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从恋爱到婚姻,怎样走得更稳
怎样找到可以彼此相爱的人
为什么很多人在走入婚姻后,会觉得苦恼、不幸福?为什么明明爱着对方,可内心却总感到空荡荡,没有着落?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对方不是你想要的那个人。所以,怎样才能找到可以彼此相爱的人呢?
在恋爱初期就要明确自己的爱情需求,想清楚自己理想中的另一半是什么样子,再决定爱还是不爱,这样才能够给爱一个良好的根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爱情需求选择恋爱对象,彼此找到契合点,那么,婚姻就是双赢的,就能够幸福长久。
所谓爱,就是关心、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安慰。这是最基本的爱情需求,也是必须满足的爱的形式。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形式,毕竟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自然也会有不同的爱情需求。
如果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那么在爱情里,你的需求就一定是亲情式温暖。这个时候,即便对方的其他条件看起来与你很不般配,但只要对方给你的温暖是最大化的,那么你就会将爱情寄托到对方身上。
如果你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那么,在爱情里,你的需求可能更多的就是金钱。这种需求看起来过于势利、过于世俗,但对于个人而言却是正常的,因为其安全感就来自婚姻带来的物质保障。
当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爱情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浪漫、柔情、惊喜、新潮、时尚等。不过,普通的浪漫是偶尔的鲜花、礼物和烛光晚餐,而真正的浪漫,是两个人发自心底的举案齐眉、朝朝暮暮、缠绵悱恻。
总之,先搞清楚自己的爱情需求,才能够明确自己的爱情方向,才能够选对自己的爱情对象。爱情没有标准,婚姻没有范本,别人的好爱情,放在你身上,不一定能让你心满意足。别人的幸福婚姻,放在你身上,也不一定算得上美满。
看过上世纪80年代那部老电影《人生》的朋友,肯定对高加林有印象,我身边就有一个现实版的高加林。在上大学之前,这位男性朋友就和村支书的女儿秋云谈了恋爱,后来上了大学,他又和系主任的女儿冯丹蓝牵起了小手。虽然秋云找了他几次,他的父母也责怪了他好久,但他还是执意和秋云分手。再后来,依靠冯丹蓝的父亲,他得以留校做了老师。可没想到,冯丹蓝后来喜欢上了一个银行白领,和他分手了。再后来,为了能够在大城市立足,出人头地,买房买车,他便把恋爱对象定位为:有钱有势家庭的独生女儿。朋友们说他攀附权贵,可他却坚持自己的择偶标准,他说自己生来就是穷人的儿子,如今是一个穷教师,依靠自己很难改变当下的生活状态,而且自己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在上学,父母又都是农民,除了从土地里刨出粮食,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所以,他是家里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他没有心情也没有资格去谈风轻云淡的爱情。他能做的,就是通过爱情这步棋,让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好,挣更多的钱,可以支持两个弟弟和父母的生活。
这个社会越来越现实,年轻人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就被抛进了求职的大军,一个人在异乡漂泊,住在简陋的出租屋,拿着微薄的薪水,身边没有亲人朋友,有的只有一个名字——“蚁族”。这个时候,出于对脱离生活困境的渴望,他们中的不少人有了通过婚姻改变生活的渴望。这种渴望,无关对错,只是个人的爱情需求而已。只希望,大家在找到自己需要的爱情后,能够持之以恒,珍惜爱情。
爱情的终极需求,就是婚姻的稳定。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爱情就是要找到适合你的那个坑,然后安定下来。不管求的是什么,最终都需要一个安定的家,一份安定的婚姻。每个人之所以需求爱情,寻求婚姻,无非是为了有一个安定的小窝,一盏为自己亮着的灯,一顿家常的饭菜,一个相视而笑的爱人。所以,不管是金钱、权势、温暖、温存,所有的中间需求,最终都是为了达到安定的手段。
父母反对的婚姻,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在我国古代,自由恋爱是一个被严令禁止的话题和行为。爱情和婚姻,只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凡敢大逆不道拒绝包办婚姻、自由恋爱者,轻则被锁入深闺,重则游街示众挂破鞋沉猪笼。中国古代经典爱情作品,比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无不表现了当时的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憧憬。一直到近代,“五四”运动之后,城镇进步青年接受了西方新思潮的影响,才正式开始追求自由恋爱。然而当时的自由恋爱,还只是中国青年的美好憧憬,要想真正实现自由恋爱,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社会、亲友的重重阻挠和非议。