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海经济一体化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中国陆海资本要素互用与对流评价

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积累推动经济不断增长。资本的形成体现为机械、厂房、设备等物质生产资料的增加,是一国生产能力的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是资本存量增加的重要途径,它主要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与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方向的综合指标。因此,本章将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作为分析资本要素的指标。

一、指标构建与数据处理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衡量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指标主要有投资效率系数、边际资本产出率、资本产出回归系数。

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是指报告期内的其对应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量与其投入的固定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报告期地区生产总值-上期地区生产总值)/报告期固定资产投资×100%

边际资本产出比率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时,需增加的资本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边际资本产出比率=资本增量/总产出增量×100%

其中,资本的增量等于投资增量,当投资增量为固定资产投资时,边际资本产出比率与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系数互为倒数。

资本产出回归系数是指用投入资本与其产出做回归,用拟合系数作为资本产出系数。

以上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与边际资本产出比率的内涵基本一致,而资本产出回归系数则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对投资产出做分析,与模型的拟合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基于此,本章选择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与比较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来分析陆海产业的投资效益,并以此分析陆海产业的要素流动。

由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等海洋经济统计资料中并无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本章根据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对当年的固定资产进行调整。

(二)固定资产投资滞后期的确定

固定资产投资将形成生产能力,增加总产出,但由于固定资产从投资到形成现实的生产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年的投资往往需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最终完全形成产出能力。如,当年投资的厂房、设备及基础设施,需若干年才能真正增加产量。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对总产出的影响存在滞后期。

本章利用2004—2016年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陆海产业增加值数据,就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陆海产业的滞后影响,运用格兰杰因果模型来判断其滞后期。研究发现,沿海地区固定资产对国民经济、陆海产业影响的滞后期均为两年。

二、陆海资本要素互用与对流评价

本章对沿海地区国民经济、陆海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进行分析,经计算得到图9-4。可以看出,2006—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均随时间下降。2006年,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为0.63,陆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为0.47,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为0.49;而2016年,三者相应地降为0.10、0.13和0.12。2006—2016年,三者的平均值分别为0.32、0.29、0.30,均小于1,说明投资效率不高。

图9-4 2006—2016年陆海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比较

除2008年、2009年、2011年与2016年外,海洋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均高于陆域产业,在大多数年度内,海洋产业的固定资产收益相对陆域产业具有优势。由于陆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大,因而陆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与整个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基本一致。

沿海地区的陆海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相差也较大。2006年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最高的是河北,为3.08,其次是上海、江苏,分别为1.60和1.40;最低的是浙江,为-0.44。陆域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均较低,都没有超过1,最高的是天津0.75,其次为广东、浙江,分别为0.70、0.49。2006年除天津、浙江、福建、广东,其他七个省(自治区)的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都高于陆域产业。2016年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陆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均有较大下降,其数值都没有超过1。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最高的是上海,仅为0.41,其次为广东、福建,分别为0.26、0.17。陆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最高的也是上海,其次是广东、天津,分别为0.27、0.26。2016年只有辽宁、福建、广西、海南的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高于陆域产业,其他七个省(市)则相反。

表9-5 2006—2016年全国陆海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空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