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创新,以核心技术打造企业竞争力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创新被企业视为生存之根本、发展之动力。华为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基于这一认识而在战略上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以此来打造企业竞争力。
1.避免不创新的大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麦肯锡欧洲区主席赫伯特·亨茨勒对于创新的观点非常鲜明:“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而不是仅仅当个依葫芦画瓢的模仿者。”放眼世界范围,华为及其竞争对手们都在不断前行,任何一家企业只要稍有懈怠,很快便会一落千丈。
华为从成立之初就力主创新,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并把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安利事业创始人之一理查·狄维士曾说:“我们永远不能自立,我们将永远不能摆脱贫困。只有自立,才能拯救自己。”企业也是如此,唯有实现自强自立,打造出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竞技场上与竞争者们一较高下。
华为在初期创业时,主营业务是代理香港的HAX交换机,自身并未掌握任何核心技术。而当时,外国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这使得华为在市场上的处境非常艰难。任正非说:“外国人到中国是为赚钱来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中国人,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企业始终没有独立。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丢光了,却没有哪样技术被真正掌握。我国引进了很多工业技术,为什么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呢?关键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掌握核心、开放周边,使企业既能快速成长,又不受制于人。”任正非认识到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也坚定了他对“以技术寻求企业自强自立”的信念。
为了开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华为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大笔资金,甚至将“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写进了1988年出台的《华为基本法》中。1992年,任正非先后将1亿元人民币投入到数字交换机的研制上。至1994年,华为推出C&C08交换机,自此奠定了华为在国内通信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
对华为来说,技术创新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华为始终未曾对创新有所松懈。因为他们深刻体会到“不创新,就灭亡”的残酷性。在创新的道路上,华为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刨开”了一条血淋淋的道路。
比如,已经过去的2019年,可谓是华为发展史上险象环生的一年。受美国贸易禁令的影响,华为在海外市场上遭遇了严重的冲击。然而,在这样极限黑暗的时刻,华为却宣布其曾经打造的“备胎”技术与器件“转正”,确保了华为能够兑现为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
在很早以前,人们习惯于把创新视为一种冒风险的行为。而从发生在华为的现实事例来看,不创新才是企业最大的、真正的风险。是华为所坚持的自主创新,使之在遇到外力冲击时,有足够的底气与能力去披荆斩棘“放大招”。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来说,是创新为其带来了新生与可持续发展。
诚如任正非早前所言:“有创新就有风险,但绝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回想起来,若不冒险,跟在别人后面,长期处于二流、三流,我们将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也无法获得活下去的权利。若因循守旧,也不会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虽然企业每年的科研和市场的投入是巨大的,但是它蕴含的潜力远大于表现出来的实力,这是企业得以持续向前发展的推动力。事实上,这也是华为能够抵抗住极限压力、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2.保障创新投入,以创新追求成本优势
创新离不开成本投入。关于创新的成本问题,一直是华为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点。
一方面,华为面向创新所投入的成本是严格控制的。一直以来,华为都将研发开支保持在销售额的10%以上。2018年,华为研发投入1015亿元进行创新,近十年来研发费用总投入超过4800亿元。在华为的19万名员工当中,研发人员的所占比例高达45%。
另一方面,华为矢志于通过技术创新来打造企业的成本优势。部分欧洲国家曾发表谬论,认为华为是以超低的价格在欧盟市场上实施倾销行为,对欧盟厂商造成了经济利益损害。对此,华为予以明确的回应:“华为是通过明智的、技术性的创新来降低整体运营成本,而不是通过定价方式。”很明显,这种创新行为与企业成本优势的获取之间达成了统一。
时至今日,华为仍然在加速创新行动,用创新成果占领市场,赢得市场技术优势与成本优势。作为高科技公司,技术创新是华为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