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4月13日,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诞生,同年5月1日,《婚姻法》开始实施,自由恋爱才被正式倡导。《婚姻法》反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制度,确立了一夫一妻制。虽然在《婚姻法》出台后,人们的爱情、择偶、婚姻观念并没有随着新政策的出台而迅速发生变化,但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已经得到了法律的认可,而自由恋爱也逐渐成为新中国青年男女的恋爱主旋律。
时至今日,自由恋爱已经成为青年男女的婚姻首选,父母之命不但不再是恋爱的束缚,就连父母的建议,儿女们都很少采纳了。很多青年人为了标榜个性、张扬自我,排斥父母的意见,拒绝听取父母的规劝。但事实上,父母真正反对的爱情,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中国的古训是祖祖辈辈经验的结晶,不听老人言的确很容易吃亏在眼前。不要说,即使这场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也要给你一个犯错的机会,因为你心甘情愿去犯错。人生的路就像那直行的铁轨,一旦出轨,就难免翻车。对于女人来说,爱情的劫难是最大的劫难,婚姻影响着女人的一生,别说你有思想、有追求;别说你又新潮、又另类;更别说你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很多爱情的道理,你还不懂;很多人生的磨难,你还未曾经历。就算你觉得自己已经很成熟,不过也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女人难为谁都可以,但别难为自己,也别难为父母,因为你要对自己负责,因为父母看得比你清楚、比你长远。
首先,不要说父母不理解你,不从你的角度去考虑爱情。
你的人生经历,比你的父母至少少了二十年,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可他们四五十年的人生感悟,总比你二十多年的人生体验要丰富得多。而且,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疼你最爱你的人,他们肯定会从你的角度去考虑爱情。如果你觉得他们不理解你,那不过是因为你过于幼稚;如果你觉得他们没有从你的角度去考虑爱情,那不过是因为他们不舍得把自己生养了二十余年的女儿,轻易交给一个男人。
其次,不要动不动就说你的父母势利,只看重物质的条件。
你不是杨贵妃,也不是赵飞燕,更不是郭晶晶,所以,你的父母并不指望有人开着奔驰、宝马来接你,送来别墅、美钻迎娶你。在父母们心中,女儿的幸福,无非就是嫁个好人、衣食无忧、生活小康、平平安安。或许真正世俗的并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你在渴望王子的到来,王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豪华的宫殿、富贵的生活,这难道不更世俗吗?
再次,不要中了“自由恋爱”的毒,不要为了彰显个性而反对父母。
你自由恋爱的对象,真的比父母给你选定的男人好吗?未必吧。不要为了“自由恋爱”而坚持恋爱,否则,就真的中了“自由恋爱”的毒。父母介绍的男人,经过他们的筛选,肯定符合初步条件。虽然父母的条件和你的条件不同,但有些基础条件还是具备的,比如共同的思想基础、相似的生活背景和相近的收入水平,这些条件是爱情稳定的基础,是生活幸福的保障。不要为了追求“自由恋爱”而故意摒弃这些条件,故意反对父母的意见,否则,你就陷入了反对父母的误区。
父母反对,一定有他们反对的原因,虽然在短期内,你可能觉得他们的意见是错误和片面的,可经过时间的磨砺,你终会理解他们的选择。要知道,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女人最容易被爱情冲昏头脑,父母就是你的爱情取经路上,一直保护你的、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他们一直在努力保护单纯的你,使你不被妖魔的障眼法所蛊惑。所以,父母反对的婚姻,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如何面对“结婚恐惧症”
和相爱的人携手踏上红毯,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是爱情里最幸福的场景。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是都市里的年轻男女,却拒绝结婚。因为他们患了“结婚恐惧症”,面对即将到来的婚姻,他们极其不安,惶恐不已,甚至还会临阵脱逃。重庆有一对恋人,婚期已选好,婚房、家具都已备齐,双方家长也皆大欢喜,可就因为男方突如其来的结婚恐惧症,两人将领取结婚证的日期一推再推,推了7次都没有领证。最后,女方忍无可忍,挥刀乱砍新房中的家具,男方伸手夺刀时,被刀刃划断了右手的3根肌腱。最后,男方解释了恐婚的原因:“我从来就没有想过不结婚,更没有想过不和她结婚。只是每次到要结婚的时候,就觉得心里紧张、坐立不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并不想离开她。”男方的恐婚,让女方从愤怒到癫狂,最终酿成了挥刀砍伤恋人的惨剧。为什么会患上“结婚恐惧症”,他们到底在害怕什么?当你的他,患了“结婚恐惧症”,你又该怎么办?
