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安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保持与现实的距离

和一个朋友吃饭聊天时,朋友谈到一个话题,说这个社会太现实,你好的时候大家都和你是朋友,对你各种赞美奉承,赶都赶不走。当你一旦不好的时候,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就连亲人都有可能躲得远远的,生怕沾上你的晦气。即便是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离开的人,守在你身边也少不了对你批评和指责,想找个和你始终站在一起的人实在是比登天还难。真的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能相言者却无一二啊。

我笑着对朋友说:“既然现实这么残酷,那就离它远一点嘛!”

“活在现实的生活中,怎能逃离得开现实?”朋友摇摇头,一脸无奈。

朋友说曾经被那句“你进,我陪你出生入死;你退,我陪你颐养天年;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感动得一塌糊涂,现在才发现在现实中那份曾经的感动是多么天真,又是多么荒唐可笑。

“其实大可不必为此而感动或感到可笑,这样的人一定有,只是你还没有遇到。即便这样的人只是传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无论这种人存在与否,你都还是你,不是吗?”我说完看了看朋友的表情。

朋友没有回答我,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认为社会太过于现实的远不止朋友一个人,此类的观点已经成为社会中的普遍现象。

朋友说的这种现实是这个世俗社会存在的一种现状,是人性中向往美好、远离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事物的趋利避害之本能,也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在这个大多向物质名利看齐的社会里,这种现状的普遍性正体现了当下社会严重的精神生活的缺失和平庸化,其表现形式是文化生活的扭曲、情感生活的淡薄及信仰生活的丧失。

本质上的“现实”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称谓,现实世界本是指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当前的“现实”,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现实,不属于客观现实的范畴,而是一种存在于人们内心认知中的现实,是由人心对物质、名利的认知和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所交错而衍生的一种世俗现象。

一枝花从种下花的种子到盛开鲜花的过程,是客观世界所存在的现实;做一件事情,从开始谋划到经历起起伏伏的过程,取得阶段性的物质性成就或取得知识上的增长,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大多数人无暇关注这个过程的客观现实性,而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眼前所出现的利弊上。这种暂时性的利弊现象决定了人们的好恶,成了人类社会中彼此眼里、嘴里和认知里的现实。

所以通俗所讲的现实是一种衡量自我利弊的现实,而非我们所处的本原世界里客观存在的现实。

既然是这样,那么无论从人类的精神生活层面还是站在宇宙规律的本原面作为出发点,我们都应该与这个由复杂而功利的人心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能做到既不脱离世俗的人类社会,又能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就可以更为轻松地生活在丰富的精神世界。把名利看得淡一点,把自然规律看得重一点,何尝不是一种自在的生活呢?

比如当有人滔滔不绝地赞美一枝花的美丽时,我们能想想养花人的辛苦,对养花人多一分尊重;当有人恭维和羡慕他人的财富地位时,我们大可思考一下这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值;当有人面对暂时的失意者或蔑视或落井下石时,我们能及时地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给予失意者。

假如那个养花的人是我们,我们就为那些买花人对花的一分渴望之心而用心培育花苗;假如那个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人是我们,我们就对那些只懂恭维的人少一些热忱,多一分对社会的责任;假如那个暂时失意的人是我们,我们就让心情多一抹释怀,对于趁火打劫之事、之人少一分在意。

一个人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保有情感的真挚与充盈,才能不被外界的俗人、俗心、俗事所困扰,所羁绊。也只有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获得充分的欢喜心,拥有一份自在的生活。

毕竟这个世俗的社会现实,不是由我们来掌控的,我们更无法让他人按照我们的思想去做些什么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