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海经济一体化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中国陆海经济一体化综合评价

第一节 中国陆海经济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指标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其在评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任何指标体系的设计都应该涵盖为了达到评价目的所需的基本内容,能够反映对象的全部信息。因此,目的性是出发点。

(二)可行性原则

在选取指标的时候,应该选取有稳定的数据来源、易于操作、具有可测性、能够符合客观实际水平的指标。指标含义应该明确,数据要规范,口径要一致,资料的收集应该简便易行。对于定量指标来说,应当能够通过某种途径,如查阅公开出版物(各类统计年鉴),可以获得反映指标水平的数据资料。对于定性指标来说,应该能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某种可量化指标。

(三)代表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要有代表性,能够客观地反映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特性。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能够全面反映研究对象各个方面的指标。

(四)独立性原则

选取的每一个指标要内涵清晰、相对独立,同一层次的指标应该不相互重叠,相互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指标体系要层次分明,简明扼要。整个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紧密围绕研究目的展开。

(五)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中每一个指标从计算内容到计算方法都必须科学、合理、准确。指标体系的建立一定是在对评价体系进行充分研究的科学基础上,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二、相关指标体系研究回顾与启示

关于中国陆海经济一体化的实证研究,现有的文献主要从“陆海一体化”“陆海统筹”“陆海联动”等主题展开。如孙才志等(2012)运用能力关系模型从资源、产业、科技与环境四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对环渤海地区海陆一体化程度进行分析。盖美等(2013)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运用关联度、耦合度模型对中国沿海地区海陆产业耦合情况进行分析,并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增长、产业效率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于丽丽等(2017)利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沿海地区海陆经济一体化进行实证分析,并从海陆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构建海陆经济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徐静等(2019)对中国陆海统筹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从敏感性和应对性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文献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研究基础,但仍存在可以改善的地方,这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现有研究使用的指标体系过多,对某些方面的度量存在过多的重复。二是有的文献采用的指标,其数值变化很小或者没有变化,当采用客观赋权方法的时候,会影响权重的设置,从而影响陆海一体化的分析。三是部分指标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这会影响评价的效果。四是某些指标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数据,用其进行评价,科学性不足。基于此,本书将对现有的指标进行改进,弥补现有文献的不足,建立客观科学的陆海经济一体化指标体系。

三、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借鉴已有成果并结合研究需要,本书从经济关联、产业联动、资源共享、环境共生、交通互通五个方面构建陆海经济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

陆海经济一体化在宏观上首先表现为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相互关联,两者的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存在相关性。因此,选用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生产效率来度量。

陆海产业联动是指陆海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陆海三大产业的相互关系表现为,陆域产业的发展是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海洋产业发展能推进陆域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大产能发展,陆海产业良好的联动可促进陆海经济共同发展。为此,直接选用陆域与海洋产业的三大产业的增加值测度产业互动关系。

陆海资源共享是指在陆域资源系统和海洋资源系统因陆海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陆海经济系统内,相互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形态转化与价值增值的过程。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与生产要素资源。由于各地自然资源分布不均,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因此本书用生产要素的共享来反映。考虑数据的可得性,选用陆域与海洋经济的就业人数来度量劳动要素,选用固定资产投资来度量资本要素,用科研机构内部经费支出来度量技术要素。

陆海环境共生是指陆域生态环境系统与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推动彼此一体化。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而言,加强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海洋自然资源,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陆域生态系统来说,目前需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由于海洋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本书选用沿海各省份的渔业捕捞产量来度量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用海洋生态保护区的面积与人均海岸线度量海洋环境保护状况。与此对应的陆域生态系统,选用人均耕地面积、环境污染治理总额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来度量陆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共生状况。

陆海交通互通是指陆域交通基础设施与海洋交通基础设施之间形成的互联互通态势,新复合型的陆海交通基础设施涌现的情形。海陆交通基础设施互通最终将会表现为陆域交通与海洋交通的运输量增加。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书选用沿海地区的海洋货物运输量与海洋货物运输周转量、海洋港口货物吞吐量与旅客吞吐量来度量海洋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能力;用铁路与公路加总的货运量、客运量、货运周转量与客运周转量分别代表陆域货运量、陆域客运量、陆域货运周转量与陆域客运周转量。

综合以上分析,构建的陆海经济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5-1所示。

表5-1 陆海经济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