患上结婚恐惧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
原因一,担心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当下,很多媒体、电视、电影及社会舆论,都对婚姻的可靠性、持久性和幸福性进行了严肃而苛刻的审视,以至于很多恋爱中的人都对婚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特别是年轻男女,他们未曾经历婚姻,也不愿为婚姻而改变,所以,在面对婚姻时,他们难免会将媒体宣传中的婚姻挫折与自己的未来对号入座,对婚姻产生抗拒和恐惧情绪。
原因二,认为婚姻是自由的枷锁。
钱钟书在《围城》中说,“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在这个崇尚自由的时代,很多人标榜个性,害怕被束缚,认为婚姻是自由的枷锁,因此拒绝结婚,拒绝做孩奴。这样的人往往随性潇洒,喜欢通宵泡吧,睡懒觉,聚众狂欢。所以,他们害怕婚后循规蹈矩的生活,害怕婚姻的约束和孩子的哭泣,甚至害怕再也不能和异性随意搭讪,不能和“狐朋狗友”一起疯狂,所以,他们拒绝结婚。
原因三,担心婚后的伤害与离弃。
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曾看到过父母或亲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和相互伤害;也有些人,在曾经的爱情里,有过被伤害、被背叛的经历。所以,他们害怕结婚后,会遭遇背叛和伤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对婚姻美好的向往,可如果心中已经布满伤痕,又如何能够在即将到来的婚姻面前充满自信、充满憧憬?恐婚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畏惧婚姻只是因为害怕受伤。
如果你的他已经患了“结婚恐惧症”,别着急别愤怒,别哭泣别流泪,也别怀疑对方对你的爱。从医学角度分析,当“结婚恐惧症”严重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表现出烦躁、易怒、偏执,甚至沉默寡言、孤僻冷淡的症状,所以“结婚恐惧症”不仅会影响到你们的爱情,也会影响到对方的健康。对此,专家们研究出了治疗“结婚恐惧症”的科学方法,即从身体与精神两方面进行治疗,消除恐惧。比如,利用按摩来缓解压力,多听舒缓情绪的音乐,通过心理辅导进行治疗。但心病还需心药医,作为恋人的你,是最贴身最及时的良药,只有你,才能快速消除对方的结婚恐惧症。
对于如何消除“结婚恐惧症”有以下几个方法。
消除“结婚恐惧症”的方法一:拉对方共同体验未来的幸福。
结婚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两个相爱的人,历经种种磨难,终于走到了幸福之城。就差一个仪式,就能推开幸福的城门,拥有幸福的天堂。所以,要想让在城门前踟蹰不前的对方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就要让对方看见城内的美好和幸福。你可以拉对方一同拜访一对幸福的夫妻;同看一部婚姻佳片;一起去幼儿园接亲戚的孩子;还可以邀对方和你们全家一起欢度中秋佳节。总之,让对方看见婚后的幸福,才能让对方消除对婚姻的恐惧,激发起对婚姻的向往。
消除“婚姻恐惧症”的方法二:培养家庭责任感。
自由成性的人大多缺少家庭责任感。要培养家庭意识,激发家庭责任感,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自己和对方的父母为家庭付出了多少,为孩子付出了多少。中国有句老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只有充分意识到父母对家庭的付出,对孩子的付出,才会珍惜得来不易的生活,才会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从而心甘情愿去承担未来家庭的责任,不再拒绝结婚。
消除“婚姻恐惧症”的方法三:建立对婚姻的信心。
要想不再惧怕婚姻,就要对婚姻的幸福和美满充满信心,也就是对爱情的持久和忠诚充满信心,这就需要通过双方不断地努力和付出,让彼此感受到爱不是一时冲动,经得起柴米油盐和岁月的侵蚀。让你们的爱情“软着陆”,给他做饭洗衣,帮他照顾父母,让他体会到你的贤淑踏实;男孩把工资卡交给女孩,给她尊重理解,和她一起做家务让她感受到你的忠诚和宠爱。只有这样,彼此才会放下恐惧,安心结婚。
建立亲密关系有方法
建立亲密关系有方法,方法是什么?
