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筹边楼](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20/35574520/b_35574520.jpg)
第112章 幕篱女
范增的讲述似乎停不下来了,他也完全沉浸了进去,不容置疑:
“旁边华服女子不仅没有接胡服少女的话,还这么说,我忽然明白,她们俩口中的阿姐才是那个拿出若玉温润般的物件救我的人,这间屋子里,还有第三个女人!我举目四望,终于在屋子靠墙摆置的一个八仙桌两个圈椅处,看到了一个影子,那个位置完全陷落到昏暗中,所以我才没有立刻注意到,偏偏那女子身穿的黑色的长袍把她几乎完全包裹了起来,其头上还带着一个幕篱,上面的白色垂纱亦把她的面庞全部遮挡了起来······”
“那幕篱是个什么东西?”刘可可好奇地打断了范增的话,这一问又问出了肖一茗的兴致,他也不管范增爱不爱听了,立刻向刘可可讲了起来:
“这个幕篱啊,和帷帽一样,都是为妇女出行时,为了遮蔽脸容,不让路人窥视而设计的帽子。这种帽子多用藤席或毡笠做成帽形的骨架,糊裱缯帛,有的为了防雨,再刷以桐油,然后用皂纱全幅缀于帽檐上,使之下垂以障蔽面部或全身。缀于帽檐上的皂纱称为帽裙,幕篱的帽裙长可障身,这种用具在初唐的时候非常常见,到了永徽年间以后,帽裙缩短至颈部,称为帷帽。帷帽四缘改为垂挂一圈网子,可以不妨碍视线,考究一些的还在网帘上加饰珠翠,就显得十分高贵华丽了。
幕篱本是胡羌民族的服式,因西北多风沙,故用幕篱来遮蔽风沙侵袭,原是实用性的,但传到内地,与儒家的思想相融合:‘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封建意识相结合,幕篱的功用就变成防范路人窥视妇人的面容为主了。遮蔽风沙的实用功能转化为体现封建意念的障身功能,呵呵,幕篱的形式也就渐渐演变成帷帽。到唐高宗神龙年间左右,幕篱就彻底被帷帽所取代。宋代著名的绘画《清明上河图》、和元代永乐宫壁画,以及明代的一些绘画中,都能看到帷帽的形象,说明帷帽和封建社会封闭女性的意识相符合,就能一直保留下来……”范增有些愤怒地打断了肖一茗的“恶补科普知识”:
“肖兄弟,你是什么意思,莫非你是嫌我这不论正题?故意气我?没完没了地讲女人的帽子是什么意思!”肖一茗赶紧解释:
“我能是什么意思,您老想多了,无非是希望您从这种迷蒙的状态里出来,尽快讲给我们听下文而已。”刘可可冲着他挤挤眼睛,肖一茗装作没看见一样,一脸恭敬地冲着一个方向连连点头,那范增说道:
“这个女人一动不动,若不是偶然从窗缝吹入的风,消消地掀动她那幕篱上的白纱,竟会被误认为雕像的那种。肖兄弟你讲得确实有道理,这个女人不以外貌示人,确是为了隐藏什么东西。”肖一茗冲着刘可可开心一笑:
“对吧,我就觉得这女人是为了隐藏她的特殊身份。”范增却翻脸而言:
“啊呸,隐藏什么,是你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