内化道德规范的生成性目标
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践行。情境体验式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需求为基点,通过精心设计情境案例,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参与道德实践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从而增强“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活动效果。
【案例一】 光盘行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2B406/19106610501279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97_0001.jpg?sign=1739010493-Zp3bQ4EIQUJKsoZgSA5iAWNcv63z0bBL-0-f637682a4272e7717eff8d7754e844f5)
(二)情境体验活动的实施提高了学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道德活动秉持学生主体性、差异化原则,提供平等参与机会
德育实践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欣赏学生,始终将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小学中高年级,笔者实行温馨教室自主管理,从班级公约制定到班委岗位公开竞聘,包括值周班执勤考核要求、评价反馈等,都由各班自行安排落实。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以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情境体验式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从身边小情境引发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使命感、创新开拓精神以及合作互助等道德认知能力。
2.选择共性问题,聚焦活动情境,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校德育处寓道德实践活动于活动情境之中,在主题体验活动中彰显道德实践活动功能,设计并开发了以“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爱生命”为主题的系列道德实践活动。
【案例二】 行走的阅读
学校小学部实践活动手册《看上海 爱上海》,活动内容分为五个单元。活动开始前,利用班会课由学生或家长志愿者搜集基本信息并进行相关知识介绍,每次重点聚焦一个情境体验的内容设计活动任务单,要求学生完成打卡任务,自行找到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寓教于乐,在活动中不仅有趣味,更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博物馆文化知识学习、实际场馆体验相结合,从中体验到的道德规范(见表2)会伴随学生的整个成长历程。
表2 华东师范大学宝山实验学生校外情境体验式道德实践活动安排及道德规范要求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2B406/19106610501279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98_0001.jpg?sign=1739010493-i5Fx9QEFWz28V5BUUN4xijopssjMtSD8-0-4de8f2e055ee037a23829c441444bb31)
情境体验式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施,大大激发了中高年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规范和自主参与中形成道德规范意识,提高了参加社会活动时的自律能力和公民道德素养,与人交往、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均得到综合锻炼,得到教师及家长普遍的认可与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2]张治忠,马纯红.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比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
[3]张东娇.试论师范院校培育学生师德的基本模式及其变式[J].教育科学,2001(1).
[4]曾霆.结合生活案例提高道德认知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9).
[5]马雁琳.中小学生道德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6]曹清燕.主体性原则: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一种解读[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1).
[7]房敏.情境体验式道德与法治课程,触碰学生的心灵[J].基础教育论坛,2019(13).
[8]严加葵.情境育人的三大转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