在许多女人眼里,恋爱就是偶然的邂逅、浪漫的惊喜、缠绵的拥抱、无法抑制的思念、刻骨铭心的海誓山盟……通俗点说,就是琼瑶小说里的风花雪月、缠绵悱恻、死去活来,甚至惊天动地。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拍拖、牵手、游玩、缠绵,最后成就王子与公主的幸福生活。然而,婚姻真的就是这样吗?
因电影《断背山》而结缘的屏幕情侣希斯·莱杰与米歇尔·威廉姆斯,在片场爱得格外火热。影片拍摄结束后,二人喜结良缘。然而,当二人回归平淡琐碎的生活,为人父母,在柴米油盐中碰撞摩擦时,却因为无法忍受对方的个性,走上了分道扬镳的爱情末路。被称为“美国甜心”的美国巨星詹妮弗·安妮斯顿和被称为“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的美国影坛明星布拉德·皮特,曾经是好莱坞公认的“金童玉女”。然而,美好的爱情总是如流星般短暂;如今,两人早已各奔东西,皮特也成了别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谈及这段童话般的婚姻时,安妮斯顿这样说:“很不幸,我们生活在一个任性的时代里,夫妻一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糟糕,过不下去了’!”
确实很糟糕。大家都以为恋爱很浪漫、甜蜜,高于生活,甚至高于一切。其实,当两个相恋的人走到一起,步入婚姻的时候,恋爱就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恋爱是披着童话外衣的生活,而未来注定少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以,恋爱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婚姻也不是童话故事。
把恋爱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不直面婚姻,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无数个“为什么”。即:为什么你和我不同?为什么你不能早点睡觉?为什么你上完厕所总是忘记冲马桶?为什么你挤牙膏总是从中间挤?为什么你早上总喜欢赖床?为什么你睡觉前总是懒得洗脚?为什么你睡觉打呼噜?为什么你不让我穿我喜欢的透视装?……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所有的“为什么”横亘在婚姻中,把恋爱的甜蜜分割得支离破碎?为什么要这样?
很多恋爱的人,在真正进入婚姻之后,都难免会问“为什么”,而这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这,就是婚姻。恋爱之前,生活是一个人的事,结婚之后,生活就成了两个人的事。两个人的世界远比一个人的世界复杂得多,双方的生活习惯、性格差异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凸显,矛盾注定无可避免。
那么,面对如此众多又糟糕透顶的“为什么”,亲密关系该如何继续?有方法!
多一些体贴,少一些自我;多一点沟通,少一点抱怨;多一分理解,少一份挑剔。恋爱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工厂里一个模子制造出来的模型,所以你为什么要对方按照你的想法,生活在你的爱情模式里?
