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中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三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乃至尊者大目揵连问尊者阿那律:“云何名为四念处修习多修习?”

尊者阿那律语尊者大目揵连言:“若比丘于内身起厌离想,于内身起不厌离想、厌离不厌离俱舍想,正念正知。如内身,如是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作厌离想、不厌离想、厌离不厌离俱舍想,住正念正知。如是,尊者大目揵连!是名四念处修习多修习。”

时,尊者大目揵连即入三昧,从舍卫国松林精舍入三昧神通力,如力士屈伸臂顷,还到跋祇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住处。


[1] 释提桓因:释迦提桓因陀罗之略称,又作天帝释、天主,另有因陀罗、憍尸迦(拘尸迦)等异称。原为摩揭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后生忉利天成为三十三天之天主,为佛教的重要护法神。

[2] 居:高丽藏原作“有”,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3] 憍尸迦:又作拘尸迦、俱尸迦,释提桓因过去世为人时,族姓为憍尸迦,故称。

[4] 四王天:即四天王天。

[5] 弗婆提舍……郁多罗提舍……瞿陀尼迦……阎浮提:分别指东胜身洲、北俱卢洲、西牛货洲、南瞻部洲,合称四大洲,为须弥世界中人类居住地。

[6] 千炎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此四天前之“千”,高丽藏原无此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7] 小千世界:参见《杂阿含·四二四经》注释。

[8] 毗阇延堂观:为释提桓因宫殿名,意译为最胜殿。

[9] 喜意:指随喜于世尊所说之法。

[10] 分陀利:又作分荼利迦、芬陀利、分陀利迦、奔荼利迦,意译为白莲华。

[11] 婇女:又作采女,指宫女。

[12] 璎珞:又作缨络,音译作吉由罗、枳由罗,指由珠玉编缀而成之饰物。

[13] 罗网:以珠宝连缀而成网之庄严具。

[14] 骢色虚软石:指须弥山顶上的巨石。

[15] 波梨耶多罗:又音译作波利质多,意译为昼度、圆生、香遍等,为忉利天第一树之名。

[16] 拘毗陀罗:又译作地破,为黑檀之一种。

[17] 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指于佛、法、僧的信心坚固不坏,并成就圣戒,此四者统称为四不坏净。不坏净,又作不坏信。

[18] 僧迦舍城:又作僧伽尸国、僧伽施国、僧迦舍国、僧迦奢国,中印度恒河流域之古国名。僧迦舍,意为光明。

[19] 水门外:《增一阿含·听法品·第五经》作“大池水侧”。水,高丽藏原作“外”,今依元、明两种藏经改。本经下文同。

[20] 优昙钵:又音译作优昙跋罗、乌昙婆罗、优昙婆逻、乌昙么啰、优昙钵罗,属桑科中之隐花树木,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德干高原及斯里兰卡等地。

[21] 等:高丽藏原作“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22] 各自记说得须陀洹果:若佛弟子成就四不坏净,即得须陀洹果,是故说各自记说得须陀洹果。

[23] 勒叉那:比丘之名,意为护。

[24] 乘虚而行:指在虚空中行。

[25] 见是众生:指住实眼实智、实义实法、决定通达者能见是众生。

[26] 鵄:同“鸱”,指鹞鹰。

[27] 野干:音译作悉伽罗,兽名,身青黄色,形如狗,群行,夜鸣,声如狼。

[28] 一大身:高丽藏原作“二大”,今依明藏改。

[29] 市监:古时集市之管理者。

[30] 迦叶佛:又作迦叶波、迦摄、迦弃佛,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时出世之佛,过去七佛之一。

[31] 镬:大锅。

[32] 洋:通“烊”,融化之意。高丽藏原作“群”,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33] 时:及时。

[34] 和上:又作和尚、和阇、乌社,音译为邬波驮耶、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意为亲教师。

[35] 釿:即斧头。

[36] 斫:高丽藏原作“釿”,今依元、明两种藏经改。

[37] 斫:高丽藏原作“破”,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38] 饼:高丽藏原作“䴵”,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39] 腋:高丽藏原作“掖”,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40] 比丘尼:又音译作苾刍尼,意译为乞士女,又简称为尼,指受佛教具足戒之出家女子。

[41] 式叉摩那:又作式叉摩那尼、式叉摩尼、式叉尼、式叉摩拏,意译为正学女、学戒女、学法女,指欲受具足戒之沙弥尼,须于两年间别学六法,同时验知是否有妊,此阶段称为式叉摩那。

[42] 沙弥:意译为勤策、息慈,指受出家十戒而未受具足戒之出家男子。

[43] 沙弥尼:意译为勤策女,指受出家十戒而未受具足戒之出家女子。

[44] 优婆塞:又音译作伊蒲塞,意译为清信士、近事男,指受佛教三皈五戒之在家男子。

[45] 优婆夷:又音译作优婆斯,意译为清信女、近事女,指受佛教三皈五戒之在家女子。

[46] 摩摩帝:意指寺主。

[47] 形名:描述、称呼。

[48] 跋祇:又作跋耆、婆祇、拔祇,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隔恒河在摩揭陀国之北。

[49] 失收摩罗山:为一村落名。

[50] 恐怖稠林:为一森林名。

[51] 一乘道:依此一法之道。乘,本指车乘,此处喻修行之法。

[52] 甘露法:指不死之法,即涅槃。

[53] 如其像三昧正受:又作如像三昧、如其像定、如其像三昧、如其像如意定、如其像如意足,即如所缘之像那样而入禅定。

[54] 没:高丽藏原作“门”,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