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引言
一个承载了太多的生命,其实就是一个时代的叠影。人性是一样的,生命里都有光和尘埃,因了磨难与砥砺,因了思悟与修为,有了不同的境界,也就有了不同的生命价值。
宋丰年迈着缓稳的步子走在郑州市宋砦村的街道上。这位年近七旬的长者,面目白净,眉宇朗阔,头发梳理得纹丝不乱。他身着一袭挺括的藏青色春服,领口立着洁白的衬衫领子,脚上圆口黑布鞋,柔白的鞋底轻叩着路面……宋砦,这个占地千余亩的城中村,纵横交织的街道上串缀着大小商铺门店、豪华宾馆、大型五金机电商贸市场、中学、小学、省会一流的幼儿园,还有银行、税务、消防……在村民居住的第一家园与第二家园的楼群间,铺展着两个花木扶疏流绿滴翠的广场,东望塑着汉白玉毛泽东像,西望塑着汉白玉邓小平像,两广场隔街相向呼应。广场上歌乐漾荡,妇女们在跳舞健身。在博颂路十字路口西北面,坐落着应天阁佛寺,宋丰年停下脚步,面容慈和地向上望了望寺前春叶初绽的香樟树……
宋砦,这个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当下,陷于省会包围之中的村落,在村总支书记宋丰年的带领下,大胆创新机制,不失时机地顺利完成了改造,在全国城中村改造中以独领风骚的华丽转身十分从容地融入了都市之中。
昔日宋砦,地处郑州市北郊,是个半种庄稼半种蔬菜的小村庄。若将镜头推移到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这脚下,一条宽不盈丈的泥土小路,交叉东西南北。路旁污水流淌,长着枯枯荣荣的杂草,汪着腐腥,生蚊纳蝇。连片低矮窄狭的茅屋和平房,破敝、贫陋。靠种粮卖菜的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800元,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发展才是硬道理!”宋砦人紧跟国家改革开放国策,一路腾挪跌宕,放胆变革,今日之宋砦如一颗升起的明星,光耀中原。一个地方如果发展优异,一定是有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宋丰年就是一位胆识过人、胸有大爱、甘于奉献的带头人。他以超前的眼光,超迈的步子,超人的毅力,超然的襟怀,带领着宋砦人赶潮追浪,瞅准市场,抓住机遇,使宋砦迅速致富,摆脱贫困,完成了资金积累,将一个泥水杂草连蓬荜的贫陋村落创建成“中原明星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十佳小康村”。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宋丰年“全国优秀村民委员会主任”称号,当他手捧冷凝的铜质奖品——“拓荒之牛”时,便觉无愧本心,“站着要给百姓当伞,躺下要给百姓当牛”是他作为村干部的座右铭。宋丰年就是一头“俯首勤耕不问岸”的拓荒牛。他竭尽全力耕耘宋砦曾经贫瘠的土地,也耕耘自己布满荒荆的命运。在他端庄的服饰下,人们不会想到这是一条伤痕累累的身躯。只有宋砦人知道,在他们这位老书记身上,胸前正中有一道纵长十五厘米的开胸术留下的长疤,左胸下缘有一道十厘米长的开胸术留下的横疤,左胸上缘一块凸起的皮肤下埋着心脏起搏器。从踵至腕,生活的艰辛困厄在他挺拔的躯干上刻下一道又一道生死痕记。然而,从他那张白得有些苍然的脸上,看不到岁月风霜侵凌的枯涩皱纹,他的神情恬静淡然,透着诗书浸润的儒雅,唯有微微上挑的眼梢流露出桀骜与坚毅,眸子中笼着不易为人透见的沧桑云烟。
他曾经是那样卑微,一个被社会鄙弃的“黑五类”子弟,沥血淬炼自己;他又是如此荣耀,获得“全国优秀村民委员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两届省市党代会代表,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连续五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他伸出指关节变形的大手与胡锦涛相握,与习近平相握。烟雨人生,他在《满江红·抒怀》中这样写道:历尽世途沧桑道,碎石铺路尤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