恋爱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要想把婚姻经营好,就要理解你爱的那个人。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模式、身体状况乃至人生理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清爱情与婚姻的不同,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婚姻中大大小小的琐事与难题,而不是动不动就叫嚷“糟糕,过不下去了!”婚姻中,对方经常会打破你的原则,改变你的习惯,成为你的例外,然后在岁月流逝,不知不觉中,对方变成你的原则,成为你的习惯,这就是婚姻。
把婚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吧。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电视剧、电影和文学作品?因为那里面描绘的爱情,高于生活、美于生活,所以千万别把小说里的爱情搬进生活。对每个人来说,活着就要生活,婚姻就是一日三餐朝夕相处,即使是再美好的、再轰轰烈烈的恋爱,都要回归平淡的生活。学会感受婚姻中的爱情,才是爱的真谛。傍晚,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看见对方在厨房里笨拙地、“大刀阔斧”地为你准备晚餐时,你的心中怎能不爱意汹涌?周末,当你沉浸在一本爱情小说里,抬眼看见身边的爱人,正在电脑前,和游戏里的好友一起“奋力厮杀”,秋日里煦暖的阳光照在地毯上。偶尔吵架,他什么也不说,闷闷地站在一旁,你从背后搂住他的腰,他回身将你拥抱;深夜,当你从噩梦中惊醒,抓住身边那只强有力的手臂,心中顿觉安稳踏实,然后又沉沉睡去。这些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就是爱情的味道,就是真实的婚姻。
爱情是什么?也许,它曾经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激烈纷争爱的人,可最终它还是要落入凡间,和爱的人一起,朝朝暮暮,生活在尘世。
所以,把婚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吧,用炽热的心去感受生活。幸福是细水长流的生活,是天长地久的温情。在每一个清晨,给对方一个甜蜜的吻;在每一个夜晚,给对方一个深情的拥抱;在冰箱上,贴上你想说的甜言蜜语;在周末的夜晚,给对方一个意外的礼物。婚姻就是生活方式,只要用心生活,幸福无处不在。
情感DNA,左右着我们的婚姻
有些人结婚,希望找和父亲或母亲相似的人;有些人却发誓,坚决不要找像父母那样的人共度一生;也有些人抱怨:“为什么我做不到,父亲就可以做到?”于是努力用父亲的方式,去对待自己心爱的人;还有些人恼怒“我怎么这样?”因为母亲就是这样的,受够了母亲的“这样”,却无法拒绝自己也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另一半。其实,这是你的情感DNA在作祟。
情感DNA,从生物学角度来讲,是指人体遗传基因上的一段“无形”的DNA片段。它来源于父母,是父母情感DNA的重组结合体。你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和爱的人怎么相处,在爱情里会得到怎样的幸福,都深受它的影响。所以,你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在于父母情感DNA的“表达”。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成年的我们竟然和自己的母亲有着那么多相似的地方,无论你喜不喜欢她,都会在某一瞬间,发觉自己成了她,或者是说话的口气,或者是思考的方式。哪怕年幼时你曾经在心底里对自己说过千遍万遍:我一定不要像母亲这样。然而成年后,你也一样会和她相似,惊人的相似。因为,耳濡目染的生活,血脉相传的性格,让你继承了她的情感基因。
安澜毕业后参加工作,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里,4个人一套房子,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关于公共卫生的问题,发生过很多争执,最后,几乎都是安澜来收拾的。不是因为安澜喜欢打扫卫生,而是她见不得邋遢的环境。后来,几个人商量好,一致推选安澜做宿舍长,大家搭伙吃饭,由安澜买菜做饭,然后她们3个平摊安澜的伙食费。因为她们觉得安澜做事踏实,会做饭,料理生活是一把好手。再后来,那3个女孩相继有了男朋友,每个女伴的男朋友来访,都请安澜主厨,男孩子们看见安澜在厨房做饭的样子,都会啧啧赞叹,说谁要是娶了安澜,定是有福气的人,因为安澜厨艺一流,做饭干净利索。可安澜一直没有恋爱,因为她不想成为母亲那样的人,一辈子天天围着锅台转,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自己却没有丝毫的事业和人生乐趣。
26岁的时候,安澜遇到了心爱的男友东来。恋爱后,安澜诧异地发现,在两个人的生活里,她真的和母亲如出一辙,不是她没有事业心,也不是她没有自己的人生乐趣,而是因为,安澜习惯了一个干净的环境,喜欢做一顿香喷喷的饭菜,看着心爱的人胃口大开、风卷残云地吃自己做的饭菜,这让安澜感到欣慰而满足。当然,安澜并不承认自己是围着锅台转的女人,因为她能够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做一个很好的家庭主妇,并且以此为乐。
DNA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无论再怎么排斥自己的父母,最终还是无法拒绝父母的情感DNA。追求恋人的方法,和爱人相处的方式,就连处理争端的思路和将来教育子女的方法,我们的都可能和父母当年的态度一模一样。谁叫我们是他们的孩子呢?来自父母的情感DNA,左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当然,这种左右,使我们与他们的行为等并不会完全一致。遗传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遗传的概率相对较大。我们所遗传的父母的情感DNA也一样,显性的概率比隐性的概率大得多。父母DNA的“显性”表达一般显现为:女儿的恋父情结、儿子的恋母情结,即想找一个像父亲或像母亲那样的恋人,自己也愿意成为母亲或者父亲那样的人。“隐性”表达则表现为:不想与像父母那样的人在一起,要成为与父母完全相反的人。当然,也有些儿女“不完全”表达父母的情感DNA,即在基因重组后出现基因变异,在成长过程中吸收父母的优点,摒弃他们的缺点,坚持做自己,这是最好的情感DNA的重组。
人的性格的形成,有先天因素作用,也有后天影响。情感DNA同样也有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变异之分。如果周边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大相径庭,那么恋爱中的女人,其情感DNA的表现形式,会因为周边环境的影响“抵消”部分情感DNA的遗传影响。同时,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所读的书,所看的电影,甚至旅行等都会引起情感DNA的部分变异。最能够引起情感DNA变异的,是我们所经历的爱情,在恋爱、分手、再恋爱、结婚之后,我们会发现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幸福的。这种最适合我们的,不一定符合遗传情感DNA的模式,但却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情感模式。
价值观的差异是婚姻的巨大隐患
什么是价值观?从哲学的角度讲,价值观就是人们根据个人的需要与事物有用性之间的特定关系而逐步形成的,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婚姻中,两个人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两个人相处的融洽度。
Ailsa是一只性情温和的母猫,但命运无常,她竟然爱上了村里英俊的男子Cary。面对Cary,Ailsa茶不思饭不想,完全超过了其他人类对Cary的爱。于是,她乞求爱神将她变成美丽的女孩,这样她就有机会获得Cary的爱。爱神成全了她,她终于得到了Cary的爱。但爱神为了考验她,在新婚当夜,往他们的卧室里放了一只老鼠。Ailsa终究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悲剧,老鼠引发了她的兽性,当她咆哮着扑向老鼠的时候,Cary对她的爱也随之灰飞烟灭。这就是价值观给爱情带来隐患的体现。猫的价值观和人的价值观注定不同,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价值观不会随着爱情的降临而发生改变,所以,它注定是婚姻里潜在的巨大隐患。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培养起来的,其中家庭、学校等环境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个人价值观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使人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式,是不易改变的。通俗地说,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包括个人对成就、审美、利他、自主、创造、情绪、健康、诚实、正义、知识、爱情、忠诚、道德、外貌、愉悦、权利、宗教、信仰、技能、财富和智慧的综合看法。试想,恋爱中的两个人,因为经历中的社会化培养不同,必然存在价值观的差异,这种差异越小,两个人在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的看法上的分歧就越小,越容易和谐相处;这种差异越大,分歧就越大,越容易发生冲突。
如今的爱情,越来越多元化。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各种爱情模式的是非对错,但正确的价值观的确可以导向正确的婚恋观,可以引导幸福的一生。纵观大千世界,有人爱情至上,有人攀附权贵,有人不顾伦理,有人追求柏拉图式爱情,还有的盲目追求性爱……这种由于价值观偏颇所导致的畸形婚恋观,必将成为未来婚姻生活的巨大隐患,影响人一生的幸福。
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什么样的爱情观;什么样的爱情观决定了什么样的选择;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未来的婚姻和命运。婚姻影响女人的一生,纵览从古至今的爱情悲喜剧,可以总结出一点,即价值观的趋同,会使爱情更加甜蜜稳定,会使婚姻更加牢固美满。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和婚姻里的两个人,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这是正常的,只要基本的价值观大致相似,就可以确保双方在磨合过程中心往一块儿想,劲儿往一块儿使。通过不断的接触和了解,达到认识、行动上的合拍,从而营造出和谐美满的爱情和婚姻。
从订婚到结婚,究竟有多远
订婚,即男女订立婚约,是一种契约行为。依照我国民间习俗,结婚前先有订婚仪式,即订立婚约、交换礼物或立媒妁之言等。但依照中国现行法律,订婚并不是结婚前必备的程序,不经订婚的婚姻,不失其婚姻的效力。同时,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已经订了婚约,但未经对方同意,单方面拒绝履行婚约的一方,即构成“婚约违反”,必须承担损失赔偿责任。另一方可就此提出金钱损失赔偿,还可就此提出精神损害赔偿。
订婚与结婚,是进入婚姻的两扇门。这两扇门之间,拥有无限的可能。从订婚到结婚,有一个充满期待的过程,拉开了一场幸福婚姻的序幕,也是一段变幻莫测的时光。美国著名演员兼制片人詹妮弗·安妮斯顿,就是一个被“施了魔法”的女人,她在订婚与结婚的两道门之间,来来回回,就是闯不进婚姻之门。她的每段感情,几乎都是在传出订婚日期后不久,就遭遇分手。订婚就像正式演出前的彩排,总有一些节目被“拿下”,不是所有的订婚,都可以顺利地走进婚姻。那么,从订婚到结婚,究竟有多远?
从订婚到结婚的距离长短,取决于你和他对待婚姻的态度如何。
如果双方都已经做好担任妻子或丈夫角色的准备,那么,从订婚到结婚,只差朝夕。如果你对婚姻还心存疑虑,他对家庭还忧心忡忡,那么,订婚和结婚的两道门之间,恐怕还有很长的距离。
从订婚到结婚的距离,取决于你和他爱情的最终考核成绩。
订婚之后、结婚之前,对于你和他来说,都是值得珍惜的,是属于各自的、最后一段的考核时间。这段时间的考核成绩,直接影响到你们是否能够顺利走入婚姻之门。如果订婚之后,他从每天一个电话,变成了一周一次电话,从喋喋不休地嘘寒问暖,变成了烦躁不安地敷衍了事,那么,你就有必要主动延长订婚到结婚的距离,以便将最后这次考核进行到底。
从订婚到结婚的距离,还取决于双方家庭情况。
如果你们的结合,被双方父母看好、祝福,那么,双方家长就会全力促成你们的婚姻。有了双方父母的出谋划策,筹划婚礼,确定日期,那么从订婚到结婚的距离,就有可能变得很短很短。
好好利用从订婚到结婚的这段距离吧,也许,它将是你今生最后的单身时光。
利用这个机会,实现单身生活中一直想实现却未曾实现的梦想。比如只身去旅游、去支教、去远方的亲戚家小住、去曾经的母校看看。进入婚姻生活之后,你的时间将变成两个人的时间,单身时的梦想恐怕再也没机会去实现。
利用这个机会,好好保养自己,争取在未来的婚礼上做最美的新娘。瘦身、美容、排毒、养颜,这些都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利用从订婚到结婚的这段时间,好好保养自己,争取在未来的婚礼上展现最完美的自己。
不要抱怨从订婚到结婚还有一段叵测的距离。中国有句老话,好事多磨,是你的逃不掉,不是你的强求不来。越是来之不易的幸福,越是让人倍加珍惜。所以,不管订婚到结婚的距离有多远,都尽可能地让自己保持快乐,保持活力,为了迎接那个盛大而难忘的婚礼,耐心等待吧!
爱情是此时此地,婚姻是从此以后
想必大家在最初恋爱的时候都曾这样想过,“我是和他谈恋爱,又不是和他爸妈谈恋爱。只要他对我好就行了。”爱情的确是两个人的事情,此时此地两个人相亲相爱就可以了,可婚姻却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意味着从此以后,你要和他生活在一起,和他生活圈子里所有的人生活在一起。
记得《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石光荣有很多穷亲戚,他们隔三岔五地来找石光荣,并且一来就住在石光荣家里,惹得石光荣老伴满心烦恼。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跟彼此的亲戚朋友没有太多关系,可真结了婚,成了对方的家人,爱情就不是两个人的爱情了,是两家人一起生活。
让我们先来看看此时此地的爱情宣言。
此时此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会爱你一万年”。
诚然,承诺是美丽的,他的爱也是真诚的,可这份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就像一个不加催化剂的化学反应一样单纯,可如果添加了催化剂呢?不同的催化剂会有不同的反应结果。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之外,还有对他更好的女人,那就是他的母亲;也有对自己更好的男人,那就是自己的父亲。所以,不要简单选择这个单纯的化学反应,要考虑催化剂的因素。就像那个古老的难题,“如果我和你的母亲同时掉到了水里,你会先救谁?”也许热恋中的你会希望他说先救你,可如果有一天有一个如你今天一样年轻美貌的女子也这样问你的儿子呢?
此时此地,我们常说的第二句话就是“我会不顾一切地爱你”。
其实,所谓的不顾一切,就意味着还没有考虑一切。如果出了问题,他还会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你么?而且,如果他的至爱亲朋真的出了问题,比如他们不喜欢你,要求你和他们一起远赴他乡,你希望他留在你身边还是希望他“尽孝要趁早”?那如果遇到问题的是你呢?
此时此地,我们还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父母说了,只要我喜欢,他们就同意”。那么,说了就代表他的父母能真正接纳你么?他的家庭环境如何?他的父母有什么特别的生活习惯,比如民族差异或者南北地域导致的差异,这些都可能成为隐藏的矛盾。所以,要趁早发现问题,调和问题,如果等到生米做成熟饭才发现矛盾,那么你就不可能全身而退了。
此时此地,还会有这样的爱情宣言,“我们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不和父母一起住”。
实际上,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并不意味着不和父母交往,不意味着不和彼此的亲戚朋友交往,所以矛盾并不会因为不生活在一起而免除,只是隐藏得更深罢了。即便你和他生活在和彼此父母完全不相干的另一个城市,也必须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或者,他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人需要你们共同来关心和照顾,这些问题最好都能够提前搞清楚,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此时此地的最后一条常见的爱情宣言就是“我会照顾你一辈子”。
没错,他现在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以后也永远健康,家族病、遗传病都可能在中年以后出现。此时此刻你可能觉得“我爱他,无论疾病和灾难,我都会一生一世与他相伴。”然而,真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不一定会这么浪漫地想了,毕竟现实残酷,当你在操劳中日渐疲惫时,可不要后悔最初的选择呀!
所以,在“此时此地”的爱情里,一定要遵守以下三个规则:
规则一:此时此地要严格要求,认真考虑,睁大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因素。都说物以类聚,如果他的亲朋好友都非善类,那么你就该好好想想他是否值得你托付终生。
规则二:此时此地对他的亲友要和善友好,不要漠然冷淡,这样才有利于获得他们的信任,为你们的以后打好基础。
规则三:文化和生活差异过大时,各种人际矛盾就会突现,不要轻视这些人际矛盾,他们有可能成为你们最终分手的导火索。
如果进入了“从此以后”,你就要恪守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如果你和他的家人或者朋友们无法和平相处,不妨避其锋芒,暂时回避。比如回娘家或者独自外出旅游,以示无声的抗议。同时在你外出过程中,认真思考,独自反省。
原则二:有些矛盾如果一时难以解决,就不要硬碰硬,时间会化解一切矛盾。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多付出一些宽容和忍耐,把这些看作爱情的一部分安然接受,宽以待人,像猫头鹰一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原则三:其实人和人之间的隔膜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难以打破,换个角度替对方考虑,也许你会平和许多。同时,你也可以婉转地把你对对方的意见表达出来,适时适当地与对方沟通;如果你的沟通无效,还可以动员你的爱人去帮助你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